寻自然之趣 写语文之意 ——第六届骨干教师培养基地第三次教研活动(小学语文三组)
2023/4/20 16:12:21 阅读:103 发布者:
寻自然之趣
写语文之意
——第六届骨干教师培养基地第三次教研活动(小学语文三组)
4月12日下午一点,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西校区学生成长中心四楼大会议室里,举行了闵行区第六届骨干教师培养基地小学语文三组的第三次教研活动。基地主持人潘玉华老师以及来自闵行区不同学校的共11位骨干基地学员、蒙城县的老师们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基地成员郭琳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
第一环节 教学展示
明强小学的付惠老师与曹行小学的杨兰英老师分别执教了两堂研讨课。
付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口语交际课《神奇的大自然》。课堂中,以“神奇的大自然”为切入点,紧扣单元要素主题“问号”,借助视频、音频帮助学生介绍大自然中动植物的神奇之处,实现学生和视频,视频和口语表达之间的对话。通过创设师生互动的情境出示本节口语交际课的要求和练点;通过现场小朋友的示范介绍和视频中的示范介绍,导学介绍动植物神奇之处的方法;借助学本中“试一试”之前画的
,进行同桌之间的介绍,并在全班面前展示,以达到充分练说的目的。
杨兰英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小练笔《动物儿歌新编》。在课堂教学中,杨老师从课文《动物儿歌》入手,用课文插图和内容,清晰地告诉学生儿歌的句式规律,明确“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通过“先观察,再说话,最后写话”的形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体会大自然中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杨老师精美的板书简笔画、引人入胜的情境导入、丰富有趣的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扎实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
第二环节 说课评课
首先,付老师和杨老师就自己上的本节课进行说课,两位老师都结合了教学设计与“诗话作文”的紧密联系来阐述本堂课的亮点,同时也反思了本堂课的不足之处。
来自基地的小伙伴们和蒙城县的老师们一起就付惠老师和杨兰英老师执教的两堂课进行了评课。
实验小学 钱绮
杨老师的课堂教学紧扣“诗画作文”的特点,教学设计与学本高度契合。杨老师以简笔的形式绘制风景图,同时请学生将动物送入景中,用活灵活现的板书简笔画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在之后“试一试”的绘画提供抓手。在“试一试”的过程中,请学生运用学到的句式创编自己的儿歌,“评一评”的过程中,给到学生评价支柱与扶手,将评价表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
北桥小学 王晓清
两位老师将教材和图谱相联系,付老师上的《神奇的大自然》一课是教材中没有出现的口语交际课,付老师能选取契合一年级学生年龄段特点的入手点来导入这堂课,在设计学本时能给出两种不同的介绍方法,在“我会听”和“我会说”环节给到学生方法,让他们知道该如何介绍这些植物或动物的神奇之处,并且给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练说。
虹桥小学 王钰
“神奇的大自然”这个选题其实范围很广,但付老师抓住了一个切入点,从猪笼草入手,将实物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氛。其次付老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评价,她先自己引导学生如何评价,在老师指导的过程中也很注重对学生有针对性的鼓励与评价。正是因为付老师教学扎实,因此学生在互评环节均是围绕评价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真正学会了如何去评价。
蒙城县老师
两位老师在课堂上都使用了视频、图画来辅助教学,这些资源与课堂内容、单元要素联系紧密,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能给予学生示范,降低难度。无论是付老师让同学们观察猪笼草,播放变色龙的视频还是杨老师板书农场场景,让同学们将小动物贴上黑板,都能让学生的“说”有所依托,让学生的表达更加规范。
第三环节 潘老师点评
潘老师先是向蒙城县的老师们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以及“小学诗画作文课程研究”的大致内容。随后潘老师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点评,先抛出一些问题引发老师们的思考:诗画作文借助诗与画的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诗与画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从而引出“诗画作文”的核心——即诗与画紧密相连,都是为提升表达能力而服务。其次潘老师提出了“评价需贯穿始终”,将教、学、评放在一条线,并将其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潘老师强调,希望学员们能在一次次上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提升、收获更多成长。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通过一次次活动,学员们彼此间加深了解,思想的互相碰撞激发出智慧的火花。相信学员们也将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实践,将“诗画作文”与教学方法、课堂评价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提高实施课程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水平,为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转自:“明强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