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匿名审稿制度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学进步吗?

2023/8/18 11:38:28  阅读:48 发布者:

来源: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  

本文摘编自《经济学(季刊)》20171期,第173-204页,原标题为《匿名审稿制度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学进步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作者为刘瑞明、赵仁杰。

◉ 就中国当前的学术环境而言,匿名审稿制度的推行具有异常重要的价值。一方面,匿名审稿有利于避免传统审稿制度中存在的关系稿、人情稿等问题,作者可以通过反复修改论文以提高文章质量;另一方面,匿名审稿制度可以弥补编辑部成员在专业知识和信息方面的缺陷,经过同行专家的把关和反复修改后的文章质量有所提高。

◉ 无论是名义匿名审稿还是事实匿名审稿,都对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次数和平均引文率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从匿名审稿的动态效应来看,匿名审稿制度对期刊质量提升的幅度会随着期刊实行该项制度的时间增加,这说明越早实行该项制度的期刊质量提升越高。事实匿名审稿制度对期刊质量提升的作用要大于名义匿名审稿制度。

◉ 就目前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学类期刊来看,本文的发现具有如下含义:第一,如果能够有更多的期刊加入匿名审稿制度的队伍中来,那么中国的经济学将继续大幅进步。第二,匿名审稿制度的作用依赖于是否真正执行,进一步壮大经济学期刊中的匿名审稿专家队伍,形成公平、公正的规范化学术评价氛围对于推动学术进步异常重要。第三,随着经济学的进步,经济学期刊也面临激烈的竞争。经济学类的期刊应该积极采用匿名审稿制度,并切实推行,这将推动期刊本身在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平均引文率等重要指标上的巨大进步,从而在激烈的期刊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匿名审稿制度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学进步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

刘瑞明、赵仁杰

刘瑞明

赵仁杰

一、引言

在现代科学研究的进程中,实现规范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期刊所发表的文章经过严格的匿名审稿制度,匿名性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甚至被当成公理来衡量知识的影响力。就中国当前的学术环境而言,匿名审稿制度的推行具有异常重要的价值。一方面,匿名审稿有利于避免传统审稿制度中存在的关系稿、人情稿等问题,作者可以通过反复修改论文以提高文章质量;另一方面,匿名审稿制度可以弥补编辑部成员在专业知识和信息方面的缺陷,经过同行专家的把关和反复修改后的文章质量有所提高。

但是,匿名审稿制度的效果存在争议。从理论上讲,匿名审稿制度也可能会不利于学术创新,新思想很难经匿名审稿杂志变成主流学派,历史上一些重要的论文也曾遭到多次拒稿。匿名审稿人的意见是编辑采用稿件的重要参考标准,在学术研究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作者为了晋升、职称评定的需要,选择按照审稿人的要求修改文章以便尽快发表,从而放弃自己的原创思想。如何准确评价匿名审稿制度对于学术进步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的学术进步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议题。

幸运的是,中国经济学期刊实行匿名审稿制度的差异性为我们进行实证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同其他社会科学相比,经济学较好地采用了实证和数理研究方法,以解释现实经济现象为目的,尽量做到价值中立的判断,最接近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范式,经济学的发展现状和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中最容易满足匿名审稿制度要求、实现匿名审稿效果的学科。同时,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也是社会科学中最为显著的,实行匿名审稿制度的期刊也最多。这一制度被认为是推动中国学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和中国的渐进式改革类似,中国的学术期刊在施行匿名审稿制度的过程中有先有后、逐步推行,这种制度变革的差异性构成了一次经济管理类期刊的匿名审稿“准自然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绝好的研究机会。

本文试图抓住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学期刊采用匿名审稿制度的差异性,利用20032012年中国经济管理类期刊的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进行研究。本文发现,匿名审稿制度的推行有利于推动学术进步,使得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平均引文率显著上升,而且,事实匿名审稿制度比名义匿名审稿制度的作用更强。匿名审稿制度的推行具有动态效应,随着推行年份的延长,学术进步越为明显。相比于既有文献,本文的边际贡献体现在:第一,本文首次采用中国经济管理类366种期刊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平均引文率、被引半衰期、立即指数等五个指标,对中国经济学的学术进步进行系统评价;第二,本文利用匿名审稿制度的“准自然实验”性质,采用了双重差分方法进行验证,这可以帮助准确地估计出匿名审稿制度变革的效应;第三,本文区分了名义匿名审稿和事实匿名审稿,估计了匿名审稿制度实施的动态效应并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在中国学术期刊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这些结论可以为中国的学术期刊在推行匿名审稿制度和提高期刊影响力方面提供借鉴。

《国有企业的双重效率损失与经济增长:理论和中国的经验证据》

二、背景介绍及理论假说

(一)背景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学研究在内容上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上日益丰富。同时,为了构建规范化的学术研究环境也逐步实行了一些制度规范,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实行匿名审稿制度。从2000年以来,国内学术期刊纷纷实施双向匿名评审制度,但对于该项制度的作用仍存在一些争论。本文正是基于此,抓住中国转型时期经济学期刊实行匿名审稿制度的差异性,来研究该项制度对中国经济学进步的作用。

(二)理论假说

匿名审稿制度对期刊质量提高和学术进步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第一,在匿名审稿制下,庞大的匿名审稿专家队伍可以弥补编辑部成员在专业知识和信息方面的缺陷,可以确保期刊选择高学术质量的文章。对文章本身而言,由于匿名审稿专家本身就对该领域有着深入研究,经过同行专家的把关和反复修改后的文章质量有所提高,审稿人的意见能够提升论文发表后的引用率。第二,匿名审稿制度对投稿者可以起到有效的筛选作用。第三,匿名审稿制度在匿名评审下可以更加公平客观地反映文章的学术价值,避免传统的关系稿、人情稿。第四,从学术进步的角度来看,匿名审稿制度通过评审专家和作者的互动加强了该领域同行专家间的学术交流与学术批评,而与高质量期刊上同行的学术交流是匿名审稿人参加论文评审的重要动机,匿名审稿为专业领域内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了解研究前沿和学术交流的平台。鉴于匿名审稿制度的积极作用,就中国的经济管理类期刊而言,实行匿名审稿制度会从多个方面促进中国经济学的学术进步。因此,我们提出:

假说一:匿名审稿制度能够推动学术进步,提高期刊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所有声称实行了匿名审稿制度的期刊称为“名义匿名审稿期刊”,将那些真正严格执行了匿名审稿制度的期刊称为“事实匿名审稿期刊”。

匿名审稿制度的实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高水平的匿名审稿人、期刊经费和投稿量等均是重要因素。但是从中国现阶段经济学研究的现状来看,这些条件很难同时达到。如果期刊真正实行了匿名审稿,它会在长期形成良好的声誉和品牌效应,积累起优质的作者群、稿源和审稿专家团队,期刊质量受该项制度的影响程度也会不断增大,同时高于那些执行的并不严格的名义匿名审稿期刊。因此,我们提出:

假说二:事实匿名审稿制度对期刊质量提高的作用要大于名义匿名审稿制度,并且匿名审稿制度对期刊质量的作用随着执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中国灾害经济研究报告》

三、数据介绍和描述性统计

我们以期刊质量来反映学术进步,选取了以下五个核心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来衡量期刊水平,数据来源于维普资讯网中国科技期刊评价报告中经济管理类的期刊样本。

(一)学术进步的度量指标:被解释变量

1)影响因子。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其以文章的被引次数为基础,将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用以反映近年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及近期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因而,我们采用这一指标评价学术进步。

2)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可以反映较短时期内学术期刊的水平,但真正的学术研究应该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影响。总被引频次(cited times)指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采用累计加总的方式,计算期刊总体上的影响程度。总被引频次一方面受期刊发文量的影响,在文章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期刊发文量越多,被引用的概率也就越大。另一方面,期刊的办刊历史也会影响总被引频次,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期刊时间越长,文献存量也就越多,累计的被引次数也就越多。

3)平均引文率。平均引文率度量了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4)被引半衰期。被引半衰期(cited Half-life)的计算首先确定被引期刊的年龄基准,从当前年度向前推算引用数占截至当前年度被引用期刊的总引用数50%的年数,即从确定的期刊年龄基准到向前推算,在这个时间跨度N内的该期刊的被引用数占该期刊自创办起至今的总引用数的一半,N就是半衰期。被引半衰期较好地衡量了期刊老化的程度,该指标越小,说明期刊的更新速度越快,越容易被接受。

5)立即指数。立即指数(immediacy index)指用某一年中期刊发表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除以当年该期刊发表文章的总数,可测度期刊论文被利用的速度以及期刊对学科发展过程中新的科学问题的快速反应程度,衡量了期刊对前沿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反应速度。一般来讲,高水平的期刊立即指数比较高。但学术期刊立即指数低也是正常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需要较长时间的写作,不同于“应景”的速成文章,存在研究上的时滞,在匿名审稿制度实行后发表周期也会变长,所以发表后在当年就得到引用的困难也比较大。

(二)匿名审稿:核心解释变量

我们区分了名义匿名审稿和事实匿名审稿两种指标,以下就这两种匿名审稿指标做详细说明。

名义匿名审稿指标(anonymous):我们的样本共包括366种经济管理类期刊,匿名审稿指标来源于该期刊的征稿启事通告,以该期刊的征稿启事为依据,在我们的样本范围内(20032012),该期刊的征稿启事中最早声明实行匿名审稿制度的那一年开始我们认为该期刊实行了名义匿名审稿制。考虑到部分期刊实行匿名审稿制度的时间在年中,因此,我们采取了如下数据处理方式:如果刊登包含匿名审稿声明的征稿启事出现在前半年(16月),那么匿名审稿制就从当年开始算起,如果出现在后半年(712月),匿名审稿制则从下一年开始算起。数据根据各期刊的纸质版、中国知网(CNKI)上各期刊电子版以及官方网站手工整理获得。

事实匿名审稿指标(defactthanks):按照匿名审稿制度的要求,如果期刊严格采用了这一制度,匿名评审人会对作者提供一定的审稿意见,而文章一旦发表,作者也会对匿名审稿人的建议表示感谢。正是基于这一事实,我们对已经声称采用匿名审稿制度的期刊进行排查,如果在期刊声称开始实行匿名审稿制度的那一年内的文章中,出现了作者对匿名审稿人的感谢,就认为该期刊确实施行了匿名审稿制,否则便认为该期刊并未真正实行匿名审稿制。

(三)期刊特征:控制变量

除了我们想要重点考察的匿名审稿制度,其他的一些因素也会对期刊质量造成影响。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都受到期刊发文量的影响,创刊年份越早的期刊累计发文量也就越大,总被引频次也就越高。同时,创刊时间越早,期刊越容易吸引高质量的投稿,获得较多的读者。

文章篇幅也会影响期刊质量,期刊发表的文章篇幅越长,作者在文章中下的工夫也就越大,包含在文章中的信息量和学术贡献也越多,论证更为详细准确,文章质量更高。在期刊总页数一定的情况下,好的期刊便会走上“少而精”的精品化道路。在期刊版面不变时,文章篇幅增加会减少每期的载文数,间接地延长文章的发表周期,在学术市场竞争加剧的条件下,漫长的发表周期需要作者等待的时间已经成为学者们在投稿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但在实证研究中,我们很难统计出文章的发表周期,而刊物的出版周期会直接影响文章的发表周期,同等水平下的刊物,出版周期越长,文章从被编辑部录用到真正发表出来所需的排队时间也越长。为此,我们区分了不同刊物的出版周期,其中包括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五大类。以刊物的出版周期为控制变量,以此来考察文章发表周期对期刊质量的影响。

从中国社会科学期刊发展的现实出发,本文还控制了期刊是否为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CSSCI是中国学术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文献信息查询和文献研究的重要工具,得到了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研究者的普遍认同与较高评价,其中的期刊更有可能被研究者参考,从而在影响因子、被引次数等指标上表现得更好。表1是各项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以生态文明看待发展》

四、计量模型和识别方法

20032012年间,在样本366种期刊中,有55种期刊实行了匿名审稿制度,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自然实验,来采用双重差分方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具体来说,在我们的样本中,有55种期刊声称采用了匿名审稿制,29种期刊在事实上确实采用了匿名审稿制,这些期刊便构成了处理组,其余没有采用匿名审稿的期刊自然就是对照组。同时,在我们的数据结构中,期刊开始实行匿名审稿制度的年份存在差异,根据期刊实行名义匿名审稿的时间,我们设置anonymous变量,通过构造以下双向固定效应计量模型来检验名义匿名审稿制对学术进步的净效应: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学术进步,我们用期刊质量Academicpro表示;下标it分别表示第i个期刊和第t年,γt代表时间固定效应,μi代表期刊个体固定效应。Control为其他控制变量,包括期刊年龄、文章篇幅、是否为CSSCI期刊等。在上述模型中,我们着重关心β1的系数,其代表了名义匿名审稿制度对于期刊学术指标的净影响。

对于事实匿名审稿期刊,我们设置defactthanks变量,做法同名义匿名审稿相同,构造以下计量模型来检验事实匿名审稿制对学术进步的净效应:

对于模型(1)和(2),β1和α1的估计值是我们关心的重点,它们分别度量了名义匿名审稿制度和事实匿名审稿制度对于期刊质量的净影响。如果匿名审稿真正推动了期刊质量的提高,那么β1和α1的系数应该显著为正。

五、计量结果与实证分析

(一)基于“名义”匿名审稿制的回归结果

我们首先根据期刊自己声称的匿名审稿信息来检验该项制度对期刊质量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期刊质量衡量标准,表2给出了名义匿名审稿制对期刊质量影响的初步结果。

2的结果表明,匿名审稿制度对期刊质量的影响因子、总被引次数和平均引文率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匿名审稿制度的实行可以提高期刊的立即指数,但这一效应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在我们的样本范围内,期刊被引半衰期并没有受到匿名审稿制度的明显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匿名审稿制度发挥作用的滞后效应导致的。表3报告了匿名审稿制度的作用在考虑了其他因素外发生的变化。

3的结果表明,即使在控制了文章篇幅、期刊年龄和是否为CSSCI期刊等因素外,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匿名审稿制度对期刊质量的提高仍然具有明显作用。从不同的期刊质量度量指标的结果来看,文章篇幅越长包含的信息越丰富,文章质量也就越高。期刊年龄对期刊质量的作用也比较明显。发表周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平均引文率和被引半衰期上,这印证了前述有关匿名审稿制度推动期刊质量提高的途径,表明匿名审稿制度下较长的审稿周期和审稿人更加挑剔的修改意见,可以增强作者对相关研究的理解,完善文章信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我国学术界内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文献信息查询和文献研究的重要工具,得到了众多学术研究者的普遍认同和较高评价,表3的回归结果也验证了CSSCI中的期刊在影响因子和平均引文率上的良好表现。

(二)事实法的匿名审稿制度回归结果

我们基于事实整理了“真实”的匿名审稿制度指标,来进一步检验匿名审稿制度的作用。表4和表5分别报告了事实法的回归结果。

4的结果显示,事实匿名审稿制度对期刊质量提高的推动作用得到了加强,其系数和显著程度均高于名义匿名审稿,这表明真正实行了这一制度的期刊在影响因子、被引次数、被引半衰期和平均引文率上都表现得更好。而立即指数的系数正好验证了我们前文的解释,当期刊严格实行匿名审稿制度时,文章的审稿周期就会变长,审稿专家和编辑的要求更加苛刻,立即指数可能会降低。为了进一步识别匿名审稿的作用,表5给出了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的回归结果。

在加入了控制变量后,基于事实的匿名审稿制度对期刊质量仍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从影响程度来看,事实匿名审稿制度的估计系数均大于名义匿名审稿制度,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假设,表明真正严格实行了匿名审稿制度的期刊质量更高。控制变量的作用在名义匿名审稿和事实匿名审稿下并无显著变化,文章篇幅对期刊质量的影响比较稳定,而期刊年龄除对影响因子的作用不明显外,对其他期刊质量度量指标的作用显著。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出匿名审稿制度对期刊质量提高的作用程度,我们计算了相对于平均水平而言,在不同度量指标下名义和事实的匿名审稿制度对期刊质量提高的百分比,结果如表6所示。

通过表6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样本期间平均水平,匿名审稿制度对期刊的总被引次数和平均引文率的作用最明显。但从影响因子、总被引次数和平均引文率三项指标来看,匿名审稿制度的作用可以使期刊质量提高50%以上,这个比例可能受我们的样本特征的影响。因为只有15%的期刊实行了这一制度,那么处在平均水平附近的期刊质量就会受匿名审稿制度的较大影响,使它的影响因子、总被引次数和平均引文率出现大幅提升。为此,我们只选取实行了匿名审稿制度的期刊计算它们的均值,计算对于实行了匿名审稿的期刊而言该项制度对期刊质量提高的百分比。

7的结果证实了表6中因包含大量的对照组样本而使总体均值降低,从而高估了匿名审稿制度对期刊质量提高的百分比。但另一方面,我们希望看到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期刊质量在平均水平上发生的变化,同时又要避免因为包含大量的对照组样本而拉低总体均值的情况。一个可行的办法是以2012年当年的样本计算期刊质量的均值,因为在2012年,实行匿名审稿制度的期刊数目最多,可以尽可能反映出相对于平均水平匿名审稿制度对期刊质量提高的百分比,同时可以较好地避免因包含太多的对照组而使样本均值被过分拉低的情况,结果如表8所示。

从表6、表7和表8的结果来看,相对于样本的平均水平,匿名审稿制度对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次数和平均引文率有着较大的提升作用。但对于被引半衰期的作用比较弱,被引半衰期的计算需要选定期刊的年龄基准,计算时间跨度。在这个时间跨度内,实行匿名审稿制度的期刊数量和匿名审稿制度的时滞效应都会降低该项制度对期刊被引半衰期的作用。立即指数变化的百分比数据再次证明实行匿名审稿制度会延长审稿周期和发表周期,降低文章的立即指数,特别是2012年的样本数据更支持了这一结论。

(三)匿名审稿制度的动态效应检验

上述的回归结果有利于说明匿名审稿制度对期刊质量提高的平均作用,但实行匿名审稿会延长审稿周期,也会增加编辑和匿名审稿人对文章的要求,发表的难度也会增加,在短期内会对期刊的稿源产生不利影响。而严格的匿名审稿制度下发表出来的文章质量也能得到保证,期刊的质量在长期会有所提高。如果期刊能够长期严格实行匿名审稿制度,它可以积累起良好的稿源和优质的匿名审稿专家资源,这样在长期来看期刊的质量会被不断提高,为了验证这一推测,检验匿名审稿制度的动态效应,本文将模型(1)和(2)变形如下:

其中,变量anonymouskitdefactthankskit是期刊实行匿名审稿制后第k年的年度哑变量(其中,k=129)。例如,某期刊在2004年声称实行了匿名审稿制度,那么在2005年时k=1,变量anonymous1it=1,其余年份赋值为0。βk和αk衡量了在期刊实行匿名审稿第k年后,该项制度对期刊质量提高的作用。同时还加入了控制变量,其中包括文章篇幅、是否为CSSCI期刊、期刊年龄、出版周期。区分了名义匿名审稿和事实匿名审稿后,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五种期刊质量的衡量指标分别进行了回归,结果如表9和表10所示。

9和表10的结果显示,无论是名义匿名审稿还是事实匿名审稿,都对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次数和平均引文率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从匿名审稿的动态效应来看,匿名审稿制度对期刊质量提升的幅度会随着期刊实行该项制度的时间增加,这说明越早实行该项制度的期刊质量提升越高。事实匿名审稿制度对期刊质量提升的作用要大于名义匿名审稿制度,在期刊真正实行匿名审稿制度的第9年该项制度对期刊影响因子的提升作用虽然有下降,但仍然高于名义匿名审稿的系数,这进一步表明真正实行了匿名审稿制度的期刊的质量提升效应要高于声称实行了该项制度但却没有很好地执行的期刊。

六、稳健性检验

(一)平行趋势假设检验

本文采用了双重差分法来评估匿名审稿制度对期刊质量的影响,但是,双重差分方法有效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如果不存在匿名审稿制度的外部冲击,处理组和对照组期刊质量的发展趋势是平行的。为此,我们进行一系列的检验。

第一,我们根据以往文献中的做法,画出了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对比图来说明改革前后的变化。

第二,为了验证平行趋势假设条件是否成立,我们将采用反事实法来检验上述假设。

(二)内生性与工具变量检验

为了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进一步采用了工具变量方法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为了解决匿名审稿制度和期刊质量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名义匿名审稿制度和事实匿名审稿制度的工具变量,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

七、结语

本文抓住中国经济类期刊实行匿名审稿制度的差异性这一特征,以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管理类366种期刊为样本,通过双重差分法对匿名审稿制度的作用进行了系统评估。研究发现,该项制度确实有利于提高期刊质量,推动经济学学术的进步。匿名审稿制度的积极作用会随着执行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强。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这个角度来看,进一步推动匿名审稿制度的普及,是推动中国经济学研究不断进步的重要保证。

就目前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学类期刊来看,本文的发现具有如下含义:

第一,尽管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学类期刊纷纷开始实行匿名审稿制度,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本文的样本数据显示,在366种经济管理类期刊中,20032012年间,仅有55种期刊实行了这一制度,仅占所有期刊的15.03%,这意味着如果能够有更多的期刊加入匿名审稿制度的队伍中来,那么中国的经济学将继续大幅进步。第二,匿名审稿制度的作用依赖于是否真正执行,那些切实采用并实施了匿名审稿制度的期刊在推动学术进步方面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但目前这部分期刊只占到了总样本的8%。因而,进一步壮大经济学期刊中的匿名审稿专家队伍,形成公平、公正的规范化学术评价氛围对于推动学术进步异常重要。第三,随着经济学的进步,经济学期刊也面临激烈的竞争。本文的发现显示,经济学类的期刊应该积极采用匿名审稿制度,并切实推行,这将推动期刊本身在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平均引文率等重要指标上的巨大进步,从而在激烈的期刊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而且,动态检验结果表明,期刊在实施匿名审稿制度时不能急于求成,要“放长线,钓大鱼”,因为其作用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大。

基于本文的研究,我们有理由乐观地估计,随着更多的期刊加入匿名审稿的队伍中来,中国的经济学研究会继续大踏步前进,中国的经济类期刊水准和认可度也会大幅提升,而与之相对应,对于中国经济的现实指导也将更为科学。让我们一起展望中国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学期刊进步的春天!

作者简介

刘瑞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著有《国有企业的双重效率损失与经济增长:理论和中国的经验证据》等。

赵仁杰,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著有《以生态文明看待发展》(合著)、《中国灾害经济研究报告》(合著)等。

转自:“经管学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