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读叶嘉莹的诗歌教法,看当古诗词教材与教学之变革(以三下第一首诗为例)

2023/2/9 14:45:24  阅读:215 发布者:

202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叶嘉莹先生。网上都能找到她的人物事迹:

1950年代,叶嘉莹先后在台湾大学、淡江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校兼职教授诗词曲。几经辗转,1979年,叶嘉莹回到祖国,成为当时南开大学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学教师。70年来,叶嘉莹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她不仅精于传统诗词学,而且融中西文化学识于一炉,相对于前辈学者,她是更切近我们时代的一位大师。过去几年,叶嘉莹陆续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00多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她的颁奖词是: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以上文字来自网上】

她这么厉害,对于我这个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却十分陌生。因为我没有读过她的文章、书籍。前几年,我一好友周晓霞建议我读一读叶嘉莹讲古诗,因为我对古诗词真的没有多少喜爱,也就没当回事。

语文老师是要教古诗的。过去,面对小学课本上的那几十首古诗,虽然教不出多少味道,教个大概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对古诗词没有深究。现在教统编教材了,古诗词的量比原来的苏教版多多了,好多诗词,我从来没有读过,越发感觉如果再不好好研究这些古诗词,以大概的思维来教,肯定要出问题的,简单地说就是对不起孩子。

自教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小学语文以来,听了不少名师、一线老师上古诗词课,说句真心话,没有几堂让我非常满意的,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古诗词教学都不讲写作,都在读读读,吟吟吟的,说说说的,虽然有声光电的使用,但遮盖不了他们对古诗词的研究与我相似,好不到哪里去。而我一直认为,没有写作的古诗词课,永远谈不上什么好课。这一条标准,我始终保留着,很难更改。虽然我的古诗词课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写作,但直觉告诉我,这一条标准不能丢弃。

我的确想把古诗词教得特别点,教出真正的写作感创作味。看到叶嘉莹女士的事迹,我在京东、当当网上查了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真的吓一跳,关于诗,她写的书真多。我一气之下,把叶嘉莹的22本书(正在出一套24本的),全买来了。收到书,我给自己一下阅读计划,准备把这22本书一字一字地读完,我想看她是怎么讲创作的。假如在她的古诗词的研究著作中不讲写作,也不给儿童讲写作,我绝不会赞美她的古诗词教学相当厉害,我只能说她很牛。

我随便抽出一本,即《叶嘉莹说诗讲稿》(中华书局20186月版)。没有想到读到第7页,就有了。不得不让人佩服叶先生的水平。她是给五岁的幼儿园的小朋友上的课,讲的是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课的第一首诗)。可以这么说,叶先生给五岁孩子的教法,超过我国目前任何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她是怎么讲的?我把叶先生的这一教法简单地摘录在下面,大家读读看:

她说“江山丽”好讲,说江水啊,青山啊,都很美丽,什么叫迟日呢?日头怎么迟呢?我说“迟”就是慢的意思,就是晚的意思。我家住在加拿大的温哥华,温哥华这个地方如果是春天来了,早晨五点钟天就已经很亮了,晚上九点钟天还是亮的,白天就变得很长。可是冬天的时候呢?早晨九点钟,天才慢慢亮起来,晚上四点钟天黑了。我教他们的时候,正是春天来的时候,我说:“你们觉得,这个太阳为什么走得这么慢了呢?你们看冬天的时候,四点钟太阳就跑下山去了,怎么现在七点钟太阳还在那里呢?太阳真是走得太慢了吧!”这就是“迟”。“迟”就是慢了,就是迟了。太阳走得慢的时候,就是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就是“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了。所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一阵风吹过,在我的家温哥华那边,二月开始一直到三四月,不是说你偶然有一个花园,你偶然看见一两棵花树,不是的,温哥华那个地方都是整街的,满街满街的都是花,这一条街上种的都是樱花,那一条街上种的都是海棠,你放眼看去,整条长街真是“春城无处不飞花”。所以,春风吹来,当然是“花草香”了。

“泥融飞燕子”,冬天,地上冻上的冰雪是很硬的。等春天来了,那冰雪就化了,泥土就软了,小燕子就飞回来做巢了,这是“泥融飞燕子”。我家的院里有一棵树,每年都有两只鸟来做巢,你每天就看见小燕子飞来飞去,叼一根树枝,叼一点泥巴。“沙暖睡鸳鸯”,在水边沙岸上,在日光之下,一对一对鸳鸯鸟在那里睡。温哥华有个Stanley Park,那Stanley Park岸边都是水鸟,所以,我所说的小朋友都能够理解,他们都看见了嘛。

我就问他们,我说:“你看,作诗一点也不难,是吗?你看见什么就说什么。看见江山就说江山,看见花草就说花草,看见燕子就说燕子,看见鸳鸯就说鸳鸯。”我问他们:“你都看见什么了?”有一个小孩很勇敢,他就说:“我看见小松鼠。”一点都不错,在北美有很多的小松鼠在地上跑来跑去,我说:“你怕不怕小松鼠?”他说一点都不怕。我说:“小松鼠也可以作诗呀,我给你起两句:‘门前小松鼠,来往不惊人。’好了,你已经有两句了,你回家就凑两句来,你就已经会作诗了。”小朋友说好。

第二个星期六早晨,我问:“你作了诗了吗?”他说:“作了。”我说:“你拿来我看一看。”他说:“我不会写。”我说:“不会写没有关系,你就背给我听嘛。”他说:“门前小松鼠,来往不惊人。”这是我的句子。他后来接着说“松鼠爱松果”,然后又跳出一句“小松家白云”。我说:“小松是什么?小松是松树吗?”他说:“不是,小松就是松鼠的名字。”我说:“小松怎么家白云?”他说:“我看到它往天上跑去了嘛。”你看,这些小朋友,你一鼓励他们,他们就觉得作诗一点都不是难事,所以说人人心中莫不有诗。

 【以上文字摘编自叶嘉莹著《叶嘉莹说诗讲稿》,中华书局,20186月】

叶先生是给五岁小孩子讲的,她不仅教孩子如何理解诗句,还教五岁孩子写诗。我们给三年级的孩子讲,最多是简单地理解诗意,而在理解诗意上也无法达到叶先生这一水平,后面的教写诗,就更不用谈了。没有哪个老师教过。这不能怪罪老师,因为教材主编从来不给老师这样的要求。所以,面对叶先生的教法,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说,当下没有写作的诗歌教学是非常正确的。读读写写,人人心中莫不有诗!为什么我们教不出来,为什么我们不敢教?因为我们真的不懂诗,不会写诗。因为我们的诗歌教学理念太浅了,太简单了……

一至六年级的第一单元,有好多古诗词,看教材,看教学参考书,你会无论如何也教不出叶先生这种味道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古诗词教学简单至不能再简单了。“古诗三首+第一首(加两三条注释)+第二首(加两三条注释)+第三首(加两条注释)+认识及会写的生字+二三道要求背诵、默写、理解几个诗句的小题+插图。”这就是我们的古诗词教材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带来的教学必然是简单的,学生想学好诗词,爱上诗词,那是相当困难的。小孩子从一年就背诵李白的诗了,六年级还有李白的诗,可以说六年年年背诵,但让六年级的学生用二三百字,一口气说说李白这个人,可以说没有几个学生能做到,为何?因为我们的教材上只有“李白”,没有“李白”的小传式文章!这是诗歌教材的缺失。另外,看现在的新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你会发现“阅读与鉴赏”这五个字,以此看我们的古诗词教材,有鉴赏吗?没有,一个字都没有。真正的古诗词教材,应该有鉴赏的文章在里面,如此学生才懂得诗歌的鉴赏,应从哪些方面去做。

所以,我国古诗词教材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

转自:“第一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