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经验主义创造产品设计的不二质性

2023/9/13 18:03:44  阅读:34 发布者:

单一案例爬梳,有助于深入研析该社会事件的深刻肌理,尤其是过程性梳理可以尽力还原事件全貌。此时的质性研究实施者,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一样,尽力复原“故事”的全貌,并构筑起“精美”体态。本文研究荷兰艺术设计领域名为“楚格设计”的单一案例,探究经验主义可供当代设计者从事产品设计的底蕴,尝试凝聚创作价值意识的认同。

陈俊豪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学报》2021年第1

经验主义创造产品设计的不二质性

——以荷兰楚格设计为案例分析

摘要

本研究在此所提出产品设计的不二质性,指的是设计师同样注重产品功能,然而依其经验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赋予“变量”的可能性。基于楚格设计的观察,本研究整理出五种设计方法使产品设计更具有表述经验的能力,并以楚格设计选品作为案例比较,分析其设计方法。无论其经验是来自于设计师、消费者生活或文化上的共鸣,这些以经验主义为基调的设计论述,产品自身存在的意义甚或是产品的质材都能随着时间与空间的推演而不停的自然演化,进而在产品设计的外观上赋予具有识别性的“差异特征”,创造产品设计独一无二的视觉记忆性,并且可以透过少量生产或订制的生产行为,创造产品设计的“不二质性”。

关键词

经验主义;不二质性;

楚格设计;产品设计;设计方法。

问题的提出

一、理性主义或经验主义 

知识界一直存在着二元对立论,好似有白就有黑、有阴亦阳…等,把一对相反的事物对立而论,进而就对象进行逻辑批判与研究分析而形成立论之基础;将二元对立论放在西方哲学或艺术的历史探讨,也存在着立论于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二元论调(傅佩荣,2011)。此论说可回溯到古希腊时期的Plato427-347B.C.)与Aristotle384-322B.C.)两位哲人的立论开始,直到17世纪欧洲哲学发展了两个流派与思潮,看似对立却又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大陆理性派与英国经验派各有主张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一派偏重理性与逻辑的演绎,另一派则重视经验与感性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理性主义论者认为感官是不可靠的,惟有理性可以洞察万物的真相,并以科学探寻真理,但并不排斥经验对于人类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反观经验主义在于对先天理性的认知不同,不认同人类有先于经验而存在的理性,但也不否认理性观念的重要性。那么当代艺术领域中从事创作者与设计者而言,究竟应服膺于理性主义或是经验主义论述之背景为基础,进而洞察创作的本质与根源呢?

(一)工业化生产的反思 

工业发展来到21世纪初,标准操作流程(SOPStandardOperationProcess)这般理性逻辑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已经成为产业的共同语言,企业仰赖分工规画,无论是设计与工程制图、材料与结构研发、各类零件与产品组装的生产线规划,注重效率、精确与成本控管,都是当下企业管理营运的绩效法门。

以二元论来看,我们是否从理性的对立面思考?在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模式下,是否有可能在现有生产流程中,重新审视人性、感官与艺术的可能呢?每件工业规格化生产下的产品都需要看起来一模一样吗?A.H.Maslow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达富裕阶段时将追寻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因而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潜在动机可视为出自于建构自我认同的价值意念。那么当消费者把同品牌同型号的手机拿在手上时,握着外形一模一样的手机,又如何区别自我认同的差异?于是各式各样可以凸显个别差异的个性化手机外壳因应而生,显然消费者对于个人身分认同有着深切的渴望,也就是“与众不同”可以视为一种对于自我实现的情感实践。

(二)荷兰“楚格设计”:是设计?还是艺术?

20世纪末欧洲开始一股新的设计思潮,尤其在产品设计观念的转折尤为重大,进而促使产品设计师反思,提出另一种产品设计的思想与方法。故而本研究聚焦在90年代荷兰“楚格设计(DroogDesign)”于欧洲形成的设计风潮,解析列举之楚格设计选品的案例,进而进一步论述本研究提出“不二质性”之设计概念,提供设计师进行设计创想时的反思与方法。  

然而楚格设计所推出的设计选品,往往冲击一般大众对于“产品设计”的观念定义。究竟这样的产品是艺术?还是设计?而且甚么是好产品? 

简单来说艺术与设计可以就创作的目的来区隔,艺术的创作目的是给观者启发,它所传递的讯息会因个人经验、感官对应艺术品的启发而有不同的诠释。然而设计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它传递一致的讯息给所有人,基于经验的理解而指涉一个结果。先以楚格设计1993年于米兰国际家具展所推出的16件作品之一“抽屉柜(Chestofdrawers)”为例(李俊逸、吕奕欣译,2008),这是由设计师TejoRemy所设计的产品,设计师从二手市场中收购了许多抽屉,并依照不同抽屉的大小制作合身的木盒体,然后随机组合一个满是抽屉的收纳柜,并用一条布绳捆在一起,使所有抽屉能牢靠固定(图1)。  

本研究认为这件作品体现了楚格设计所关注的观点,以抽屉柜而言,用户经验是产品应具备有收纳功能,假若一个收纳柜体的设计除了收纳功能以外的一切都抛开,如同楚格之抽屉柜仍可做为物品的收纳作用,那么传统“四方型制”的抽屉柜,仍然是柜体设计的必然要件吗?如果楚格设计的提案能够解决消费者收纳功能的需求,那么它何尝不是一件精心设计的产品呢?这便是楚格设计所提出工业化产品的设计反思。 

可是以传统工业制造的产业观念来说,工业设计需要符合一定程度的量产规模,符合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可以供应一定需求量的消费族群。反观楚格抽屉柜的案例,若说它是艺术?它无疑是彰显了一个议题“何谓抽屉柜?”,它必然吸引的是认同其创作理念的消费者、小众市场,且不是每个家庭的空间能够收藏与购买这件产品,然而设计师藉此向产业界与设计界提问了“产品的定义与本质问题”,它具有某种程度的哲学性思考,叛逆的批判了理性逻辑的工业化生产。然而这件作品却也能够依循一定的生产程序与制造规范,能符合少量生产,客制化订制的需求,楚格设计选品凸显了设计问题是“好产品应同时兼具有心灵启发性与使用机能性”,因此楚格设计之系列产品究竟是艺术品还是设计品,还是两者皆是?引起舆论界与设计界广泛之讨论。

二、相对于一致性的不二质性 

人欲意追求完美,然而当我们经验上发现无法追求心目中极致的完美时,我们开始惆怅、失落、沮丧,欲求何时能够找到完美?或许也可以推论人追求完美,是否是投射于自身理性美的缺乏?满足想象臻于完美的境界。但回归大自然的真实,有生则有灭、有白昼就有黑夜,造物者不偏向任何一方,否则大自然就会失去平衡,因此大自然没有究极一致,而是中庸与和谐。以中华文化的太极图说明,黑白两极相互更迭循环,黑中有一点白,白中有一点黑,太极图已然解释了万物隐含“一点”差异于绝对的现象,人们必须去细查与体悟万物具有差异的那“一点”,往往才是表现物性的重要关键。换句话说倘若人对于极致完美的看法是黑中绝不能有白,白中绝不能有黑,这般一致性的绝对完美,那么则失去体察万物那一点具关键性的差异特征,而无法真正贴近感官体察的自然美。 

本文加以延伸上述观点于产品设计理论上,提出一个问题意识,倘若消费者认同极致的完美存在,则会失去体察本研究称之为“不二质性”的一种差异化美感。可这么说;美是需要反映基于人性的经验所导致的主观判断,美是只有具体察能力的人,才得见(柳宗悦,1941)。 

若然如此,设计者从事产品设计工作,是否可以体察自身的经验知识,转化为产品设计的灵感元素?藉由自身的情感经验与设计技巧,诠释产品的不二质性,赋予每个产品可辨识的差异化特质,最终再让消费者透过自身经验去理解设计者欲意解决的设计问题。

文献研究

本研究发现于设计学术研究上,对于楚格设计近期影响欧洲设计的研究甚少,实为设计研究上的缺口,甚至楚格设计思潮也影响了近十年的设计,例如楚格设计创办人GijsBakker2007年受邀“时尚故宫”计划及2010~2012年间工艺研究发展中心“Yii工艺时尚”计划案中担任艺术总监(林宛萦,2012),带领新生代设计师前往米兰国际家具展大秀的文创能量。本研究在此以特定涵义上来讨论以经验主义导向的设计意识问题,体现“不二质性”之理论概念:

(a)首先藉由经验主义哲人之理论探究经验的概念,藉此阐述实践于产品设计之不二质性的基础。

(b)研究楚格设计的理念,进而探究经验主义可供当代设计者从事产品设计的底蕴,凝聚创作价值意识的认同。

一、经验主义 

希腊哲人Aristotle认为通往理形界不可忽略“感觉”所得的“经验”,它是可供感受的存在物实体,中世纪哲人ThomasAquinas1225~1274)依其对亚氏学说的研究指出:“凡知性者,必先在于感觉”的概念,他认为人是灵魂与身体的组合,而灵魂具有知性能力,但没有天生本有的观念,须由感觉来形成,并透过身体操作此一能力。近代哲学家JohnLocke1632-1704)为经验主义奠基现代理论,他相信经验是一切观念的来源,而人的心智原本只是一块“白板(TabulaRasa)”,他的理论强调了人性的需求有别于理性的演绎而更贴近于生活的经验法则(傅佩荣,2011)。DavidHume1711-1776)认为欣赏艺术的过程,不仅是透过感官去观察,更是综合了自我的生活经历、同情感、习惯、记忆甚或是想象去体验,换言之则个人情感的经验越丰富,越能感受艺术传递的内涵(陈昊着,2017)。19世纪德国哲学家Nietzsche1844-1900)认为最高的真理是通过意志的自我创造力量,他强调做自己的主人,养成自我知识的独特观点与情感,不向别人寻求自己行动的理由,一切存乎自心。  

总体来说,以经验主义给产品设计师的启示;经验主义相信每个人肇因于不同成长背景所经历的经验,可透过观察与归纳而形成经验的知识,而知识可视为是经验的产物。透过观察现象与感性经验逐步累积属于个人的经验知识概念,因此个人可以透过经验知识的累积而形成独特的自我意志并能自我创造,此般也是建构自我价值的主要关键并成就非凡的创意世界,设计师才能够创造不二质性的产品,并且激发他人反思的机会并再次从反省的经验知识中成长。

二、楚格设计

荷兰楚格设计于19934月米兰国际家具展中呈现16件前卫性的产品,展期结束前引来了大批媒体争相报导,一篇来自法国解放报的评论:“DroogDesignhadshownthatsimplicitydidnthavetobeboring.”(RennyRamakers,2004),同时也开启了楚格设计从荷兰出发带领一股欧洲设计思潮,尤其楚格设计创办人GijsBakker1987年起于荷兰DesignAcademyEindhoven任教,2002~2012年负责该校设计研究所,透过位于阿姆斯特丹的楚格设计艺廊之推波助澜,注入了当代产品设计新风潮。正如荷兰语楚格(Droog)的意思于英文的翻译是“干(Dry)”,创办人GijsBakker言道:干是甩掉不必要的水分,只留下必要的,言下之意就是华语所言的“去芜存菁”。但不同于现代主义的极简作风,楚格设计更重视为何而设计:反省甚么是最小化的设计?思考人与产品的亲密关系?如何回应文化的本质?产品是否有再生(Secondlifeforproduct)的机会?强调设计者与使用者的经验如何反应在设计品的表现上。 

基于本研究关注楚格设计所带来的设计新思维,文献探讨着重于楚格设计于成立十年之际,2004年所出版的《Simplydroog(简约楚格)》刊物,其著作整理出十项楚格设计的观察并论述其核心主张,给予世界不同角度的设计思考,深具研究价值。有趣的是该书封面有一段话“楚格设计的产品带给每一位观者脸上一抹微笑。”,然而为何楚格设计如此有信心可以赋予产品如此的魅力呢?是甚么元素的设计使人发出会心一笑?本研究的解释是一种共同的文化经验,也如同DavidHume提出艺术欣赏时的前提“共通感”,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般而将一件事物称作美时的一种共通经验(陈昊着,2017)。 

楚格设计自1993年在米兰设计展获得巨大成功后,其一系列的设计提案,彻底搅动了荷兰设计的样貌,进而引起欧洲及荷兰设计界多方的讨论。1999LiEdelkoort担任DesignAcademyEindhoven校长,基本上把楚格设计扮演的角色制度化(LouiseSchouwenberg,2008),并与楚格设计创办人GijsBakker合作,将楚格设计强调设计师个人经验特质的设计教育成果,透过每年于荷兰Eindhoven城市举办的荷兰设计师周,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设计师相互交流,也更进一步将楚格设计之精神蔓延到欧洲各设计学院。 

 

随着楚格设计26年的发展,不可否认楚格设计启动了当代欧洲的“荷兰设计”现象。PeterSmisek(2018)RichardHutten(2018)这么形容楚格设计所带动的欧洲设计风潮“ThelastdesignmovementafterMemphis”,足见楚格设计对于欧陆设计影响之深。

研究方法、范围与架构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质性研究为基础,以案例探究“问题基础(ProblemBase)”,核心乃聚焦于诠释设计者之自身经验作为设计创造过程中,产生“变量”的设计方法,论述创造产品设计的不二质性之观点,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目的,提出体现不二质性的设计实务运用之方法(2)。研究案例以楚格设计选品为主,探讨设计者探索设计问题并藉由经验与价值意识的判断,给予产品一个创作空间并形成独特的造型语汇,足以作为产品外观与功能的辨识性。

二、研究范围与架构

(a)本研究不进行大篇幅讨论哲学领域之经验主义,仅以特定涵义来讨论设计的创意发想,使从事设计的专业人员除了理性判断之外,能够对设计思考有更多元的探讨空间。

(b)本研究不否定理性主义的价值,且肯定由理性逻辑所主导之分工模式,建构出来的工业化量产流程之贡献。然而本研究讨论的案例不同于工业量产之产品设计、而更接近于小规模、客制化市场、或发挥创作者创意的设计方法分析,锁定在能够创造产品设计不二质性的方法论上,其他设计方法则不多加以论述。

(c)本研究探讨楚格设计的设计观察,并重新整理出五项设计方法,使设计师可藉由本文之设计方法,将其自身经验转化并赋予产品设计的独特性。

(d)本研究以楚格设计自1993年以来的选品作为分析与案例比较的对象。 

案例比较与分析

本研究目的重点着重在剖析设计者如何藉由自身经验为原则,进而创造产品设计的不二质性。为了让产品拥有独特个性,创作的关键是无法自绝于设计者的经验以外,所有设计的创想都是基于设计者自身经验与社会集体经验的共通性,好的设计必须引发消费者的共鸣,打从心里认同设计理念,觉得功能上好用且有趣。2004年楚格设计于其著作《简约楚格》所提到楚格设计的十项观察,其中再次使用(useitagain)、似曾相识(familiar-notsofamiliar)、开放式设计(opendesign)、经验(experience)、形随过程(Formfollowsprocess)五项设计观察,有助于深入剖析楚格设计对于当代简约设计的独到见解。 

本研究参酌楚格设计的观察与其案例,研究者则归纳并重新整理出可以让设计师参考且创造设计不二质性的五套实用设计方法,设计者可以运用此五种设计方法介入产品设计的思考,创造出大部看似相似,细部确有其独特的细节表征,其细节是无法重复被复制,产生产品独特的辨别性特质。 

这样的设计创想需要开放式的观念,不拘泥于产品定义的最终形式,而是设计师藉由处理自身经验的连结而跳脱创作的巢臼,试着将“人”与“素材”作为创作之“酵素”,自然而然“发酵”产生“变量”进而创造产品的“不二质性”。接着本研究以下列五种设计方法,列举案例进行分析,藉由探索这些案例,期望提供设计者进行产品设计创想的另一种设计思维。

一、对象参与的创作  

就产品生产来看,他们是已经完成制作的产品,但以消费者来说,产品才即将展开另一段创作的过程。此设计方法是设计者刻意不将设计完成,而把最终完成设计的工作交还给消费者,每个参与设计的工作者都可以是原创,在设计师设定的范畴下自由发挥,而参与者可以是“人”、“自然”或“动物”...等,设计者制定出可控制的环境,随机让消费者完成产品最终的成型工作。此设计策略的重点是设计者邀请了消费者主动参与完成设计的过程,也基于消费者与作品随机创作的互动条件下,共创出不二质性的设计品。以下如设计案例说明。

(一)作品名称:Dobreak

荷兰设计师FrankTjepkema所设计的一支陶瓷制作的花器(3)。瓷器是易碎的材质,通常人们小心地保护它并维护它的完美,但设计师在花瓶内部涂上橡胶皮料,使得陶瓷花器内部由橡胶皮层胶裹着(李俊逸、吕奕欣译,2008),由此一来其作用如同汽车的安全玻璃一般,即使被击破摔碎,陶瓷碎片不会喷散四射,仍然维持花器原始的造型,不同的是每次摔碎花器都会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破裂纹路,那些纹理变成了花器独一无二的美感,对该花器的主人来说,那摔碎的花器才是他完美的产品,因为他不仅只是从商店购买回来的产品,花器拥有他施以的独特印记,只有它主人知道,产品与人产生了关联,“摔”的物理作用则创造了自然且不二的产品。

(二)作品名称:Dohit  

荷兰设计师MarijnvanderPol所设计一款六面不锈钢片构成的四方盒体椅子(4)。贩卖时产品会附送一把大铁锤,可以让消费者依照个人想法,随意敲打并塑型,直到消费者自己达到满意的椅子造型为止。如果消费者没有把握完成最后一哩路的设计,可以委托设计师本人来敲打出一张椅子,设计师再酌收“敲打费”。这样的产品交易过程可以增加设计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性,也让消费者成为产品创作的参与者,产品最终外观与消费者的美感经验有直接关系,他们依照自己敲打的力道与自我见解,最终能够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不锈钢椅子。设计师在此案所扮演的角色是把消费者的美感经验激发出来,这说明了只要我们愿意动手做,生活不再充斥着制式化的单调产品,我们将活得更贴近自我。

二、再使用 

任何现成物已然存在于世界,无论它们仍被使用或已被抛弃?如果设计师要再使用它们,势必要再经过一番转化的过程,而这过程便是设计师藉由再使用的现成物,重新定义产品的意义与价值。其中最能引起关注的便是废物再利用的绿色设计或永续设计议题,工业量产的产品带动全球化制造的商机,确实促进了人类的消费行为且方便于产品的全球流通性,然而生产过剩的产品与使用过后的产品,遗留下来的残料却继续谗害着地球,目前已经造成地球环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师应该开始思考在设计产品之初,就应做好如何回收与残料再利用的思考,避免过多资源的浪费。此设计方法有两种途径,其一是设计师使用二手回收材料,重新再利用后所构建出来的设计产品。其二是现成物重新转换形式或功能而达到再使用的价值。以下设计案例分别说明。

(一)作品名称:Ragchair

由荷兰设计师TejoRemy所设计。许多人看到这张椅子时会很怀疑这是否算是一个设计作品?还是艺术品?设计者所呈现之创作,其功能确实是可以用来坐,而非用来观赏,说是艺术品似乎太过恭维,若说是工业设计则手工与客制的成分又过高,真的能大量生产吗?然而不可讳言的是;楚格设计一系列的发表所彰显的是人与产品形成关系的议题,这一系列创作融合了人类生活轨迹,有使用过的柜子重新拼凑的再生柜、也有用过的牛奶瓶重新再设计而成为灯具。这件作品是荷兰回收的旧衣物,藉由橡皮绳捆绑固定成“沙发”的形状,这类作品充分展现了荷兰设计对于关怀人的社会角度,使人重温怀旧,温暖且舒适的感性设计,楚格观念风靡21世纪初期前十年,形成一种设计风潮。

(二)作品名称:Knottedchair 

由荷兰设计师MarcelWanders所设计。许多人看到这张椅子时,相对于经验会惊讶于这张椅子能坐吗?藉由视觉与经验上反差的对比,让此产品在设计市场上获得巨大的关注。设计师仅是用普通的人造纤维绳编织绳结而形塑成一张椅子,再将四个椅脚绑拉好后浸泡于环氧塑酯液中,并固定在模具上成型,而使原本经验上是软趴趴的材质能够变成坚硬却又轻巧的一张可以坐的椅子(李俊逸、吕奕欣译,2008)。此设计可以亲身体验且小心翼翼坐上去的过程,让使用者的经验重新定义了这件产品,而设计师也藉此告诉世人,只要巧妙地再使用生活周遭熟悉的现成物,透过经验反差,也能成就一件不二质性的设计。

3 Knotted chair

三、型随过程 

工业化量产的产物,开发出一件成品的制作流程是固定的,而且通常不具有弹性变化,而影响规格化产品之一致性的可能,因此工业化量产几乎是一陈不变的制造过程。然而试想设计师可以在产品量产的制造流程中松绑,挑战工业量产绝对完美的典型,只要在量产程序中的某些环节允许加入可变的因素,让差异性在生产过程中自然浮现出来,其结果可能产生一种可控制却又可达到无法预期效果的产品新样貌,进而创造独一无二的产品?这样具有惊奇性与独特性的生产方式,是否更添产品风趣与独造的一面呢?接着以下列设计案例说明。

(一)作品名称:SoftUrn 

由荷兰设计师HellaJongerius所设计的软质聚氨酯(PU)花瓶。消费者第一眼便能辨识出这是一支花瓶,但心中会有一丝不确定,因为它透明、瓶身内有气泡,好像不是一般的花瓶?基于好奇心触摸了后发现,竟然是软质的材料。同样的楚格设计合作的设计师在视觉经验与使用经验上创造了冲突性,而让消费者重新定义产品的意义。设计师刻意留下产品开发过程中,模具的刮痕,不修饰瓶缘与合模线而留下生产的历史轨迹,甚至于设计师还要求翻制聚氨酯的工人刻意留下气泡,此举让工人们更加放胆的调和聚氨酯材料而不用小心翼翼避免让空气进入材料中而产生气泡(李俊逸、吕奕欣译,2008)。也因此每件Urn花瓶虽然都是从同个模具生产出来,但都不尽相同。

(二)作品名称:Spinelesslamp 

由设计师FrederikRoije所设计的懒骨头灯。他设计的灯现在看起来让人联想到皮克斯动画片头那盏调皮的小灯,那是在动画的虚拟世界,可是这盏Roije设计看起来懒懒散散的灯,却是真真切切的产品。他发明了略不同于传统的陶瓷制造程序,设计了一种软的瓷灯罩,由于它不够坚硬而经不起窑烧的热度,结果使得最后的成品呈现出各式各样不同瘫软的状态,也因为瘫软的过程是在窑烧过程中随机发生,成果是没有任何一件作品是一样的,于是每盏灯也都有了自己的个性,甚至于我们可以特别向某盏灯命名呢。

四、融合 

社会的发展让多元化的社会与思想得以共存共荣,原本二元对立的观念也会随着观念的融合而有更多元的思想。因此在设计思考上,原本看似对立或毫无关系的对象,透过设计师的经验与巧思而使对象融而为一(李俊逸、吕奕欣译,2008),进而产生新的存在形式。融合设计的方法很多,可以从对象功能上思索功能结合的方法,也可以从形态样式的融合着手等,融合是为了创造更适合生存的形式,它不仅只是形状、外观、构造、式样的物性,更关乎行动、思想、策略、功能的设计方案,也因此“融合”乃是推动设计进步的能量。也因此当我们眼下搜寻着身边的现成物,请尽情的思索着,将它们连连看,无论它们各自代表着活泼或沉着、矫饰或机能,彼此对立的一方有没有创造融合的可能?以下两件设计品说明。

(一)作品名称:Kokonfurniture 

由荷兰设计师JurgenBey所设计的连体椅。这件作品外层是由聚氯乙烯(PVC)材料所包覆,可以隐约看出PVC内包裹的骨身。这一系列家具设计是设计师从荷兰二手商店中挖掘出受损或退流行的对象,藉由材料技术的联想而将这些创伤的对象换肤、包扎进而重新唤醒它们的第二生命。这样的创作思维是浪漫的,设计师以同理心将二手现成品重新复苏,发挥巧心端详每件受损的对象,在设计工作室内来回摆放组合,发现可以彼此依靠重生的型态,再藉由材料包裹融合而重生,产品产出过程需要设计师巧思与经验,每件作品不可能重复,而是独一无二的重生。

(二)作品名称:Lampshadeshade

由荷兰设计师JurgenBey所设计的“罩中罩”灯。这件作品的消费者第一眼印象会是以为当代简约的灯饰设计,单方向镜面反射的灯罩映照着产品周边的一切,然而当灯饰点亮后,令人惊艳的是灯罩是透明的材质,里面是一只巴洛克风格的旧款吊灯,在此产品展现的是一种新与旧的融合,惊奇与怀旧情感的交织。设计师同样的在荷兰二手商店中探寻那些被时光放逐的吊灯老件,每个老件都有它们独到的历史与时代记忆,透过新颖的设计手法再一次让老件复苏重生,开始述说着新的一段故事。设计师想告诉我们“新品不必然比旧品好”。藉由这种形式的设计而让新旧共好。这样的设计让消费者重新审视我们生活周遭的老件物品,重新检讨了物我之间的关系,我们有没有机会透过情感的感染力,思索让物品使用寿命更长久的方法呢?

4 Lampshadeshade

五、不预设立场的设计

AbrahamHaroldMaslow1908-1970)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达富裕阶段时乃追寻着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也就是说放眼在工商业发达的当代,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潜在动机乃出自于建构自我认同的价值意念。然而工业量产削减了产品单一个性存在的可能,尤其是在大规模的量产设计上存在着一种矛盾,越是成功的设计,越难满足单一个性的需求。事实上工业量产的产品有悖于消费者实现自我价值的意念,因此让产品拥有独特个性,则需要与经验结合,产品藉由传递特有经验而使产品产生不二质性。然而当设计者面对工业自动化与生产分工的量产思维,设计者愿意交出多少控制权让产品拥有让消费者自我表述的经验呼应?在此前提下无论是设计者对于设计议题的发想,或是消费者接收设计的讯息,都需要有更开放的态度,不预设立场去接纳任何具有挑战性的设计提案。如下两件设计品说明。

(一)作品名称:Clotheshangerlamp  

由英国设计师HectorSerrano所设计的衣架灯。当消费者第一眼看到这件产品时或许会莞尔一笑,心想:“为何不可呢?”,当然也会有人想:“这样也算是设计吗?”。抛开这些成见,这件产品就设计而言只是一件衣架上结合了一个灯座,再装上一盏省电灯泡,仅此而已!然而我们也可以在设计师的创作上解读,消费者使用这件产品,就是把每天外穿衬衫转变成灯具的灯罩,变成照亮房间的参与者,随着每天不同的穿著,这件灯具每天都有不同的样貌呈现,而且绝对符合消费者当天的心情。这是件很有趣的设计巧思,小小创意可是却也创造了无限大的可能,设计师必然是在创意上不做任何设限,开放性思考任何的可能,解构了灯具既有的形式,而重新赋予新的灯具定义。

(二)作品名称:Treetrunkbench  

由荷兰设计师JurgenBey所设计的树干长凳。这件作品的发表等于向世界抛出一个疑问:“究竟甚么才是座椅的定义?”,消费者必须抛弃对座椅的既定印象,敞开心胸重新审视座椅的功能与形式,并且也重新思考原木的使用方式。JurgenBeyOranienbaum公园看到倒下的树干时临机一动,认为季节性的风暴让成千上百的树木倒下,他选择不把树干送去木材厂加工切削,而是直接在树干装上三支以铜质铸造的古典椅背,从JurgenBey的经验角度来设计这张树干长凳,让自然与文化轨迹彼此在此树干上交流对话(李俊逸、吕奕欣译,2008)。树干长凳在楚格网络商店销售,但JurgenBey强调运送树干到买家手上是件愚蠢的事,尤其买家当地就能够找到这样的树干,何必多此一举运送树干?因此网站上销售的只有三支古典铜质铸造椅背(12),买家消费的是一种开放的设计理念,甚至于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认同,否则何苦消费了三支铜质椅背还要在家附近找一根树干自行组装椅背呢?

结论

楚格设计自1993年在米兰设计展获得巨大成功后,彻底改变了荷兰设计的样貌,再加上荷兰恩霍芬设计学院以楚格精神培养了许多当代欧陆著名设计师,荷兰设计师周也更进一步将楚格精神渗透到欧洲各设计学院,也产生了“荷兰设计”的现象。因而如FrontDesignCampanaBrothersFernandoBrizio的许多著名设计师作品,都能看到楚格设计所带来的影响。随着楚格式的设计在世界各地开花,2010GijsBakker受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之邀,担任“Yii工艺时尚”计划中第三、四届的艺术总监,带领年轻设计师与工艺师以“自然、文化、永续”为展览主题(赖怡利,2010),将的生活经验、文化与工艺传统作为跨域研创之底蕴,让工艺设计的特质于米兰国际家具展大放异彩。GijsBakker以策展人、设计师、教育家角度,让楚格设计的影响力扩展到东方文明的。

本研究所提出产品设计的不二质性,指的是设计师同样注重产品功能,然而依其经验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赋予“变量”的可能,藉由本研究整理的五种设计方法使产品设计具有表述经验的能力,无论经验是来自于设计师或消费者生活、文化上的共鸣,这些以经验主义为基调的设计论述,使经验作为工业化量产的酵母元素,以此为创作变因,产品自身存在的意义甚或是产品的质材都能随着时间与空间的推演而不停的自然演化,进而在产品设计的外观上赋予具有识别性的“差异特征”,创造产品设计独一无二的视觉记忆性,并且可以透过少量生产或订制的生产行为,创造产品设计的“不二质性”。即便是Yii工艺时尚计划,设计师藉由工艺材质的多变性与工艺家的手作感,让当代设计与传统工艺有了美妙激荡的火花,宛如灯塔指引了产品设计的文创之路,在西化洪流中的设计,透过文化与生活经验,藉此不二质性设计而再现东方意识与经验下的文化创意产品之设计特色。

(参考文献:略)

转自:“质化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