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上交刘烽,山大高珂,香港城大Alex Jen教授等合作AEM: 非富勒烯受体分子结晶行为与光伏器件性能的关系

2022/10/21 18:00:54  阅读:361 发布者:

1

前言回顾

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轻质、柔性、可溶液生产等优势,是一种新型薄膜光伏技术。在体相异质结结构的光伏器件中,激子的解离与电子的迁移都依赖于给、受体分子共混形成的活性层形貌。定向调控活性层形貌,提高器件效率是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内的核心问题。随着ITICY6分子的发明,非富勒烯受体分子已成为当下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主要载体。原子替换是非富勒烯受体分子体系中常用的化学修饰手段,而这一修饰手段对非富勒烯受体分子的组装、结晶行为,薄膜形貌和器件性能的影响,尚未被系统研究。

2

文献简介

有鉴于此,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刘烽教授,张永明教授,山东大学高珂教授,香港城市大学Alex Jen教授合作,以经典的ITIC为基础,通过硒和氟原子替换修饰合成出六种受体分子,并收集了已发表的氯、溴原子替换修饰的变体分子。通过对十一种原子替换修饰ITIC类变体分子晶体的总结与分析,发现原子替换修饰可定向调节末端IC基团的极性,调控分子间作用力,改变分子组装行为与晶体结构。通过分子薄膜的掠入射广角X射线(GIWAXS)表征,发现分子间氢键组装结构的形成将优先于π-π组装结构的形成。通过共混膜形貌分析,发现分子晶体中具有较大结合能的组装结构可保存于共混膜中,这一组装行为可调控薄膜的形貌特征,最终改变器件的性能。

文章首先展示了硒、氟原子替换修饰的六种变体分子晶体结构,如图1所示。这六种分子晶体展示出三种结构模型:2D brickwork3D crossover3D web结构。随后作者在支撑数据中展示了五种氯、溴原子替换的分子晶体结构。统计发现,十一种原子替换修饰的变体分子晶体只表现出三种结构模型,其中只有IT4F表现为3D crossover结构,其他晶体分别归属于2D brickwork3D web结构。

随后,作者通过晶体性质分析,发现原子替换并未对分子晶体的密堆积系数、晶体密度、结合能密度产生定向的影响,如图2a-c所示。分子间作用力的结合能分析显示,3D web结构中的平均作用力结合能大于2D brickwork结构中的平均作用力结合能(图2d)。此外,在这两种结构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的结合能,都可减小分子间的夹角(图2e-f)。

因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形成于IC基团,作者将IC基团分为三个区域(图2g)统计原子电荷,用以分析晶体结构的成因。统计结果显示B区域的电荷数,与C/B的电荷数之商均在2D brickwork3D web结构中显示出明显的分界线(图2h-i)。C/B的电荷数之商反映的是IC基团的极性,当IC基团具有较大极性时,C区域外侧的氢原子可与近邻分子形成氢键,氢键与π-π作用共同引导分子形成2D brickwork结构;反之,当极性较小时,IC基团只形成π-π作用引导分子形成3D web结构。而在IT4F中,C区域外侧的F原子可形成强力的S-F作用,电负性的F原子也可降低基团的极性,促进分子间π-π作用的形成。故IT4F最终保持了两种组装行为,形成了3D Crossover结构。

通过对比、解析不加与添加DIO分子纯膜的掠入射广角X射线散射图谱,可归纳出分子在薄膜环境下的组装行为。图3为分子纯膜的散射图谱,结果表明分子间氢键组装结构的形成可优先于π-π组装结构,且分子晶体中的较大结合能的组装结构可保存于薄膜环境中。

通过共混膜形貌分析,发现分子晶体中具有较大结合能的组装结构也可保存于共混膜中。这些组装结构的形成可调控薄膜的形貌特征,形貌的改变最终将直接影响器件的性能(图4)。

3

文献总结

综上所述,该工作系统总结了硒、氟、氯、溴原子替换修饰ITIC类变体分子晶体,发现原子替换可改变末端基团的极性,调控分子间作用力,改变晶体结构。散射表征揭示了非富勒烯分子晶体中的组装结构可保存于共混膜中。并且这些特定的组装结构将直接改变活性层的形貌,影响器件的光电性能。

为进一步建立分子晶体宏观、普适的规律,本文还收集了并五苯类、TIPS-并五苯类分子晶体的性质,建立了一个多体系分子晶体的标度数据表(图5)。该论文已发表于国际材料与器件领域著名学术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题为“The Crystalline Behavior and Device Function of Non-fullerene Acceptors in Organic Solar Cells”。

本文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非富勒烯受体,晶体结构,GIWAXS,原子替换修饰

转自:有机光电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