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议程 |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第十七届博士后学术论坛

2023/7/3 14:04:24  阅读:55 发布者: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将于75日上午举行第十七届博士后学术论坛。该论坛是艺术学院展示在站博士后最新研究成功、推动博士后研究创新的学术平台,现已成功举办十六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届时,九位博士后将通过论坛平台,交流艺术理论、艺术史、电影学、文化产业等不同方向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合作导师们将进行现场点评并参与讨论,指导博士后更为准确而深入地把握其研究对象、方向和方法。本论坛欢迎感兴趣的师生旁听并参与交流讨论!

时间:202375日 上午8:30-12:30

地点:红三楼均斋报告厅

会议议程

开场致词 8:30-8:50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第一组 艺术理论 8:50-9:10

朱兆斌 “奥斯维辛之后”的文艺危机——以阿多诺、策兰与海德格尔为中心的历史性考察

第二组 文化产业 9:10-9:50

曹芳芳 “大圭不琢”到“琢纹成器”:玉圭纹饰的生成与符号含义的变迁

杜慧珍 从知识权威到多元共构:博物馆“众包”实践研究

第三组 电影学 9:50-10:50

   “英国性”的扩容:伊灵喜剧电影的神话功能与文化想象

   “重返现场”到“重塑景观”:数字人文与未被讲述的全运会联华馆(1935

韩宇华 界面之下:从元宇宙看数字世界的物转向

第四组 艺术史 10:50-11:50

王圆中 禅会图意涵源流考证

张东山 造像碑从何而来?——古阳洞个案研究

   如何阅读印度细密画——以梅瓦尔《罗摩衍那》插图本中的一幅插图为例

讨论与总结 11:50-12:30

报告人简介

朱兆斌,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雅博士后,研究领域为美学、文艺理论与文化批评。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在《北京社会科学》《当代文坛》《电影文学》《艺术广角》《安徽大学学报》《江南大学学报》《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以及The Korea Journal of Chinese Social Science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论文曾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曹芳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雅博士后,研究方向主要有设计史、美术考古、博物馆策展等。目前已发表文章近20篇,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十余次并作会议报告,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中国大百科全书·玉文化卷、国家文物局重大项目“中国文物志·玉石器”章节撰写。现兼任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华美术学会设计美学委员会成员。

杜慧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雅博士后,师从向勇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美术馆学、艺术评论以及文化传播。曾参与多次课题与展览策划,目前参与在研国务院国资委课题《国有文化产业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以及四川广汇美术馆开馆大展《共态时空——20世纪中国书画的视觉情怀》。

张韵,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博士后合作导师为陈旭光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博士,曾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博士论文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研究领域为电影理论与批评、影视文化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项目等,学术成果多发表在《当代电影》、《电影文学》、《当代电视》等学术期刊,出版学术专著《尴尬的笑——英国喜剧电影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易婧,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为李道新教授。研究领域为电影史论、数字人文、电影节展。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2批面上项目,先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项。在《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专著《中国国际电影节创新发展研究》、译著《冒险、神秘与浪漫:作为艺术和流行文化的程式叙事》即将出版。

韩宇华,数学博士,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雅博士后,合作导师为邱章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子游戏、技术哲学、后人类理论等。近年来主要关注西蒙栋个体化理论、物导向哲学、事件哲学等,试图开拓全新的电子游戏的哲学与艺术理论,代表作《物的美学:作为存在志的游戏艺术》。

王圆中,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涉及宋史、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与艺术史。博士论文《北宋士大夫群体与佛教关系研究》以士大夫群体与佛教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北宋时期士大夫群体对佛教发展的影响,重点讨论北宋佛教政策的形成,士大夫群体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士大夫政治生活里,持亲佛与排佛不同立场的士大夫与佛教的关系及其具体的思想言行。在博山文化论坛的青年学者论坛中,发表了论文《<楞严经>的禅修体系及其影响》,收录在会议论文集《中国佛教的禅修传统论文集》中。未来希望进一步展开对文化、佛教与艺术关系的研究。

张东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史系博士后。合作导师郑岩。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中古早期的宗教美术与丧葬美术的交融。历年来在北美和亚洲多间高校学习,并于两大洲多家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实习策展。目前对各地区间艺术史领域内多种学术史与方法论路径之异同有浓厚兴趣。

段南,毕业于北京大学南亚系,印度语言文学专业,博士论文研究《梅瓦尔〈罗摩衍那〉插图本中的图像叙事》。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博雅博士后,研究中印佛教艺术中的叙事图像。研究领域涉及中印佛教艺术、图像叙事、印度古代梵语艺术类文献的翻译与研究,以及印度古代文学插图本。2018201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的全额奖学金,赴哈佛大学留学,期间主要学习波斯、印度细密画。已发表《再论印度绘画的“凹凸法”》(《西域研究》2019年第1期)等论文,已出版《印度梵文本〈画经〉译注》一书(广东教育出版社,202212月)。

来源:北大艺术人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