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用户
在 2025/5/5 21:04:11 对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集刊)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查看本刊所有点评
- 审稿时间:2个月
- 我的职称:尚无
- 我的学历:在读博士
- 是否录用:修改后录用
- 有无课题:无
- 投稿难度:中等
- 见刊周期:尚无出版
- 该刊可发:在读博士独作
投稿主题:域外汉籍
我的点评:这篇文章是我读博以来用力最多、也比较满意的一篇文章,从萌生想法到整理材料,几次易稿到最后成文,花去了我大半年的时间,写完后自己很喜欢,在会议上报告后听会的老师和同学反响也不错。去年12月不听劝,硬着头皮投给了南大某家所谓“青年友好”集刊,过去3个月别说收稿回执,连自动回复都没有。于是2月底果断转投本刊(没有任何改动),4月发来了修改通知,外审专家的部分评语迻录如下:“这些结论的得出均建立于详实绵密的考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成一家之言。总而言之,这篇文章材料丰富,方法得当,考证细密,是一篇佳作。”由此可见拙作也并非一无是处,不知为何在南大某刊物那边这么不受待见,其所谓“青年友好”不知是否要在中间加上“长江”二字。
说回本刊,我去年暑假(7.2)向本刊投过另外一篇文章,现在看来这篇还是有不少问题,过了半个月不到(7.16)就收到了退稿通知,虽然退稿但也没耽误什么事儿。现在这篇从投稿(2.28)到返修(4.12)再到录用(5.5),一共只花了2个月零一周的时间,可以说是目前为止投稿体验最好的一家刊物,无论录用与否都收到了快速的回复。另一方面,《北大古文献集刊》给我的退修通知是周六发的,录用通知是五一假期发的;我室友也中了一篇,他深夜给编辑部发定稿邮件还能得到人工回复,由此可见此刊编辑部老师辛苦异常。所谓的“青年友好”不是自己说说的,而应该是让我们这种无课题、无关系、无背景但是有一定的学术理想和追求的青年学生感受到的。这方面,从自己有限的投稿经验和身边朋友的经历来看,不得不说北大的刊物确实做得比较好,祝愿本刊越来越好。
以文学遗产为目标
在 2025/4/30 19:43:18 对 中国诗歌研究(集刊)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查看本刊所有点评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稿件字数:14000字
- 我的学历:在读硕士
- 是否录用:
- 有无课题:国家级
投稿主题:诗学文献
我的点评:导师前两年被这个刊约过稿,现在带我投这个,但这个刊最近两年只发过三篇带硕士名字的文章,不知道现在还收不收硕士的稿子了
脆脆鲨哦-
在 2025/4/30 14:54:20 对 语文教育研究(集刊)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查看本刊所有点评
- 审稿时间:1个月
- 稿件字数:7600字
- 版面费:6500元
- 我的职称:讲师
- 我的学历:在读博士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 查重要求:15%以下
- 有无课题:国家级
- 有无回复:有自动回复
- 投稿难度:较易
- 见刊周期:1个月
点评配图:
我的点评:已经被版面费吓晕
以前发的论文都没交过版面费,就没在该期刊发表了。
先秦道人
在 2025/4/29 12:45:43 对 道家文化研究(集刊)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查看本刊所有点评
- 审稿时间:4个月
- 我的职称:副高
- 我的学历:博士
- 是否录用:拒稿
- 查重要求:无查重
- 见刊周期:12个月
我的点评:不要投稿这份期刊,理由是:
1.没有投稿系统,只有投稿电邮,投稿后除非作者超级积极找到编辑社人员回应,否则永远不知道稿件处理进度。
2.期刊设有“专号”,就该“专号”搜集论文,关键是外人永远也不会知道来年“专号”是什么,因此不太可能会投到编辑社所好。除非你是特约作者或专家,否则刊登机会渺茫。
3.外来稿件应该是很少被处理,可能题目也不一定会看,更不用谈论文内容。
4.千万不要对此輯刊有太大期望,除非你是自己人,否则可能只是浪费时间。
学术菜狗
于 2025/4/29 12:58:12 回应:
此言一语中的,说的真是太对了。现在很多集刊都喜欢某一辑弄一个特定的主题。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排外、不想收自投稿、只想全部约稿的表现。因为外人根本是不知道它下一辑打算出什么专题的。有这种操作的集刊,自投者可以避雷。
鲁滨逊飘移
在 2025/4/29 9:51:46 对 大西南文学论坛(集刊)(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查看本刊所有点评
- 审稿时间:1个月
- 稿件字数:13000字
- 我的学历:在读硕士
- 是否录用:尚无回复
- 有无课题:无
- 有无回复:无自动回复
投稿主题:现代文学
我的点评:3.12邮箱投,当天显示已阅并下载附件,目前仍无回复,应该是g了。知网看该刊除了老师发的基本就是省内高校老师带学生发,印象里没有什么小硕独作,慎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