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宋史名家何冠环重磅新作,从“宋代第一内臣名将”视角,解读北宋中后期的拓边与和议之争

2024/1/15 14:36:24  阅读:37 发布者:

权宦童贯之师,神宗朝宋夏战争的核心人物;

探究李宪从“名将”到“四凶”背后的和战之争;

全面考述武宦李宪事迹,再现北宋中后期党争、变法、拓边交织的复杂政局;

包伟民、游彪、程民生等宋史学者联袂推荐

拓地降敌

书名:拓地降敌:北宋中叶内臣名将李宪研究

作者:何冠环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书号:978-7-229-17819-2

出版时间:202311

定价:98.00

本书是全面考述宋代内臣李宪事迹的作品。李宪,宋神宗甚为宠信的内臣,在熙宁、元丰年间执行拓边西北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继王韶后主持开拓熙河路的主要执行人。其间他采取的政策和提拔重用的一批文臣武将,对哲宗、徽宗时期经略西北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哲宗元佑旧党当政时期,李宪被斥为“内臣四凶”之一,哲宗亲政新党复归后,则被誉为“名将”;宋室南渡,士人朝臣又将权宦童贯之祸归罪于他,责他罔上害民,贻患中国。

本书根据文献史料、碑刻铭文,以绵密的考证,生动的笔触,详细考述了李宪的军事生涯,认为其谋略和功绩与种谔、韩世忠、杨业、狄青、岳飞等宋代名将相比也不遑多让,堪称“宋代第一内臣名将”。

前言(节选)

宋神宗(1048108510671085在位)推行新政,志在富国强兵,从而开疆辟土。熙宁、元丰年间,为神宗执行拓边西北大业的有多员深受他宠信的内臣,其中以李宪(10421092)战功最为彪炳。李宪继王韶(10301081)后,成为神宗朝主持开拓熙河路的主要执行人。神宗在元丰四年(1081)十一月五路攻西夏失败后,曾一度想委李宪统兵再从泾原路以一边筑城一边进攻的战术再度攻夏。虽然李宪最终没有成为西北各路的统帅以伐夏,但他仍长期担任熙河路的主帅。元丰五年(1082)十一月更史无前例地获授熙河、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并兼领熙河经制边防财用司,开创了宋代内臣出任方面的先例,若非辅臣极力反对,神宗差一点要委他为宋代第一个内臣节度使[他的门人童贯(10541126)后来成为第一个内臣节度使]。他更在元丰四年九月从西夏人手上夺取宋西疆重镇兰州(今甘肃兰州市),并一度以之作为熙河路的帅府,且费尽心力长期经营兰州及其附近的堡寨,他可说是今日甘肃省会兰州市建立和发展的功臣之一。他为神宗所信任,年方三十五六,便被破格擢为内臣两省主官的入内押班(宋制一般内臣要年过五十才可擢押班),后来再以战功擢至内臣班官之首的延福宫使、入内副都知和武信军节度观察留后。他在西北战场上屡立战功,并提拔了一大批在哲宗(1077110010851100在位)亲政时期及徽宗(1082113511001125在位)朝在西边立功的文臣武将,包括在徽宗朝权倾一时的权阉童贯。虽然宋廷文臣以内臣不应掌军的偏见,对李宪受到重用多有微词,但他们不能否认李宪确有将才并多立战功的事实。哲宗元祐时期,在宣仁高太后(10321093)垂帘听政下,旧党回朝掌权,尽罢神宗的新政,包括放弃拓边西北的政策,甚至要放弃兰州。而有份参与开边的文臣武将均遭罢黜,李宪在劫难逃,一再受到宋廷文臣的攻击及清算,而被罢职贬官,甚至与另外三名内臣王中正(10261099)、石得一(?1086)及宋用臣(?1100)被指为神宗朝的“内臣四凶”。李宪在哲宗亲政前便病卒于陈州(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区),得年才五十一。对于哲宗及徽宗而言,他们兄弟恢复拓边西北的政策,无疑失去了一个经验丰富而战功卓著的执行人;而李宪的早逝,倒给出身其门下的童贯出头的机会。事实上,李宪留下的,特别是熙河兰会路的各样资产,就给绍圣、元符到崇宁时期宋廷开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研究北宋中期开始的拓边西北行动,其中一个关键人物就是李宪。

李宪在绍圣本的《神宗实录》(亦称《旧录》)有传,部分内容为《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所引用,余不传。现存的《东都事略》及《宋史》均有传,似乎是采自绍兴本《神宗实录》(亦称《新录》)(也许亦取材自绍兴本《哲宗实录》)。惟二书的作者对李宪的评价有颇大的偏见。《东都事略·宦者传》序言便将徽宗朝宦官得势的原因追溯于李宪的掌兵,说:“自李宪节制诸将于西边,而童贯因之以握兵秉,徽宗既宠用贯而梁师成坐筹帷幄,文武二柄归此两人,宰相特奉行文书而已,内而百司悉以宦者兼领,外而诸路则有廉访承受之官,宦者之势盛矣。”而《宋史·李宪传》则评说:“宪以中人为将,虽能拓地降敌,而贪功罔上,伤财害民,终贻患中国云。”(按《宋史·李宪传》的评论因袭《东都事略》)

李宪的事迹更详见于《长编》《宋会要辑稿》《宋大诏令集》、宋人文集及笔记。撇除宋代士大夫对他带有偏见的论述,李宪在宋代内臣中可说是继宋初秦翰(9521015)以后最有代表性的内臣名将。2《长编》引述之《神宗旧录》,便称誉他“置阵行师,有名将风烈。至于决胜料敌,虽由中复,皆中机会”。人们过去显然低估和忽略了李宪的战功与其将才。李宪长期奋战于西北,因升授入内押班、入内副都知的省职而曾在内廷供职,并不时担任一些非军事性的差遣,惟从他主要担任的职务而论,他属于典型的“武宦”,是宋代内臣统兵并成为封疆大吏的典型例子。

······

笔者近年致力于宋代内臣的研究,有鉴于李宪的研究尚有继续探索的空间,故拟据现存的史料,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全面考述李宪的事迹,并对他的事功,以及他于北宋代内臣的地位予以客观公允的评价。笔者也希望透过李宪的个案研究,探讨北宋中后期君主与内臣、内臣与文臣武将的关系。笔者认为宋代内臣的情况有其特殊性:君主多以其为心腹以制衡文臣和控制武将,而客观效果是武将与内臣多半和睦相处,武将并不存有歧视内臣的偏见,而只看与他们共事的内臣是否处事公正和有否武干。至于文臣与内臣的关系,却并非铁板一块,宰执与言官多轻视内臣,鉴于汉唐的经验而处处防范内臣掌权,尤其反对授予他们兵权;但与他们共事的地方文臣,常倚靠他们的提拔与推荐而获得升迁,故与他们合作无间。李宪的个案或可让人检视这一现象。

李宪的养子李彀,字志道(高宗继位后避讳以字行,?1127),在哲宗、徽宗、钦宗(1100115611261127在位)到高宗(1107118711271162在位)朝仍当权任事,本书也一并考述他的生平事迹,并与其父李宪作一比较。

本书所用的“内臣”称呼,是宋官方所通用的,例如司马光所撰的《百官表总序》便说:“自建隆以来,文官知杂御史以上,武官 门使以上,内臣押班以上,迁除黜免,删其烦冗,存其要实,以伦类相从,以先后相次,为《百官公卿表》。”2另外,如《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六·内侍省》所载录的许多官方诏书,便用上“内臣”一词。又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曹杰最近期(2018)一篇论内臣寄资制度的文章,也使用“内臣”一词。当然,宋人也常用“宦者”“宦官”“内侍”“阉人”“中官”“中贵”“中人”各种不同的称呼,以区别文臣武将以外的内臣。《东都事略》及《宋史》都立《宦者传》,即以“宦者”称之。本书用“内臣”称呼李宪等,既是行文之方便,也用以表明他们主要服侍内廷的特殊身份而不带贬义。

最后,本书命名为《拓地降敌》,是借用《东都事略》及《宋史》对李宪功绩的概括。另,本书的副题称李宪为“内臣名将”,倒不是笔者杜撰,而是借用前引《神宗旧录·李宪传》所誉李宪“置阵行师,有名将风烈”之词。至于名将的定义,本书所用的是较宽的定义,一如笔者称秦翰为内臣名将,李继隆(9501005)为外戚名将。倘我们客观地检视李宪的军功与其作为武将的谋略,他与秦翰及李继隆相比,是不遑多让的,3而他和许多被宋人视为名将的人,如曹玮(9731030)、种谔(10271083)、刘昌祚(10271094)、韩世忠(10891151)、刘锜(10981062)、吴玠(10931139)、吴璘(11021167)等相比也毫不逊色。若以战绩而论,他一生从未在沙场败北,这就比种、刘、韩还过之无不及。当然,李宪作为武将的名声,自比不上有小说戏剧渲染,而为后世熟知的杨业(935?986)、狄青(10081057)及岳飞(11031142)。然而从成就而言,他收复兰州,开拓熙河,屡败西夏与青唐,虽被贬却仍得善终,似乎又在杨业与岳飞之上。宜乎我们实事求是,去检视李宪的将业是否配称名将。

家师罗球庆教授早年的名作《宋夏战争中的蕃部与堡寨》,全面论及宋夏战争的始末,并开创地提出蕃部与堡寨于宋人对付西夏的作用,其中并提到宋人使用蕃将与蕃兵的手段,以及宋廷从神宗开始,便有“开边派”及“弃地派”的长期争议。家师这些观点一直启迪笔者思考本书的研究方向。

又本书所引的陕西路的部分州军堡寨治所今日所在的地名,也参考了近期乐玲与张萍合著的专文所据GIS技术考得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何冠环,知名宋史学者,先后任教于香港公开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现担任香港树仁大学历史系及香港新亚研究所客席。2006年获选为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2010年获选为岭南宋史研究会副会长,2014年获选为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宋初朋党与太平兴国三年进士》《北宋武将研究》《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北宋武将研究续编》《功臣祸首:北宋末内臣童贯事迹考》等作品,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前言/001

第一章 给事内廷与出使四方:李宪早年事迹/ 012

第二章 从征熙河:李宪在熙宁中后期的军旅生涯/ 024

第三章 经略熙河:李宪在熙宁后期的事迹/ 054

第四章 开源节流:元丰初年李宪经营熙河考/ 099

第五章 攻取兰州:元丰四年李宪征西夏事迹考/ 120

第六章 从泾原进筑到熙河拓展:元丰五年李宪经营兰州事迹考/ 162

第七章 功在西疆:李宪从元丰六年至八年治理熙河兰会事迹考/ 204

第八章 将军一去:高太后垂帘前期的李宪与熙河/ 263

第九章 李规范随:高太后垂帘后期范育治下的熙河 /351

第十章 虎父犬子:李彀事迹考 /408

第十一章 知人论世:李宪身后评价迥异缘由考 /456

结论/474

附录一 北宋中期西北边将苗授早年生平事迹考 /503

附录二 宋保康军节度使赠开府仪同三司苗庄敏公墓铭 /525

参考文献/530

后记/557

新版后记/559

转自:“人文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