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王力:《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的资产阶级观及其当代启示

2023/12/19 8:56:48  阅读:35 发布者:

王力:《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的资产阶级观及其当代启示

王力◆文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详尽阐明了资产阶级的起源、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资产阶级创造了大量的生产力,实现了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摧毁了封建所有制,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由此开拓了世界市场,推动人类历史由地域性向世界性转变。文明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新矛盾的诞生,在一切等级的、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的同时,一切神圣的东西也都被亵渎了,终致资产阶级不能支配和控制自己的创造物,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成为永恒。马克思的资产阶级观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如何认识和处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王力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改变了此前对资产阶级的认识,在肯定资产阶级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揭露它带来的阶级压迫和对立。在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曾经提出向尚处在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交织阶段的德国制度开火,宣告承担彻底的德国革命和整个社会解放重任的是“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无产阶级,并由它来宣告维护着人剥削人的世界制度的最后解体。马克思从此开始一直在揭示获得巨大财富的欧洲资产阶级给社会带来的诸多问题,直至1847年底,马克思在撰写《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时才对资产阶级进行了辩证剖析,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详细阐明了资产阶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肯定了资产阶级在推动人类历史中的进步作用,详述了资产阶级在促进生产力解放的同时引发的社会问题,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根源,这构成了马克思完整的资产阶级观。

一、马克思在《宣言》中肯定了资产阶级对于推动人类历史进步曾经起过的巨大革命作用,深化了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对资产阶级的认识

在《宣言》中,马克思吸纳了恩格斯关于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关系的理论,明确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在1847年以前的论著中,如马克思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恩格斯1843年撰写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以及1845年他们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极少肯定资产阶级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进步作用,他们主要在批判和发掘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主要持否定态度。

在撰写《共产主义原理》时,恩格斯开始认识到资产阶级在推进人类生产力发展中的进步作用。恩格斯认为工业革命加快世界市场形成的步伐,资产阶级带来的生产方式变革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动。一是资产阶级颠覆了以贵族为代表的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根基,建立了议会制的新型政治制度,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消除政治障碍。二是资产阶级明确废除了具有封建标志的长子继承权以及行会制度等特权,公开宣布自由竞争,正是竞争才击垮了贵族和行会师傅长期形成的帮派势力和特权地位,资产阶级才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自由竞争在大工业发展初期的必要性及其历史进步性。由于竞争促进了资本集中,资本的力量决定了资本家成为社会的第一阶级。然而,由于人们掌控资本数量的巨大差异,决定了这个新兴的资产阶级社会又充满了不平等,直至剥削与被剥削、雇佣与被雇佣成为社会常态。四是随着新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资产阶级不断成长的同时必然发育出一个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且其逐步意识到自身的悲惨处境,在工业革命快速发展的同时孕育着一场社会革命,社会革命的契机就是商业危机。事实上,早在1844年《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恩格斯就已经认识到因为自由竞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战争不会使我们感到惊奇”。由于竞争使得个体生产经营者在生产、交换和消费时空上发生分离,产品不可能正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必然引发部分产品无法正常卖出而使生产行为受阻,商业危机必然不断重复爆发且无法根除,这正是社会革命持续深化的原因所在,也正是恩格斯发现的工人解放的机遇。但是,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只是以问答的方式简要地阐述了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中的历史作用,着重探索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的逻辑关联,仅把无产阶级的产生归因于工业革命和由此产生的工厂制度,未对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做出深层追问,也未在学理上深入地探讨资产阶级的起源及其发展历史逻辑。

工厂制度本身并不必然产生无产阶级,关键在于工厂为谁所有,如何组织生产,这就是所有制问题。而马克思在《宣言》中用了超过《共产主义原理》约5倍的文字详尽地阐明了资产阶级的起源、历史作用、发展趋势,由此从逻辑上得出无产阶级的来源及其在未来社会革命中的地位,这超越了恩格斯仅从工业革命与资产阶级关系探索无产阶级地位的研究视域。

在《宣言》中,马克思着重对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和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辩证的阐释。资产阶级脱胎于欧洲中世纪从农奴中产生的初期城市市民,新航道、新市场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产阶级的迅速崛起。资产阶级也是生产方式以及交换方式不断变革、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工厂大工业逐步取代工场手工业根本改变了以人力为主的生产方式,使得生产效率急剧提高。世界市场的开辟为突然增加的工业品提供了广阔的销售途径,这为资本的聚集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伴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资产阶级的政治身份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最终以代议制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消除了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障碍。这正是马克思论述资产阶级的独到之处,正如美国学者伯曼所言:“马克思比资产阶级自身的成员和支持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所发生的事情做出了更加热烈的反应。”比较分析恩格斯18476月撰写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184710月的《共产主义原理》与《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宣言》对资产阶级论述的深刻性,“资产者和无产者”这一部分可谓《宣言》的主体,也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马克思从起源上对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进行了辩证深入的剖析,指明了资产阶级的十大特征,这是马克思《宣言》最大的理论贡献。

一般说来,政党的纲领主要由目标、性质、指导思想、社会基础、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组织规则和章程等构成,马克思为什么在《宣言》中用诸多文字剖析资产阶级的起源、历史进步作用以及它和无产者的关系呢?马克思在《宣言》中通过论证资产阶级的起源发现了无产者的历史来源及其与资产者对立的历史必然性,进而论证了社会革命的可能性,由此得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趋势。他旨在向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员讲清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关系,只有阐明资产阶级的起源、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逻辑,才能彻底明了无产阶级的来源和贫困的真正根源,才能弄清无产者和资产者的天然不可移易的对立关系,进而使共产主义者同盟明确大工业时代的无产阶级才是革命的主力,无产阶级是承担人类解放重任的主体,产业工人才是真正的革命者,必须发动无产者,共产主义革命才有可能成功。

二、马克思全面论述了资产阶级的辩证特性以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内在关联

第一,马克思在《宣言》中生动且深入地论证了资产阶级在人类历史中的进步作用。一是部分地吸纳了恩格斯关于资产阶级的观点,指出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主义及其宗法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资产阶级实现了人类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它在不断变革生产力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生产关系。资产阶级冲破了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羁绊,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二是资产阶级在开拓世界市场中的重大作用,世界市场使得人们的生产和交换行为迅即世界化,大量民族工业迅即被冲垮,代之以世界性的大工厂将不可阻挡。不仅物质产品如此,而且,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各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产品也变成世界性的财富,文化交流和碰撞逐步消除了本民族的片面性以及局限性,精神产品传播时空的延展推进人类新文明的不断生成。三是资产阶级通过不断地改进生产工具推动生产力的不断变革,致使生产关系乃至全部社会关系不再变动不居,没有一种固化的社会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能够长期占据统治地位,那些在历史上素来被视为神圣的职业也被世俗化,宗教的神圣地位也不断被解构,长期固定的社会关系和阶层结构被打破。

第二,马克思深刻挖掘了资产阶级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引发的新问题。资产阶级带来的巨大生产力证明了人类特有的创造能力是无尽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这也正是令马克思激动之处。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把世界的一切都变成了它谋取利益的工具和手段,资产阶级行动的主观目的就是无限地积累资本和获取利润。资产阶级带来的新的社会关系也把传统的以血缘或熟人关系为纽带的社会,改变为单纯的利益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乃至以亲情为纽带的家庭关系也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人的尊严变成了可以用金钱衡量的交换价值。“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资产阶级在创造新世界的同时,也引出本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永恒对立。机器的使用和分工的细化使工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属品,不是机器受人支配,而是机器支配人,人必须适应机器运转的节奏,人变成了劳动工具,工人的劳动变为枯燥无味的机械性重复动作,劳动失去了本应有的趣味性和创造性。工厂大工业颠覆了工人的劳动主体地位,人的劳动变为了仅仅谋生的手段。同时,工人处于被资本家剥削和奴役的地步,当工人逐步意识到自身的处境时,就会试图改变自身的地位。伴随工厂大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无意中促进了无产者的大联合,无产阶级终将汇聚成为巨大的社会变革力量。马克思正是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发展趋势,才赋予它人类解放的重任。资产阶级在推动历史不断进步的同时,“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正是马克思着重论证资产阶级起源、进步作用及其带来的社会矛盾的最终意旨。这一思想不是恩格斯的原创,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已从哲学和经济学的角度论证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已经认识到社会因资本驱动导致中产阶级不断分化,整个社会的阶级关系简单化,最终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在《宣言》中,马克思进一步认识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已经由联合反对封建专制转为对立和对抗,工业的进步及工业联合范围的日益拓展,为工人由分散走向结社和联合提供了重要条件,工人的联合最终由自发走向自觉。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生产最终使得工人的处境极其艰难,工人内部利益、生活状况日趋一致,不同地域的工人逐步走向同质化,工人联合反对资产者的斗争必将由地方扩展到全国,最终达致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这就是资产阶级生产自己掘墓人的逻辑。

《宣言》整体上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的,但是,执笔人马克思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在运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的资产阶级观,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直至灭亡的历史规律,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

三、马克思资产阶级观的当代启示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看待资产阶级,以及如何处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特别是落后生产力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如何看待和吸收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是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马克思的资产阶级观为此做了理论奠基。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现代资产阶级通过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生产方式,促使人类历史由地域性向世界性融合的大势。170年前,马克思所预见的由资本主义推动的全球化浪潮在当代已势不可当,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顺势而为。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仍需长期共生的历史场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以宽广的视野发展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交往,尽可能地大量运用资产阶级创造的文明成果快速发展本国生产力,这样才能在两制较量中站稳脚跟。20世纪末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易帜,充分证明意图通过根绝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交往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只能是作茧自缚。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家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本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发展程度及其关系,准确把握革命时机,及时制订正确的、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策略和政策。如193912,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给予正确的定位,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健康发展。由于中国没有经历欧洲那样的工业革命,整体上的生产力水平远远低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这使得中国的资产阶级没有获得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主导地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方位的中国,革命的任务必然是反帝反封,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中的联合关系,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中国革命得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结论,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三,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如何吸收资产阶级创造的文明成果成为直接关乎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20世纪70年代前,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把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视为洪水猛兽,不仅政治上要与资本主义划清界限,而且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也要进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划分,把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成果排除在外。甚至为了保卫社会主义、追求纯粹“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为清除人们头脑中的所谓资产阶级思想,中国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浩劫空前的“文化大革命”,沉重的历史教训不能不牢记。马克思早已指明无产者在建立新社会时必须继承资产阶级创造的巨大生产力,落后生产力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借鉴和吸纳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高效的管理经验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是否能吸收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优秀成果始终困扰着执政的共产党,导致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长期得不到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都无法得到切实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了许多不应走的弯路,直至20世纪80年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正在此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充分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的重要性,以其巨大的政治勇气明确提出,必须大胆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民族创造的、被实践证明了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唯其如此,社会主义才能较快地发展生产力,才能赢得超越资本主义的优势。邓小平在突破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大胆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推动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实践证明,中国并未因运用市场经济而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相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释放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实现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

《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以来,世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制国家还将处于长期共存的历史阶段,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尽可能地吸收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快速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文章作者:王力

转自:“学术与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