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探索及原创性贡献研究

2023/6/25 10:09:37  阅读:36 发布者:

作者:胡博成(1989- ),男,山东岚山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来源:《宁夏党校学报》2023年第2

摘要

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历史探索过程中呈现的客观逻辑,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如何对待资本是现代化建设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辩证扬弃资本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基点,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历史定向。中国共产党以资本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文明可以为我所用、社会主义能驾驭资本全面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擢升,科学回答了东方落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问题,创造性提炼了超越资本轴心的新文明形态,深度拓展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为人类现代化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创性贡献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如何走向现代化,走向什么样的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探索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持续深化认识“三大规律”,创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形成了扬弃资本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谈及现代化必然离不开对资本和资本主义的审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将资本与资本主义进行了单向链接,既曲解了马克思对资本文明作用的阐释,也阻碍了社会主义对资本文明作用的激活。中国共产党结合具体历史国情不断发掘马克思资本学说的精髓要义,全面实现了对资本与资本主义单向链接的突破,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探索如何驾驭资本并开展现代化建设,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可以预期,随着中国共产党驾驭资本的体制机制完善,人类文明新形态将不断走向成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载入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为此,从历史和理论角度提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超越资本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探索

21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种种困境证明,其基本矛盾内在决定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幻象”性,人类社会要获得持续发展需要问教于马克思主义,需要进入扬弃资本的共产主义社会。问题在于马克思并未给社会主义提供具体方案,社会主义现代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列宁先后以“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为运用资本开展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的理论和列宁的实践为基础,结合具体国情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形成了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一)如何对待资本:人类现代化建设必须回答的问题

资本主义现代化最突出的表现是在以资本为主导性生产关系中创造出了巨量财富,同时由于其内在矛盾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资本是至关重要的范畴,是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种种现象的关键。马克思毕生研究资本,通过资本批判获得了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症结的关键锁钥。通过对资本增殖逻辑的全面揭示,马克思主义阐发了资本主义不可持续,人类终将走向扬弃资本的共产主义。也就是说,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涉及如何对待资本的问题,两种对待资本的异质性态度决定了现代化的历史定位和未来走向。由此出发,可以深刻把握人类现代化的两种态度,一种是坚持资本为本的资本主义,资本增殖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归宿,资本和资本主义联合实现了对劳动的强势支配,劳动者处在被支配的客体地位,并因此诱发了诸多掣肘社会持续发展的问题[1];另一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产主义社会,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主客体颠倒的异化现象,资本回归到为实现人民群众发展和社会公共福祉服务的客体地位,以此真正恢复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经济社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对待资本的两种态度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出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无法持续的症结,而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前瞻理论指导。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马克思批判了以资本为中心造成的种种问题,同时在理论层面构想了扬弃资本的共产主义形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澄清了理论和实践前提。为深入揭示资本主义本质,马克思一生都在进行研究视角和理论逻辑的转换,从法学到哲学、从哲学到经济学的转向,目的都在解释资本何以发挥作用、资本主义如何对待资本问题。深剖马克思理论研究脉络,可以发现其对待资本和资本主义的认知实现了由道德批判到历史优先的转向,辩证肯定了资本和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为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资本具有古老形态,资本主义只是资本作为主导生产关系的社会形态,即资本和资本主义并不是天然关联的。资本主义以资本为发展起点和终点带来的问题,构成了探索理想社会的理论和现实基点。马克思逝世后,新经济政策最先回答了社会主义要如何对待资本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化认识了资本的作用,开启了社会主义驾驭资本的新探索,恢复了被资本颠倒的人民主体地位,以科学态度对待资本的回答为人类扬弃资本、构建新文明形态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辩证扬弃资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探索基点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阐释了资本和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特别是关于未来理想社会如何对待资本的设想,为社会主义提供了指导理论。无产阶级要实现自身和全人类的解放,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建立扬弃资本的共产主义社会。当然马克思晚年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形势的变化,并以此形成了东方落后国家开展革命和建设的东方社会理论。东方落后国家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以此形成与世界革命的两极相连,进而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落地生根,人类正式进入了两大社会制度并存的发展阶段。换言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政治层面存在替代关系,在经济层面存在承继关系,苏俄需要以马克思辩证扬弃资本的态度探索如何激活资本为社会主义建设所用。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遇到挫折后,列宁进一步反思并由此开启了探索利用资本和商品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济政策。遗憾的是由于各种限制,列宁逝世后苏联建立起了权力高度集中、拒斥资本和商品的计划经济体制。马克思的理论设想及十月革命开启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为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历史基础。

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遭遇与资本主义全球扩张存在深层逻辑,资本为最大程度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和占有剩余劳动价值,不断打破地域和主权国家界限走向全球,以资本大工业生产为基础,形成了对相对落后国家的强势占有和剥夺,即以枪炮武力为基础的血腥殖民活动建立起了维护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分工体系。在这种历史背景中,中国是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工业产品的倾销地,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亡种的危险。为此,无数先进阶级的仁人志士都进行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但包括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内的斗争都失败了。直到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革命面貌才焕然一新。从近代发展史看,资本主义意图将中国维持在四分五裂的状态中,以最大程度获得剩余劳动价值,因此绝不可能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近代中华民族的遭遇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扬弃资本的历史基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研究资本和资本主义,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全面推动了辩证扬弃资本的探索。就扬弃资本逻辑实践探索来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社会主义改造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方面都饱含了驾驭扬弃资本的智慧,全面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发展。

(三)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历史定向

近代革命斗争史证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走不通,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鲜明的历史定向。事实上,决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定向因素是双重的,当时不仅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无法承担革命斗争任务,同时还有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定。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推动了无产阶级的快速发展,为革命斗争提供了主体力量支持。而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不敢发动群众且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由此资产阶级革命缺少力量支持,注定难以取得胜利。更为重要的是,帝国主义出于从中国攫取剩余价值的考量,也绝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就此而言,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符合中国革命斗争现实和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对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大事件。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依然延续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对待民族资本的态度,迅速恢复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走向什么样的现代化,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是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工业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落后的局面亟待改善。中国共产党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资本企业和官僚资本企业建立起了国有经济,全面采取措施引导鼓励民族资本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领域发展,“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2]。应该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经济发展的措施卓有成效,为巩固新政权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受资本主义的敌视和封锁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走向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正式进入了社会主义,此时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全面否认资本,毛泽东、刘少奇、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为如何在社会主义制度中激活资本作用作出了重要探索,但由于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共产党模仿苏联、建立了将资本和商品排除在外的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透过历史的纷繁表象来看,如果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资本主义参与全球市场竞争,那么羸弱的民族资本企业或许会被资本主义分工体系掌控,只能在资本主义分工体系中继续承担原材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地的角色,其中可能会获得一定发展机会,但最终一定会因工业基础薄弱成为类似拉美地区的“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因此从世界历史发展角度看,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实际探索现代化的历史定向,以行政权力配置资源不仅为工业和国防建设提供了重要资源保障,而且也为改革开放承担全球产业转移提供了必要物质条件保障。

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擢升

中国共产党以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探索,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突破资本和资本主义的单向度关联提供了支撑,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事实上马克思的理论、列宁的实践已经为把握资本与资本主义关联逻辑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中国共产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澄清了资本不等于资本主义,论证了资本文明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验证了社会主义能驾驭资本,全面实现了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擢升。

(一)资本不等于资本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澄清的理论前提

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资本并不是天然属于资本主义的范畴,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才成为主导性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将资本增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目的,表面上资本确实呈现出与资本主义强势链接的特征,但在历史向度中资本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属。将资本和资本主义等同是受意识形态和阶级对立影响的认识,是对马克思资本文明思想的曲解,属于典型的形而上学思维。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人类深化认识资本和资本主义提供了全新的社会生态环境,但由于受资本主义的敌视包围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等因素影响,资本被界定为血腥野蛮的特定阶级概念,绝对化地链接到了资本主义,由此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走向了拒斥资本和商品的计划经济。当时出于为新中国拓展发展空间的考量,中国共产党选择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并模仿苏联建立起了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事实上,将资本形而上地链接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泛意识形态化认识,全然遮蔽了资本的积极历史作用,马克思围绕资本、商品、货币等展开的资本文明论述成为“存在着的无”[3],社会主义建设亟待突破资本与资本主义的单向链接。

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中国共产党睿智地回答了如何看待以及如何对待民族资本问题。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资本和资本主义并没有形成绝对化关联,当时为拓展和提升社会主义工商业发展水平,毛泽东甚至还提出了“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4]。问题是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干扰了中国共产党对资本历史作用的认识,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利用资本的实践进程。打破资本等于资本主义的形而上学认识,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随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化认识,资本文明历史作用不断被发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激活了资本发展生产的作用,党的十五大提出重视资本要素的概念以来,各类资本范畴竞相登上历史舞台,资本逐渐演绎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最积极的变量。概言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资本文明的认识,逐渐打破了资本和资本主义形而上学的关联逻辑,践履了驾驭资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的,以生动鲜活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某些人误解曲解的资本主义[5],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驾驭资本澄清了理论前提。

(二)资本文明可为我所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卓越理论贡献

与以往的社会生产关系相比,资本具有巨大文明进步意义,它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方面具有其他要素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6]。就此而言,资本是人类开展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经济驱动因素,是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提升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键质料。作为资本主义对立面,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扬弃资本的共产主义社会。显而易见,社会主义作为向理想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目前依然需要进行利用资本消灭资本的实践。换言之,从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过程来看,社会主义肩负着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探索使命和重任。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复探索体悟资本和资本主义、资本和社会主义的关联逻辑,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逐步探索确认了资本文明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以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逻辑进路[7]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物质基础。

对东方落后国家究竟如何走向社会主义这一问题,马克思指出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8578,这为东方落后大国利用资本开展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探索空间。列宁新经济政策初步证明了在社会主义社会探索运用资本开展现代化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为中国共产党深化认识资本文明为社会主义所用提供了先期实践探索。就马克思的理论阐释和列宁的实践探索来看,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需要充分占有资本文明成果,需要激活一切积极要素发展生产。为此在社会主义完成工业体系和国防建设,获得立国之本之后,就应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充分借鉴资本主义文明建设成果,在社会主义制度架构内探索资本文明为我所用的可能和边界。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探索基础上,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恢宏成就证明了资本文明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用,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社会主义乃至世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卓越理论贡献。

(三)社会主义能驾驭资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理论创新

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关于资本双重作用的揭示,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资本实践的双重效应,都证实了资本确实存在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机制。社会主义之所以回避资本,原因在于只看到资本增殖的问题。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资本具有推动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收集剩余劳动价值投入再生产机制是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途径,同时资本以增殖为唯一目的也是导致人的发展受困、生态环境破坏的根源。社会主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拒斥资本,主要原因在于意识形态泛化了资本负面作用,以致失去了对资本范畴和社会主义辩证关系的把握。资本作为持续占有剩余劳动的社会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物质载体,其增殖过程必然会有经济生产之外的力量介入。事实证明,以资本为中轴的资本主义在经济危机时期,同样需要采取措施引导资本走出困境。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探索进程中全面实现了对资本本质和双重属性的把握,既成功激活了资本的积极作用,还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手段实现了对资本负面作用的驾驭和引导。

社会主义能够驾驭资本的探索起始于列宁,新经济政策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落后俄国利用资本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当时为打消俄国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对新经济政策停止向资本进攻表现出的担忧,列宁明确提出有足够条件来引导资本发展。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指出不要惧怕资本,“‘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9373。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开启了探索驾驭资本的实践,当时可以在“苏维埃法令之内”允许私人资本发展根据地经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驾驭资本的理论创新持续深化,资本成为社会主义制度架构内发展生产,提升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积极变量。从理论创新内容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经济领域的指导,是社会主义能驾驭资本的意识形态保障,是思想文化领域引导资本既合规又合道德的保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驾驭资本为人民发展服务的政治制度保证,也是社会主义能驾驭资本的根本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能驾驭资本的经济力量支持。上述多个层面共同作用,为人类社会贡献了社会主义能够驾驭资本的创新理论成果。

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原创性探索

迄今为止,人类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对待资本态度的现代化道路,资本主义因其内含矛盾,现代化日益显示出掣肘持续发展的症结;社会主义则以卓越的历史探索和举世瞩目的成就,显示出其现代化的旺盛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以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探索,科学回答了东方落后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问题,创造提炼了超越资本轴心的新文明形态,深度拓展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道路的路径,为人类新文明建设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一)坚持走自己的路:科学回答了东方落后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中,科学回答了东方落后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问题。对东方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马克思做了理论设想,苏俄最先进行了实践摸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走向了“以苏为师”、走俄国道路的革命探索。确切地说,学习苏联经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但同时中国共产党并不拘泥于苏联社会主义的具体细节,而是结合具体历史国情走出了一条正确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革命道路[10]。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苏联模式和中国具体国情的反思,强调“以苏为鉴”,探索走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为改革开放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历史基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深刻反思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93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深化认识“三大规律”,历史辩证地推动了对资本和资本主义的认识,形成了充分激活资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制度架构,坚定了走自己的路的决心。中国共产党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探索中,推动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确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真正将资本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中,由此形成了扬弃资本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旗帜鲜明地阐释和回答了如何对待资本问题,为东方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遵循。纵览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可以发现尽管不同时期历史任务存在较大差异,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结合具体历史国情、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断深化认识,驾驭资本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全面突破了资本主义对东方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框定,在回答东方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二)彰显真正的正义:创造提炼了超越资本轴心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视野中,衡量经济正义的标准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脱离保障人民群众发展权益的政治制度设计,经济正义就失去了社会发展基础。资本主义将资本增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至高无上逻辑,只是在形式上践行了经济正义。人类社会要真正实现经济正义,需要回到马克思语境中寻求理论滋养;要真正彰显经济正义,需要在扬弃资本逻辑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寻求实践验证。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人的发展逻辑与资本增殖逻辑之间达成了平衡,全面践履了人类社会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经济正义追求。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凸显的种种问题显示,引导资本逻辑为实现全世界人民美好生活追求服务,已然成为各国需要直面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一味追求市场经济理性的资本主义,绝不是“历史终结论”所谓的终极社会形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资本主义对立面上不断优化完善驾驭资本的体制机制,在国内追求国富民强、在国际追求和平发展,彰显并践履了真正的经济正义。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在弘扬全球经济正义方面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经济正义的彰显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键标尺。在国内,中国共产党以根本政治制度恢复了被资本主宰的劳动主体地位,实现了人民群众发展和资本增殖的良性互动,创造性建构了劳资和谐的新型生产关系,为推动国富民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支持。在国际,中国共产党不遗余力地推动和平发展,积极探索立足世界普遍交往的新范式,全面超越了资本主义霸权模式和文明冲突模式,为世界经济走出发展困境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而且在世界历史发展视野中深切关注了人类命运,全面建构起了扬弃资本逻辑的新型现代化道路,创造提炼了超越资本轴心发展逻辑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三)可资借鉴的经验:深度拓展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道路的路径

通过现代化实现民族振兴和工业发展,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孜孜以求的目标。而在谈及现代化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物质财富,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1]同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提升了世界各民族加速跨越前资本主义社会的速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领先的物质财富、强势的经济术语将现代化固定为资本主义现代化,不断向后发展中国家输出西方现代化模式。问题在于资本主义现代化以资本增殖为基础建立了“中心—外围”结构[12],除少数中小国家可以通过资本主义现代化走向振兴之路,其他后发国家很难突破资本主义世界分工体系的条条框框[13]。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证明,没有任何民族和国家能够单纯依靠外部力量来实现振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照抄西方现代化,更不是试图“脱钩”于资本主义全球分工体系,而是独立自主地探索了如何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就此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先验逻辑,深度拓展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举世瞩目的成就生动回答了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破解了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在跨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性难题,续写了马克思东方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新篇章,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全面拓展了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要旨和路径[13],在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走向什么样的现代化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依然处于世界主导地位的现实中深度拓展了扬弃资本的新型现代化的可能,全面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限定的不平等地位,为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开辟了新的探索路径和可能。

转自:“马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