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教授给年轻学者的建议
2022/11/17 11:44:13 阅读:165 发布者:
张燕教授:SMS President
博士论文很重要
- 早期的顶刊发表基本来源于博士论文
- 决定你的scholarly identity.
第一个paper是最艰难的
- 学习曲线
- 一旦发表了第一篇,要趁胜追击。一旦停下来,再启动非常困难.
- 把在第一篇文章发表中学会的技能应用到后面的项目中.
找一个mentor
坑就是那么些坑。你经历的都是过来人所经历过的。mentor提供的不仅仅是科研方面的建议,更是social support. (摔了一跤?没事!)
权利与政治?
- 低头做事,不要理会.
- 发表才是硬通货. 保持市场上的流动性.
Achieve scholarly identity
保持专注. 围绕博士论文去做,不要太多side project. 因为1. 博士论文是导师带着做出来的,和junior的学者合作出来的东西大概率发不出来,还要占用时间;2. 即使发出来了,coherence不够,不利于建立identity.
- 后期阶段可以进行相关的多样化. 不要追热点!
- “Rules of Three”. 一个东西发了3篇文章,才可能建立identity.
如何开始新项目
- 从现象/理论/方法出发都可以.
- 对idea进行筛选. 不是每个idea都值得研究.
- 已完成的项目里有哪些未解决的问题?
管理科研项目
- 设置优先级
- 优先更promising的项目. 比如有R&R,肯定要优先R&R.
与导师或senior的学者合作
- 很多tacit knowledge只有senior scholar有,一个没有相关经验的人,很难给你建议.
- 展示你的独立性. 第一篇可以抱大腿,后面需要发表一作甚至独作的文章以展示独立性.
work-life balance
- Work-life balance是不可能的!作为女学者,张教授自己拖着2个孩子参加AOM(从儿子3个月到14岁). 可以pause, 但是行业不会等你.
- 重要的事情只有三样:老公,孩子,发表. 其他都可以外包. 娃吃外卖也能长大.
- 职业生涯后半段才会有work-life balance,早期阶段都是卷上天好嘛!
Life is a Marathon!
转自:“思得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