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天津理工大学张联齐/马月AM: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离子转移机制探究

2023/7/25 15:43:54  阅读:110 发布者:

尽管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s)是解决液态和固态电解质各自局限性的一个很有前景的候选者,但由于其锂离子传导机制的隐蔽性,其广泛发展仍然受到阻碍。

鉴于此,天津理工大学张联齐研究员、马月博士开发了一种包含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和碳酸酯链段的原位聚合GPEF-GPE),并对GPE中的相关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实际上,尽管FEC具有高介电常数,但当作为唯一溶剂时,它不能有效地传输锂离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F-GPE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为此,作者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7Li/6Li固态nNMR光谱研究了相关的锂离子转移机制,结果显示,聚合物段随着FEC的膨胀而延伸,然后在FEC丰富的富电子基团和聚合物成分之间产生了一个电子失调界面层,该界面层作为富电子的"银河",通过大幅降低扩散屏障来促进锂离子的快速转移,从而产生了2.47 × 104 S cm1的高电导率和Li//Li对称电池在8000小时中约20 mV的小极化。此外,值得注意的是,FEC提供了高阻燃性,这使F-GPE在点火和针刺试验中保持稳定。

文章要点:

1. 这项工作采用原位凝固法开发了一种由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甲基丙烯酸酯(MMA)、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TEGDMA)和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TPTA)组成的交联电解质(缩写为F-GPE)。

2. FEC是一种新型的添加剂和助溶剂,因为其还原产物有利于构建富含LiF的稳定界面。更重要的是,FEC呈现出仅次于EC的高介电常数,并且首次被创新性地将其作为唯一的溶剂。

3. 研究发现,由FEC和二氟(草酸)硼酸锂(LiDFOB)组成的液态电解液(缩写为F-LE)不能有效地传输锂离子,在30℃时显示出8.29×10-7 S cm-1的低离子传导率。由MMA/TEGDMA/ETPTALiDFOB组成的对应物(缩写为MASPE)的性能也同样很差。与此相反,F-GPE在电化学测试中表现良好,显示出快速的锂离子扩散动力学,呈现出2.24×10-4 S cm-1的离子电导率,并且在0.2C下循环200次后,NCA/Li电池的放电容量保持在178 mAh g-1

4. 分子动力学(MD)模拟表明,F-GPE呈现出与锂离子的高结合能,这是因为FEC的富电子基团与交联聚合物基体(MMA/TEGDMA/ETPTA)之间形成了电子脱域界面层,所形成的富电子"银河"有利于锂离子的有效复合-解复合和快速转移,因此总体上提高了离子传导性。

5. 此外,由于F-GPE在加热过程中产生大量的F自由基,有利于捕捉H/O自由基,阻断燃烧的链式反应,因此F-GPE在穿刺和绝热速率热量计试验中不会被点燃,从而呈现出惊人的安全优势。

转自:“高分子科学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