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星河探秘启童心 科技赋能助振兴
2025/8/31 18:20:23 阅读:12 发布者:a13582712938
成都理工大学:星河探秘启童心 科技赋能助振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2025年7月14日至21日,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星河寻梦”社会实践团队跨越云南丽江与四川成都两地,开展为期八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天文科普为纽带,深入科研台站、城乡社区,探索高校青年服务国家战略的新路径。
探访天文重器,感受科技前沿力量
实践首站,团队走进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这座位于海拔3200米的高美古山上的观测站,以其优越的大气视宁度被誉为“东亚最佳天文台址”。在观测站王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近距离参观我国最大的通用型2.4米光学望远镜。
“镜面采用德国肖特公司生产的微晶玻璃,热膨胀系数极低,即使在昼夜温差大的高原环境也能保持稳定形态。”王老师轻抚望远镜基座介绍道。队员们还了解到望远镜采用了包括液压油支撑系统、主动光学技术在内的多项先进技术。实践团队长李艾芸在认真记录后表示:“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使我国在大口径望远镜的建造和使用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观测站王老师的详细讲解中,队员们不仅了解了望远镜的技术原理,更深刻体会到大型科研设施背后严谨的组织架构和协同机制。这种由国家主导、多单位协作的大科学工程运行模式,让队员们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组织化运作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
聚焦基层调研,共商乡村发展大计
带着从观测站获得的启示,团队赴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太安乡开展调研。在乡政府会议室内,乡长和多名工作人员与队员们围坐长桌,进行了深入交流。
乡长阐述了当地“星空经济”的发展成效,但也坦诚说明了面临的发展瓶颈:“最突出的是交通问题,从丽江古城到观测站没有直达公交,研学团队需自带车辆,散客更是难以抵达。”
工作人员补充道:“旅游淡旺季落差极大,而且我们当地水资源匮乏,村民自己开设的民宿连自己用水都无法保证,所以乡内民宿只有几家。”这些一手资料让队员们意识到,乡村旅游发展需要解决基础设施不足和客源均衡化等深层问题。
当晚,团队对调研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初步分析,详细记录了太安乡在发展“星空经济”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内部讨论,为后续可能的深入研究与合作积累了重要的一线资料。
科普进城区,点燃科学梦想
在丽江市古城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团队与成都理工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繁星守望”团队合作开展了“丽江星语·少年寻梦”科普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四场不同方面的天文科普,分别涉及了宇宙起源、太阳系、地球、月球,为50余名城区青少年(包含少数民族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天文知识讲座。
“为什么我们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这个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队员陈鹏通过生动的比喻解释道:“就像两个人手拉手旋转,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当拳头大小的陨石标本在孩子们手中传递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声。“这是来自小行星带的礼物”团队成员李艾芸讲解时,孩子们眼睛闪闪发亮。
一名三年级的少年王睿在活动结束后兴奋地说:"我今天知道了月球背面的秘密,还知道了太阳上面有黑子,还亲手摸了陨石!"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天文知识。
社区科普行,传承航天精神
在成华区锦绣社区,团队开展了“小小航天梦·苍穹赤子心”航天科普课堂。通过火箭模型组装、航天知识竞答等互动形式,让社区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
“我最喜欢火箭制作环节,”参加活动的7岁小朋友举着自己组装的火箭模型说,“原来火箭飞行要靠反作用力,这个原理太有趣了!”
社区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科普活动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又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社区主任表示:“专业高校团队带来的科普活动,比我们平时开展的活动更加专业、更有趣味性。”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团队成员还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了航天英雄们的感人事迹,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航天报国的种子。
八天跨越两地的实践活动中,成都理工大学学子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团队指导老师罗瑞表示:“这次实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探索,通过科技赋能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新路径。”
(通讯员 李艾芸 陈鹏 梁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