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
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教师可从自身感到不满意或需改进的地方入手,如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提升学生作业效率等,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教师间的交流可开阔视野,激发自身未意识到的问题,逐步形成小课题。
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教师在阅读学习时,要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思考,对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分析,使有价值的内容清晰起来。
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通过观察学生言行、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现实需要,挖掘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将他人研究成果应用于自身教育实践,适合年轻教师,选题要注意可操作性。
总结经验形成课题:骨干教师可结合自身兴趣,对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系统化梳理和理性分析,形成自我教育特色的课题。
创新工作生发出课题:这类课题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较高,适合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研究取向为发现新规律、探索新方法等。
二、论证
明确问题:回答好选题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具体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目标。
阐明意义:说明课题的来源、理论和实践依据与背景,以及研究的价值、必要性与针对性。
了解现状:了解前人或他人研究情况,包括已有的结论及存在的问题,预计自身研究的突破或创新。
分析可行性:对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如人员构成、能力水平、物质条件及经费保障等。
说明方法步骤等:论证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步骤、成果形式、完成时间等。
三、撰写申报书
研究背景:说明课题的来源和重要性。
研究意义:阐述课题对教育教学的实际贡献和影响。
研究目的: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研究内容:详细描述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研究方法: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
预期成果: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和效果。
创新点:突出课题的创新之处,说明与其他研究的不同。
四、课题立项与研究
制定详细计划:明确研究的时间安排和具体步骤。
定期记录进展:定期记录研究进展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调整研究方案:根据实际研究情况,适时调整研究方案和方法。
注重过程管理:保管好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性材料,包括课题申请书、立项批文、中期检查报告等,鼓励成员关注理论研究动态。
五、撰写结题报告
研究过程:详细描述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包括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步骤的实施等。
研究成果:总结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和效果,如形成的理论观点、实践经验、教学策略、学生成绩的提升等。成果形式可以是论文、著作、教学案例、教学资源、学生作品等。
经验教训:总结研究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六、结题鉴定
将总结报告提交至上级部门,由专家组从选题意义、研究设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鉴定。如果有些研究成果不能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呈现,可能还需要通过会议评审,课题组直接向专家组汇报,并现场展示研究的过程性资料与成果。
转自手把手教你做课题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