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冯兆忠课题组在《Science》上发表Letter短文

2024/1/24 16:16:28  阅读:46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臭氧污染效应 ,作者EEEC团队

成果简介

2023127日,南信大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环境变化生态效应”研究组Evgenios Agathokleous教授和冯兆忠教授在《Science》上以Letter形式发表题为 “Surge in nocturnal ozone pollution”的文章。普遍认为夜间臭氧(O3)暴露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危害较低,该简讯呼吁了对夜间O3增强事件(NOEEs)的重视,并分析了导致中国NOEE增加的原因以及政府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

O3污染会抑制植物生长,增加人类和动物的死亡率。从2000年到2019年,城市人口的O3暴露量每年增加约0.8%,但关键O3暴露指标却忽视了夜间O3浓度上升的贡献。目前普遍认为夜间O3浓度上升的危害较小。然而,研究表明成熟针叶林在夜间对O3的吸收可达到白天最高水平的25%,这是不可忽视的。此外,只评估白天O3暴露指标也忽视了夜间动物的安全,比如鸟类、昆虫和微生物等,它们也会受到夜间O3浓度上升的威胁。

在中国,NOEEs的年均频率平均比美国和欧洲高46%,而且在工业城市中NOEEs更为明显,有时甚至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白天O3浓度水平。一些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O3。同时,NOx可以通过滴定效应破坏O3,减少浓度O3。在美国、欧盟地区以及近期的中国,空气污染减排政策有效降低了NOx浓度,但没有同等程度地降低VOCs浓度。该情形可能导致夜间O3水平上升,因为相对于NOx而言,VOCs比例较高会增加O3浓度。

该文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手段来帮助减少夜间和白天的O3污染。比如,政府应长期监测和评估污染物排放水平,如NOxO3。鉴于夜间臭氧水平变化幅度较大,需要针对特定城市和地区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当地O3暴露风险。在NOx有效减少的情况下,还应采取额外措施来尽量降低VOCs浓度。此外,由于大部分VOCs是生物源性(主要由植被排放),降低城市O3水平,需要在城市区域选择合适的低VOC排放树种,如菩提树、梧桐树、蓝花楹、枫树、梣树、榆树、楝树和白蜡树。相反,应避免种植高VOC排放的树种,如桉树、槐树、杨树、橡树、柳树和栾树等。

作者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Evgenios Agathokleous(金小龙)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冯兆忠教授为第二作者。法国Pierre Sicard教授也参与了该文章的撰写。

参考文献:

Evgenios Agathokleous, Zhaozhong Feng, and Pierre Sicard. 2023. Surge in nocturnal ozone pollution. Science 382, 6675: 1131.

环境变化生态效应团队

环境变化生态效应研究组(EEEC),以野外原位观测模拟环境变化的控制实验 (开顶箱OTCsFACE平台)为主要手段,研究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 (地表O3CO2升高、增温和气溶胶等) 多因子对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的复合影响;重点探讨植物(光合生理生态、水分生理生态等)、 土壤(介导碳氮转化的关键微生物、土壤性状)、植物-土壤界面、土壤-大气界面及生态系统尺度的碳氮循环过程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适应与反馈。团队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冯兆忠和江苏省特聘教授Evgenios Agathokleous领衔的10名教师、4名博士后和40余名研究生组成。在研项目有国家基金15项(青年、面上、重点及国际合作交流等类型),省部级基金多项。

基于团队发展需要,欢迎具有土壤温室气体观测、土壤固碳及农田生态系统模型等研究方向的优秀青年俊才加入。

联系我们:https://eeec.net.cn/enroll

转自:“生态遥感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