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期刊论文

60082条记录

  • 56617.传承与弘扬:推进新时代的古籍整理事——学习《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体会

    [摘要]: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1981年中央文件后,党和国家又一次对古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作为一个伴随着古籍整理成长的学人,我感到很振奋。这里我想谈一点体会。两次亲历古籍整理文件的春风四十一年间,国家两次下发关于古籍整理的文件,回顾历史,放眼全球,都是空前的,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中央对古籍工作者... [发表时间:2022/8/18 10:13:46]

  • 56618.去工业化引发西方社会未来焦虑

    [摘要]:自20世纪后半叶起,特别是近50年以来,制造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中的比重降低。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引发了人们深深的担忧,但似乎也带来了迎接经济发展新机会的希望,有关经济结构从工业向服务业转型的预测由此成为持续性的争议话题。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研究所经济社会学高级研究员蒂穆尔·厄尔根(TimurErgen)近期在研究所官网发表文章《去工业化的事实与虚构》,回顾了西方社... [发表时间:2022/8/18 10:13:01]

  • 56619.乡村教育振兴重在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教育先行,教师为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强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 [发表时间:2022/8/18 10:12:21]

  • 56620.​从异化劳动论到剩余价值论——马克思经济思想的科学变革

    [摘要]:内容提要:从异化劳动论的提出到剩余价值论的确立,标示着马克思经济思想的科学变革。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论,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劳动者日益受资本、劳动产品等支配的状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异化劳动论还未能弄清楚劳动与价值的内在联系,未能从总体上科学地把握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从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开始,马克思在清算费... [发表时间:2022/8/18 10:11:45]

  • 56612.王延中: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拓展了我们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较为清晰地认识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笔者从民族... [发表时间:2022/8/18 10:20:56]

  • 56615.文学批评的类型指向与范式演变

    [摘要]:摘要21世纪以来,文学批评的批评成为一种显在现象。批评之批评在揭示文学批评本身弊病的同时,也体现了批评者观念上的分歧,更显示出不同批评类型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价值理念、伦理道德、思想立场等方面的总体性原则对当代文学批评进行批评当然极为必要,但也应注意到不同类型批评的边界、指向与功能的差异。在文学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电子媒介时代,文学批评出现了多种新的形态,面临着新的挑战,不同批评范式的互鉴共生成... [发表时间:2022/8/18 10:16:35]

  • 56613.子学的双重视野及其对当代哲学创新的启示

    [摘要]:摘要:子学是对《总目》中“子书”所包含的知识与思想内容的统称。从哲学知识论的角度看,子学其实包含着“博明万事”的知识维度和“适辨众理”“入道见志”的思想维度。子学中相对均衡的知识与思想这两个维度,一方面反映了传统学问—知识不断增长的历史状态,同时也体现了子学所具有的开放与多元的特征。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从根本上要与我们伟大时代的社会实践紧密相关,但其中一条可行的进路是,从传统子学知识与思想动态交互... [发表时间:2022/8/18 10:20:23]

  • 56611.中国传统艺术关于“瞬间性”的思考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6期P46—P47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暨哲学系,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22年1期,莫斌摘中国艺术哲学中有个“时空圆点”问题。在体验过程中,消弭心物对境关系,于当下(时)、此在(空)突然“跌入”无物无我的纯粹境界中,时空似凝聚成一个点。中国艺术讲瞬间永恒,讲一即一切,所谓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亦有深处,说的就是“时空圆点”问题。中国诗人、艺术家... [发表时间:2022/8/18 10:25:49]

  • 56616.在文明互鉴中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6期P34—P35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摘自《北京大学学报》2021年6期,薛刚摘从知识生产科学化的角度来看,讲究理据,有理不在声高,毋庸置疑应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如此说,当然并不是指它与人文研究相比,完全可以撇除研究者的主体体验,而是指社会科学知识产出的逻辑论证效力,不应因研究者在现实世界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位置不同,即... [发表时间:2022/8/18 10:15:15]

  • 56614.论贺麟对中国哲学的创新性研究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6期P40—P41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题《“中西哲学比较参证、融会贯通”——论贺麟对中国哲学的创新性研究》,摘自《哲学动态》2022年1期,崔晋摘贺麟先生不仅对中国西方哲学的翻译、研究、人才培养厥功至伟,而且在中国哲学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他在中国哲学的研究中,提出了“新儒家哲学”“逻辑之心”“自然的知行合一观”“以精... [发表时间:2022/8/18 10:19:31]

首页<<5659566056615662566356645665>>尾页共6009页 跳页共60082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