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023条记录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涵,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高考中学科素养的考查目标,标志着中国高考正在实现从能力立意到素养导向的历史性转变。能力立意强调知识、智力、能力和技能的考查,题目的特点是追求知识覆盖力求全面,题目结构完整,目标指向明确,要求有一定的反应速度。素养导向不但强调知识和智力,更强调知识的迁移和后天的习得。题目的特点是不追求题目结构完整,追求目标指向开放,要求临... [发表时间:2024/10/31 9:03:46]
[摘要]:当老师的,是不是经常会听到这句话,我们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那么,“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我们要在课堂上,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呢?一、二者区别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两者的区别。“教教材”往往指的是教师严格遵循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种方式较为机械,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而“用教材教”则意味着教师将教材视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 [发表时间:2024/10/31 9:07:47]
[摘要]:在听课或者参加教师教研的活动中,经常会听到老师这样的牢骚“这个题,我教了你一百遍了,你还是做错”。“这些题都给学生讲过,他们还是考不好”……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将信息从外部向内部输入,而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不断生成新理解的过程。儿童是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在不断与经验世界的互动中建构对世界的理解。通俗点说,你讲一万遍都没用,重要的是他能不能学得进去,建构成为他自... [发表时间:2024/10/31 9:06:46]
[摘要]:跨学科教学活动如何紧扣课程性质开展,笔者认为要有四方面的意识。一是跨学科教学要着眼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学科核心素养致力于解决带有普遍性、挑战性的问题,学生不断拓展的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是这些问题的来源。只有不断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真实问题,并帮助学生通过多学科协同的经验力量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课程知识的工具属性,才能真正明白“建设美丽家园”的不易,并为... [发表时间:2024/10/31 9:02:18]
[摘要]:错题是珍贵的复习资源。错题之所以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复习备考时,加强错题分析研究,能够有针对性地弥补学科知识缺漏、培育分析问题能力、提升应试解答技巧等,实现有效增分的目的。正因如此,绝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重视错题整理研究工作。但从调研情况看,许多同学并没有在错题整理中获得理想的效益。究其原因,在于错题收集整理、合理应用上不得法。下面围绕如何开展错题研究、整理与应用三个方面来谈谈。一、... [发表时间:2024/10/31 9:01:43]
[摘要]:没有评价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评估即评价,即对某个人、某件事做出评估。评估不能凭空,需要证据,所以,评估的前提是要获取与某个人、某件事相关的信息。所以,王春易认为,评估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而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们老师总习惯于用纸笔测试作为唯一途径。其实,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不利的。大单元教学视域下,教师如何开展教学评估?首先,要丰富形式。有效的评估一定是来自... [发表时间:2024/10/31 8:58:53]
[摘要]:说话是一门艺术,说课更是如此。说课作为展示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智慧、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教研活动而备受关注。说课指教师面向同行、教研员、评审专家等专业人士,对具体课题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实施过程、策略方法、教学理念等进行深入阐述和分析,以达到反思总结、交流分享、改进提高的目的。说课已成为提高教研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课的核心其实就是阐述“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发表时间:2024/10/31 9:04:48]
[摘要]:一、细化学校备考方案立足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效益性的要求,重新细化复习备考方案。备考方案的细化,要提出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和行动策略,要明确责任主体、建立督查细则以及考评反馈机制等,落实好跟踪督查、检查反馈等工作,确保计划方案能有效落实。二、加强学情诊断研究准确把握学情是提升复习质量的关键,年段、备课组要加强诊断研究。要结合重大考试的分析,把握学生薄弱环节、确立复习专题;结合复习安排,每周开展... [发表时间:2024/10/31 9:03:10]
[摘要]:学习的评价不是唯分数而论,也不是一考定终身,而应该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这已经成为教师开展学习评价的一个共识。过程性评价也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实践。但是,在评价的实践中,还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倾向,即过程性就是对于学生过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学生每一个学习环节的量化测评。其实,这只是理解了过程性评价的表象,陷入了另外一个误区。而过程性评价的实质并不是简单地给予学生过程学习效果的评测,更重... [发表时间:2024/10/31 9:05:59]
[摘要]:新西兰教育学家格雷厄姆·纳托尔的《学习者的隐秘生活:让课堂学习看得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可以帮助我们纠正一直以来存在的对教学与学习理解,乃至对评价的认知偏颇。诚如译者宋其辉老师在译者序中所言,作者在这本书里为我们展示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包括公开的和私下的,同时阐明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新概念的过程,以及误解是如何产生的。格雷厄姆·纳托尔认为,“我们目前所经历的教育体系并不是为了有效教学而建立的”... [发表时间:2024/10/31 9:00:56]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