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传论文|“倒贴钱”的新闻媒体实习如何可能?

2023/8/28 17:54:50  阅读:36 发布者:

和大家分享一篇很有意思的论文↓↓

[1]牛静,赵一菲.“倒贴钱”的实习如何可能?——新闻媒体实习生劳动过程中的同意制造与“理想游戏”[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27(04):58-75+127.

问题的提出

被忽视的媒体实习生劳动

实习是新闻专业教育中必要的一环。根据马克思经典劳动交换理论,实习生为组织创造了价值,理应获得相应的报酬。但是在传统新闻媒体实践中,出现了学生自愿“免费实习”、“付费自习”,甚至因租房、交通等支出而出现的“倒贴钱实习”现象。

这种无薪资实习的现象是“合理”且“隐蔽”的。实习生因其学生身份,管理关系仍归属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并不会签订劳动合同,实习生难以得到正式的劳动保障。但是学生仍乐此不疲的提供“免费劳动”,这无法用劳动过程理论解释,作者用“理想游戏”一词来解释这一现象。

文献综述

倒贴钱实习现象的产生是新闻组织和实习生达成一致后产生的结果,需要从双方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新闻行业中的劳动控制与实践困境

媒体会通过硬性规章制度和柔性规训手段来完成对新闻工作者的劳动控制。硬性手段是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建立权威,利用鼓励晋升和越轨惩罚等划定行为边界;柔性手段是通过倡导职业意识来影响从业者的表现。但这对于雇佣体系之外的实习生并没有很强的解释力。

实习生有着高学历却面临同工不同酬的歧视,容易在失落中出现媒体职业的认同危机,是什么让他们在劳动困境中依旧产生了劳动“同意”?

(二)劳动者的“同意”解释

社会学家布洛维用“赶工游戏”理论解释劳动同意。该理论认为劳动者在严酷和枯燥的工作环境下通过增添竞赛成分来赋予工作的意义、获得工友尊重、完成超额生产。“游戏”中产生的愉悦感会让工人忽视资本的控制,从而化解了阶级间的对立和冲突。但是实习生往往不用参与到竞争中,因此用“赶工理论”难以解释。

后续研究者又提出“老板游戏”来解释劳动者的同意是如何构筑的。资本向劳动者画了一张“当老板”的大饼,使得劳动者认为目前的生活状态是暂时的,是当老板前必须要经历的而加以忍受。但实习生可能很少有当老板的野心,因此这种激励对实习生来说影响力较弱。

还有文献依托于“关系工作”解释劳动者的“同意”。劳动者的主观认同和复杂的主观感受融入在劳动中,将劳动看做自我满足和自我享受的过程。劳动者“命运自主”意识使得劳动付出和薪资回报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也被模糊了。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自由”选择下

隐藏的博弈力量不平等

不仅在劳动过程中,我们更要在多重关系结构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整体语境中理解这种博弈力量的不平等。

首先是实习薪资标准模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格局造成猛烈冲击,新闻机构需要通过减少雇佣、加大劳动量和引入免费劳动力等方式节约成本。引入适量的实习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随着引入的实习人数远远超过媒体机构所需人数,就带来了实习生劳动价值降低、稿费制度不合理等后果。

其次是激烈竞争中只有少数“幸运儿”会被垂青。实习后备军资源丰富、学校毕业的要求以及稀少的优质实习单位使得媒体机构可以进行“优中选优”,越是金字塔顶级的媒体,往往越受青睐难以进入。所以如果没有获得好的实习机会不一定是自身能力不足或自己不够努力,这也许是社会的结构性原因所致。

最后是学校和个体共同形塑的劳动力承诺。高校教育中学校一直在构建学生的职业认同,塑造着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吸引他们投身新闻事业。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对去传统媒体实习充满向往。

“同意”的制造

隐蔽的劳动控制机制

迈出了“选择”的第一步后,又是何种机制使得实习生们甘愿免费劳动呢?这一部分将给出答案。

首先是编排差异化身份下的不稳定感。尽管已经获得了实习机会,但是一方面因为知道这种机会来之不易并且还有很多人在等着岗位的空缺,实习生们不免会产生随时被替代的感觉,另一方面实习生手握的是临时的“入场资格”,与正式媒体之前仍有区隔,会有来自外群体的排斥感,所以实习生们会注意自身的行为,加倍努力,希望在实习中的表现可以得到他人的肯定。

其次是人际关系中的归属需求。从原有熟悉的社交关系中“脱域”,实习生以“外来者”的身份进入新的环境,特别希望可以“讨好”媒体从业者们获得群体内部成员的接纳。讨好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主动展示个人能力、主动在团队中承担更多的劳动、在劳动之外建立私人关系的连接等等。对人际关系的苛求掩盖了不合理的劳动关系

第三点是“灵活自由”工作方式下的自我规训。实习生的工作看似充满弹性,但却要求他们处于“主动工作”和“随时待命”的状态。很多媒体对实习生是松散的管理,即使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安排他们也会主动去找些事做,因为大家都觉得收获的多少取决于个人行为的主动性,这里能提供的工作价值不止于眼前的利益。这种松散放任的管理模式并没有赋予实习生较大的自主权,反而让他们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中。私人时间与上班时间的界限消弭,一但发现新的信息就要快速行动起来。

第四点是情怀激励下的赶工。新闻工作不仅是一种糊口的工具,更多靠着情怀的支撑。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就被新闻理想所熏陶,在实际工作中,尽管需要用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来换取新闻产出,也被“无私奉献”“崇高体验”等话语包装得合理化。

最后一点是追求“好名声”的自我管控。获得“好名声”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媒体从业者的关注和指导。实习生们来者不拒地接受所有要求,严格经营着自身的前台形象,于不知不觉中放弃了对劳动的控制权。

“倒贴钱”媒体实习下

潜藏的矛盾

尽管“倒贴钱”的实习是在实习生“同意”的前提下进行的,但是长期在犹豫、怀疑、不满中工作,只差“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矛盾就会爆发。

供需不平衡的就业压力下,主要存在着两种矛盾。第一种是高期待下对培养的渴求与去技能化工作的冲突。实习生经常要去做一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杂事”,会使其反思在实习中自我价值的体现。也有人会在觉得没有意义后选择离开。第二种是被占有的身体与自我身体反抗的矛盾。“无聊”的实习占有、榨取着生理性的身体,抹去了实习生个体独立思考的能力。生理情绪长期被忽略的情况下,实习生会不自觉地做出表达与反抗。

为何矛盾迟迟没有爆发,主要原因是学生会主动地“合理化”这一切。即使大家已经认清了部分“真相”,也会重新建构“幻象”来赋予实习生活新的意义。

总结

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体工作方式更加灵活,也使得传统的雇佣关系中的劳动控制机制更加隐蔽。新入局的实习生们只能选择遵循这场“理想游戏”的游戏规则,面向未来,忍耐现在。在游戏中,要么遵守规则要么离开,看似“自由”的选择之下是“权力”不平等现象遮蔽的无从选择。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