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2、主办单位官网:
https://www.jxsky.org.cn/Page.aspx?id=32&message_1=1111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3、刊内邮箱:agarsym@126.com
jxsskynykg@163.com
4、刊内网址:0791-88595816,88592324,88592141
5、出刊日期:双月刊,一年出版6期。
6、刊内信息:本刊不收任何费用。
2024年8月7日星期三
《农业考古》投稿须知
【2024年02期信息】
一、《农业考古》杂志是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欢迎着重从考古学、民族学和文化学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历史的论文,也欢迎其他探讨研究国内外农业史方面的文章。
二、《农业考古》为双月刊,其中第1、3、4、6期为综合性(农、林、牧、副、渔等)农史研究,第2、5期为“中国茶文化”专号,专门发表有关茶文化方面的研究论文。
三、本刊提倡学术民主,鼓励学术争鸣,所发稿件不代表编辑部观点,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对来稿有适当删节权(但不改变作者观点),不愿删节者请预先声明。
四、本刊图文并重,凡涉及考古发现和民族学调查资料,请尽量附以照片和插图。为便于制版,照片请勿压缩,最好提供原图。来稿刊用后,酌付薄酬。
五、投稿本刊需提供下列相关信息:(1)中英文题目;(2)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3)基金项目及编号;(4)作者简介,包含:姓名、性别、学历、职称、供职单位、研究方向、详细通信地址、电子邮箱及联系电话。示例如下(引文标注及其他详见本刊刊文):
1.作者简介:xx,女,博士,xx大学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徽州地方文献、徽州民俗。
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xxxxxx”(项目编号:xxxxxx);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xxxxxx”(项目编号:xxxxxx)。
3.正文标注:
“淤田”是将河水中冲刷下肥沃的淤泥,利用决水的方式冲到田地内,使不毛的盐碱地变为膏腴良田1132。宋人称黄河“利害相半,盖水来虽有败田破税之害,其去亦有淤厚宿麦之利”(2]卷92,2293,黄河虽蕴含大量的泥沙,同时也意味着含有大量的“膏腴”。
4.注释示例:
①参见阎万英、尹英华《中国农业发展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384-385页;参见赵国栋《西藏农牧区的茶叶消费:一种身心生态的微观视角》,载《西藏研究》2021年第1期,第95-102页。
5.参考文献示例:
[1](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M].石声汉,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96.
[2]黄晓芬.汉墓形制的变革:试析竖穴式椁墓向横穴式室墓的演变过程[J].考古与文物,1996(1).
[3]谢贤章.广东全省农林试验场始末:1908.10-1923.8[C]11广东文史资料:第59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
六、本刊拒绝一稿多投,自投稿之日起,如稿件在3个月内未获编辑部录用通知,作者即可自行处理。
七、本刊不以任何方式向作者收取版面费。如有未尽事宜,请与本刊联系,电话:0791-88595816、88592324、88592141,投稿邮箱:agarsym@126.com。网站及在线投稿系统正在建设中。
八、本刊已许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EBSCO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邮阅读网、长江文库数据库、中教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给作者的一次性稿酬中,已包含这些数据库的著作权使用费。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的行为即视为同意上述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