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新书 |《数字南海》王颖院士主编

2022/11/29 15:11:39  阅读:193 发布者:

本书是对南海综合研究、区域海洋研究的一部专著,用数字地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研究成果利用计算机表现出来,可实现可视化及做各种运算、演示。全书分 7 章。第 1 章~第 3 章,主要是数字南海的 GIS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系统的设计研制。以国内外收集的 200 余幅图件和水深地形数据为基础,制作南海海底地形模型和南海地形数据库。第 4 章~第 7 章是对南海海洋环境、海洋资源的专门研究,包括海底地质、海底地貌、海洋沉积、海洋水文、气象、南海岛礁和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等。

《数字南海》是对南海综合研究、区域海洋研究的一项成果结晶。它是在南海区域综合研究基础上,用“数字地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成的一项大型实验系统的专项研究。如今将这一系统的部分成果以专著的形式出版。

黄岩岛卫星

“数字南海”是针对南海及周边区域海洋环境、资源、人文、经济等进行系统研究、归纳,用数字地球技术,将研究成果利用计算机表示出来,能实现可视化及做各种运算。

七连屿航拍图像

“数字南海”是以多要素、多尺度、多时态的空间数据形式集成南海及周边区域的海洋环境资源、人文经济等信息,结合“数字地球”三维空间可视化技术将不同的空间信息及研究成果,通过计算机综合表现出来,并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获得针对复杂南海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为研究人员和决策部门提供分析和判断的全面、正确的数据依据,同时,可支持制订南海的长期战略目标,对南海的突发事件能实时地进行问题的研究与及时获得决策。

位于同一礁盘上的广金岛—琛航岛航拍照片

南京大学海洋研究团队自 1961 年参加国家大项目“天津新港泥沙来源与减轻回淤措施研究”开始,一直结合海洋工程从事海岸海洋调查研究。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海洋研究中开始采用 GIS 技术,如深圳湾人工岛工程中用 GPS 高精度定位,用 GeoPulse 作深圳湾海底格网状探测,用 GIS 技术将海底沉积物作立体表现,可瞬间提供海底沙层储量、分布、体积,可在计算机上制作各种工程预案,提供有关数量、沙量、开挖量。在南黄海海底沙脊群研究,洋口深水港的选址开发研究,江苏大丰港、东台深水港的选址勘测研究中,以及唐山曹妃甸深水港的选址勘测及开发研究中,都广泛应用了 GIS、遥感技术。特别在支持海南三亚港与铁炉港的扩建基础上,选定洋浦深水大港港址,获得深水深用的效益。同时,成功地与加拿大合作培养海岸海洋资源环境硕士人才,为南海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基础。多年来,海岸海洋研究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我们设想在中国较大海区做海洋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相结合的研究。南京大学海洋研究团队在海南岛工作多年,故将目光投向南海,几经多次商榷,遂与海南政府部门合作从事数字南海的大型综合研究,并在海南建设该实验系统。

西月岛图

《数字南海》一书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 1 章至第 3 章,是“数字南海”GIS软件系统与硬件实验设备系统的设计研制,以及由国内外收集的 200 余幅水深地形数据图件、制作的南海海底地形模型。第二部分是南海区域海洋研究,为第 4 章至第 7 章,包括7 组数据源信息系统,即海底地质、地貌,海洋沉积,海洋气象,海洋水文,南海岛礁和南海石油天然气资源等。目标是在南京及海南建立实验基地,供专业人员使用;书中有详尽、完整的南海海底地形资源,有各类海洋环境、资源资料,可显示、查询、提取、阅读,系统中可瞬时提供南海海域任意区域的信息底图,给出该海区及周边的各种地理信息坐标、面积、长度、海洋环境、资源分布数量等信息数据,供科技人员了解该海域实况及制作各类预案,比较研究;可将该成果系统进入研究人员和决策者的电脑工作系统,供他们及时查询、了解情况、研究决策。

永乐群岛卫星

“数字南海”研究项目是由南京大学海洋研究团队 10 位教授,30 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经历 20032005 年三年时间完成的。在 GIS 软件设计过程中,曾请中国科学院、澳门科技大学著名地理信息专家、计算机专家专门到南京商讨检查科研工作,得到权威专家的帮助肯定。我们也专程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应用研究所、超图信息工程公司等处学习咨询,得到许多专家的帮助与建议,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中业岛航拍图像

《数字海南》从研究工作到出版,经历十几年,故出版前对书稿又作了全面的补充修改。在研制开发及该实验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①地理信息科学技术要能正常地使用,并更好地发挥作用,使用者必须有一定的 GIS 与计算机系统知识,才能正常操作使用,实验室必须有专门的 GIS 技术人员,管理操作并及时指导帮助科技人员使用;②GIS 科学工作者要向 Google Earth 学习,使 GIS 技术普及,并能更容易被广大科技人员接受,目前大型 GIS 系统还必须由专门人员来管理操作,一般的科技人员不易熟练地掌握使用。

“数字南海”研究项目是个不断克服困难、设计研发的过程,现将该系统成果成书出版,便于更多读者了解南海的资源环境。

左右滑动查看全书目录

主编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岸海洋地貌与沉积学家,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1956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19612月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地貌学专业副博士研究生毕业,19792月—19822月加拿大达尔豪谢大学地质系海洋地质学研究员,20016月获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环境科学荣誉博士学位。荣获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标兵(1983),全国三八红旗手(1985)(2002),获1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先后完成专项课题研究报告46项,发表论文273篇,出版专著28册。

主要研究领域为海岸海洋地貌与沉积学,专长于从海洋动力、地质地貌与沉积多学科结合的途径研究海陆交互作用带—海岸海洋的成因特点与变化趋势,在中国海岸海洋与淤泥质平原海岸,高纬地带鼓丘海岸发育演变,大西洋深海平原沉积物源与浊流动力机制等项研究卓有成就,赢得国际学术声誉。成功地完成我国30项深水港址选建,如:唐山曹妃甸深水港、江苏洋口深水港及海南洋浦港等;以及海岸海洋发展规划。1990年以来,致力于研究河海交互作用与沉积体系,阐明黄海内陆架辐射沙脊群成因与发展趋势。21世纪初,扩展研究大陆架外缘古扬子大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演变与所蕴含的晚第四纪以来的海陆环境变迁信息。近期,组织力量协同创新,研究南海的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为祖国的“海洋强国”战略,为海岸海洋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转自:“测绘学术资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