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考衔接】 古文阅读 李斯论

2023/9/4 10:32:36  阅读:42 发布者:

教考衔接是指考的要以教的为依托,考的要和教的有关系,教考具有一致性。在高考试题中,信息类文本阅读和古文阅读是两道可以冲满分的试题,值得高三学生花点时间用心琢磨。精选好题,值得下手。反复锤炼读懂文章提炼信息的本领,反复巩固语言积累与提升语言建构水平,反复琢磨命题意图及拟写答案的规范要求,是提高这类题目得分的关键。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李斯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

(节选自姚鼐《李斯论》)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商鞅教孝公AB《诗》《书》C明法DE设告F坐之过G而禁游宦之民。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与现在的“博士”不同。

B.相,相互,与《孔雀东南飞》中“相见常日稀”的“相”意思相同。

C.逆探,预先了解,其中的“逆”与“逆来顺受”中的“逆”意思不同。

D.三代先王,指夏商周时代的先王,他们的仁政理念,往往为古人所推崇。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李斯修明法制、制定律令、统一文字、平定四方少数民族,为秦朝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B.李斯借处理淳于越谏言的机会,促使秦始皇没收《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文章。

C.姚鼐认为李斯并非是用荀子的学说侍奉秦国,他的做法只不过是追随时势,这与苏轼观点不同。

D.李斯舍弃荀子的学说,是为了迎合君主而获得恩宠,“中侈君张吾之宠”的做法为姚鼐所批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1)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

(2)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14.结合材料二,你认为姚鼐写作《李斯论》的目的是什么?(3)

         

参考答案

10.【答案】CEG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析】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

11.【答案】B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词语的理解与积累。

【解析】文中的“相”表示动作的偏指一方,与“相见常日稀”的“相”意思不同。

12.【答案】A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析】“修明法制……平定四方少数民族”的是秦始皇,不是李斯。

13.【答案】(1)秦始皇批准了他的建议,没收了《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来使百姓愚昧无知,使天下人无法用古代之事来批评当前朝廷。

(“可”“愚”“无以”各1,语句通顺1,4)

(2)假若他所遇到的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的治国之法将不会从商鞅之法中出来,这不是因为他要做仁爱之事,也是因为他迎合当时的君主罢了。

(“设”,假设;“遭值”,遇到,如“后值倾覆”;“趋时”,代指“迎合当时的君主”各1分,语句通顺1分,共4)【考查目标】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14.【答案】作者写作的目的在于批评迎合君主心思、趋附世俗所好的恶劣风气,(2)告诫人们,如果一国的臣子都善于窥探君王的喜好,用趋附时势来迎合残暴放纵的君主而加大对自己的宠幸,最终会导致国家的祸乱。(1)来源:高三答案公众号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分析文言文写作主旨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附:译文

材料一: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

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在咸阳宫设宴招待群臣,博士仆射周青臣等人称颂秦始皇的威武盛德。齐人淳于越进谏说:“现在陛下您虽统一天下,但子弟却还是平民百姓,若一旦出现了田常、六卿夺权篡位的祸患,在朝中您又没有强有力的辅佐之臣,靠谁来相救呢?事情不效远古而能长久的,我没有听说过。现在周青臣等人又当面阿谀奉承以加重您的错误,不是忠臣。”始皇把这种议论给丞相李斯处理。李斯认为他的说法是荒谬的,废黜了他的言辞,就上书给皇帝说:“……我请求下令,凡藏有《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言论文章的,一律清除。”秦始皇批准了他的建议,没收了《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来使百姓愚昧无知,使天下人无法用古代之事来批评当前朝廷。修明法制,制定律令,都是从秦始皇开始的;统一文字,在全国各地修建离宫别馆;第二年,秦始皇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

材料二

苏轼认为李斯用荀子的学说扰乱天下,这是不正确的。秦扰乱天下的方法,不需要等到李斯,李斯也不曾用他的学说侍奉秦国。

在秦国的中期,秦孝公即位,得到商鞅而任用他。商鞅教秦孝公焚烧诗。书,明确法家治国的理念,设置藏奸不告之罪及连坐之罪,并且禁止他国来游说以求仕进的人 凭借着泰国便利的地形,采用他的治国方法,富强了几代,兼并了诸侯,一直到秦始皇。始皇的时候,完全采用商鞅已有的法令罢了。虽然李斯加以助长,说它便宜有利,更加促成了秦朝的混乱,然而假使李斯不说已有法令的便利,秦始皇本来就会自己去做而不厌倦。为什么呢?秦朝满足于刻薄寡恩并觉得严酷的刑法带来便利已经很久了,这之后世代便习以为常并把这严酷刑法当作好方法。

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思,不这样不足以投合那残暴放纵的君主而扩大自己获得的恩宠。因此他完全舍弃了自己的老师荀子的学说,而实施了商鞅的学说;扫除去掉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先王的仁政,而所有一切都取自恣意妄为来实施统治,焚烧《诗》《书》,坑杀有学问的人,毁灭三代的仁政之治而崇尚督察之法来责罚众人,李斯不是实行他的学说啊,不过是迎合当时的君主罢了。假若他所遇到的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的治国之法将不会从商鞅之法中出来,这不是因为他要做仁爱之事,也是因为他迎合当时的君主罢了。

我认为做臣子的善于探察国君的心思,一味采取委曲顺从变化的手段来求得世俗喜好的人,这些人的为人尤其可怕啊!

转自:“语文习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