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近年100本社会学好书推荐:十大出版社+社会学理论大缸联合发布!第一波!

2022/11/11 10:30:01  阅读:573 发布者:

来源:社会学理论大缸(公众号)

考虑到“双11”是各位读者入手新书的时候,社会学理论大缸联合十大出版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中信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群·学品牌、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薄荷实验,共同发布各社近年的优秀社会学著作,合计100本左右。

这些社会学好书有五个特点:

第一,以近两三年的优秀作品为主。

第二,既包括引进的海外名著(如戈夫曼的《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也包括本土学者的原创作品。

第三,既包括纪实文体,也包括专业名著,更有尝试跨越两类文体的作品(如严飞老师的新书《悬浮》)

第四,涉及主题广泛,包括理论、性别、职场、媒介、教育等。

第五,均由各出版社自行推荐和精选。

理想国

推荐近年社会学好书

1. 悬浮:异乡人的都市生存

作者:严飞

出版时间:202210

简介:清华教授、社会学家严飞笔下“无名者”的美。奔赴还是离开?一幅都市异乡人的漂泊寻根图景。共情还是旁观?一篇社会学镜头下理性的温情告白,熟悉还是陌生?一场对丢失的“附近”的真实重构。项飙、梁鸿、贾樟柯推荐

清华大学社会学家严飞,以“附近”作为研究框架,通过8个典型案例真实记录进城务工人群的生存现状,穿插以社会学学者的分析与反思,呈现出一幅“悬浮社会”的现实图景。书中的被访者小区保安阿微、菜场商贩红芹姐、水电工人小傅、家政阿姨小萍等人,都是生活在作者“附近”的普通人,也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身边的陌生人”的缩影。作者认为,关注身边的小世界,关注数量庞大但鲜有发声机会的进城务工人群,关注当下社会中断裂与渴望并存的“悬浮”状态,都是社会学家愿与读者共同探讨的重要问题。

2. 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作者:严飞

出版时间:202011

简介:社会学厉害,还是物理学厉害?劳动带来的喜悦和满足为什么消失了?婚姻里真的是谁收入高,谁就更有话语权吗?面包和理想,“社畜”的我们选哪一个?

社会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社会运作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摆脱“理所应当”的思考方式。清华大学社会学家严飞,以沉淀百年的经典社会学理论作地基,从构成社会的秩序与人性出发,探讨和理解当下中国。从社会学家的专业视角,视察最普遍、热门的社会现象,剖析社会问题,重新审视我们熟悉的世界。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揭示背后的社会问题。以七位社会学奠基人的经典社会学理论,结合30多个案例现象与分析。让读者了解社会现象的核心本质,同时理解其中的社会学规律。带领读者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穿透生活日常,观察人性的幽暗与良善,理解社会秩序的构成与意义,培养独立思辨的品质与勇气,从理解社会蕞终走向理解我们自己。

3.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揭秘人际交往中的隐性攻击

作者:[]蕾切尔·西蒙斯

译者:徐阳

出版时间:202111

简介:为什么昨天还很亲密的朋友,今天就突然不理自己了?为什么有人会躲在背后说坏话,抱团排挤人,甚至霸凌别人?比起男生间的“用拳头解决问题”,女生间的攻击似乎更为隐秘和复杂。然而从家长到老师,大多数人都将其视为女孩的天性,而非亟待解决的严肃问题。

在本书中,蕾切尔采访了曾是霸凌对象和霸凌者的女孩们,直面给无数女性带来困扰乃至创伤的畸形社交文化。相比男孩,女孩往往承载了更多社会要求:受人喜欢比表达真实想法更重要,成为“完美女孩”比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更重要。对冲突和愤怒的回避令女孩们惯于采取“另类攻击”的方式处理争端,也令她们频频陷入人际战争的泥淖之中。《女孩们的地下战争》希望能够重构社会对于女性霸凌问题的认知,并为家长和学校提供实际的解决策略。让每一个女孩都能学会尊重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是本书作者和受访者共同的期待。

4. 梁庄十年

著者:梁鸿

出版时间:20211

2010年,《中国在梁庄》首次出版,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下的中国村庄的变迁。十年之后,作者梁鸿再次回到故乡,重访当年的书中记述的人和事。十年当中,一切都在发生改变,又似乎全无变化:一些人永远离开了这里,一些在外漂泊的人重返此地,村庄的面貌、河流和土地都与从前不同。而人事变幻之中,梁庄和梁庄人所透露出的生机和活力却不减当年。

此次回归,梁鸿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家乡,以细腻的描写和敏锐的洞察,将梁庄的人们再次带回我们的视野,并借由对他们生活的追溯,描摹出一个普通村庄绵长而有力的生命线——这生命线既属于那些“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人们,也属于身处同一股时代洪流的人们。

5. 出梁庄记

著者:梁鸿

出版时间:20169

简介:作家梁鸿在其生命困顿匮乏之时,重返故乡,探访梁庄生活内部的驳杂与丰沛,叙述梁庄生命个体的迁徙与流转。前后历时五年,铸就《中国在梁庄》与《出梁庄记》,关于每个人都在沦陷的故乡,关于每个流落在外的异乡人,关于早已隐没在时间长河中的温柔与哀痛。

本次率先出发的是《出梁庄记》,《出梁庄记》是作家梁鸿继《中国在梁庄》之后集中书写离开梁庄去外地打工的父老乡亲生存状态的非虚构作品。此书由梁鸿探访10余座省市、400余位打工者,以200万字图文资料整理撰写而成,是“梁庄”范本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最细节的观察。

6. 出身:不平等的选拔与精英的自我复制

作者:劳伦·A.里韦拉

译者:江涛、李敏

出版时间:20219

当我们谈论不平等时,有两个问题无法回避:一是什么阻碍了穷人摆脱贫困,二是什么助力了富人维持富有。在阶层固化日益让人焦虑的今天,对后一个问题的探讨更为重要。为什么在我们的社会中,获得高薪职位的往往是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是什么让他们顺利通过选拔。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劳伦·A.里韦拉深入美国起薪最高的行业——投行、咨询和律所,访谈上百位招聘官和求职者,详细考察了宣讲会、内部推荐、简历投递、面试和评议等招聘环节,通过丰富的案例,揭示出看似能力取向的选拔标准如何帮助精英阶层完成了优势地位的代际传递。除对选拔机制的分析外,书中披露的大量招聘内部知识,亦可作为普通人突破阶层天花板的行动指南。

7. 回归家庭?:家庭、事业与难以实现的平等

作者:沙尼·奥加德

译者:刘昱

出版时间:20219

简介:她们曾经是律师、会计师、教师、设计师、记者、医生、出版商、学者……有着高额的薪水和远大的职业前景,最终却有了一个共同的归宿:全职家庭主妇。

作者沙尼·奥加德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伦敦女性及其伴侣进行了深入采访,这些女性为了照顾孩子回归家庭,丈夫则继续从事高薪工作。媒体和政策鼓励职业女性维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构建伙伴式的平等夫妻关系。女性们面对的现实情况却截然相反:不友好的职场文化、对家庭妇女的污名化和对育儿事务的贬低……她们牺牲了事业,结果发现家庭也不是真正的避风港。

沙尼向我们揭示了性别平等口号和女性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间的巨大落差:自主选择的背后是结构性的不平等,幸福的表象之下则是深深的愤怒和失望。《回归家庭》希望能够倾听这些女性的心声,并以此为起点,帮助她们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获得迟来的、真正的平等。

8. 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

作者:芭芭拉·艾伦瑞克

译者:林淑媛

出版时间:20219

本书是一部生存启示录,为失业白领、为焦虑的在职白领而写。企业当然不能为员工提供一个完全稳定和成长的环境,但随时待命、放弃休假、开夜车、全力以赴、身心负荷达到极限的不安定感,已有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并未为白领做好准备。通过七个月“失业白领”的失败求职经历,调查记者芭芭拉·艾伦瑞克实地探查美国白领阶层向下流动的真实情况。

通过选择职业教练一对一指导、线上线下海投简历、密切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作者不仅批判九型人格、MBTI性格测验的荒谬,职业训练、社交活动对既有不当体制、机制的维护,更呼吁白领阶层应该在态度上改变、在心理上转换——持续完善简历,建立和维系稳定的人脉网络,有勇气与中、下阶层团结合作。

9.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

著者:马修·德斯蒙德

译者:胡䜣谆/ 郑焕升

出版时间:20225

简介: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房价跌至低谷。一部分房东借机在贫民区置产向穷人出租,把价格低廉的房子变成了一座金矿。

房东、房客、政府部门、私人住房市场,究竟谁在获利?谁又该为贫穷负责?社会学家马修·德斯蒙德深入两个贫民区,采访三十多名房东,出入驱逐法庭上千次,翻阅无数档案资料,以八个贫困家庭的生活为线索,讲述了他们围绕居住与生存经历的争吵、挣扎与哀求,呈现出一幅美国底层社会的鲜活图景,从中探问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根源。

10. 单身女性的时代

作者:丽贝卡·特雷斯特

译者:管燕红 贺梦菲 薛轲

出版时间:20225

本书是一部关于21世纪美国单身女性的生存录。作者特雷斯特密切关注这一群体,从近百个原始访谈中选取了约30位女性的故事,其中有叱咤职场的女强人,有兼两份零工的单亲妈妈,有敢爱敢恨的女大学生。尽管她们肤色、族裔多样,生活环境与教育背景不尽相同,但这些单身女性积极争取自身权益,影响了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追溯女性单身的演变史、记录当代单身女性的生存状况,作者提醒我们:单身是一种力量,意味着思想上的自主和经济上的独立;结不结婚,女性都需要一种保持单身的能力。是时候开启一个“单身时代”了。

11. 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

著者:埃里克·霍弗

译者:梁永安

出版时间:20151

简介:长期与下层民众打交道的生活经历使作者发现,积极投身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已无可救药地失败,渴望逃离自我,寻求重生,将生命托付给某项神圣伟业让他们感觉不错,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令个人的责任、恐惧、无能得以掩埋。运动的领导者则刻意培养参与者的罪恶感,号召自我牺牲以获救赎。

《狂热分子》自1951年出版至今,已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行销50万册以上,译成10余种语言,为多所大学政治系的必读书。《纽约时报》评此书“闪耀着冷隽的机智,满是一针见血的比喻……它是一帖涩口而来劲的醒神剂”。书中俯拾皆是充满智慧的思想火花与一针见血的比喻,警句仍不断被引用、辑录。

12. 群众与权力

作者:埃利亚斯·卡内蒂

译者:冯文光

出版时间:20206

简介:本书探讨了群众与群体的动态关系,以及群众如何、为什么服从统治者的权力。20世纪的人类历史充斥着集体迫害、群体狂热、世界大战等毁灭性灾难,促使卡内蒂思考群众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指令”和“蛰刺”是卡内蒂解释群众与权力关系的两个核心概念,卡内蒂认为,权力的本质是“指令”对人的伤害(即“蛰刺”)。追溯指令最原始的形式,是动物遇到死亡威胁时的逃亡,因此“每一道命令都隐含着残忍可怕的死刑判决”。

尽管是一部理论著作,但本书的写作风格与学院派极为不同。卡内蒂采用的是简洁且隐喻性的文学语言,内容广涉人类学、精神病学、生物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如卡内蒂通过深入分析精神病患者席瑞柏的回忆录,揭示统治者和偏执狂的共同点:伟大、慷慨、藐视他人、幸存感(即比别人活得更长)。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推荐近年社会学好书

1. 女性主义视角的社会学导论

作者:帕美拉·阿博特等

译者:王金玲等

出版时间:20229

本书以思考女性主义与社会学之间的关系拉开序幕,立意于女性主义并非为社会学中的一种理论观点或分类领域,而是从根本上审视了过往主流社会学诸多未曾考虑性别差异的概念和观点,并尝试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重构了社会学整个学科的阐释图景。因此,这本书不仅仅是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研究的经典著作,更是适合整个社会学专业学习的基础导论读本。本书为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Feminist Perspectives (Third Edition)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第一部译作。

2.“请客不收礼”:一个村落的仪式性礼物交换与互惠变迁

作者:郑姝莉

出版时间:20229

本书用一个中国乡村案例来讨论互惠制度的变迁。基于田野调查,本书呈现了西村仪式性礼物交换由请客收礼向不收礼、部分收礼的微观变化。基于这一微观事实,剖析出仪式性礼物交换中的双重互惠制度:一重是资助型互惠(宴请-送礼的礼物型资助及相互出力帮忙的劳动型资助),一重是关系延续型互惠(指在宴请-回请、送礼-回礼过程中的为了延续关系而发生的互惠),进而对互惠制度变迁的多重制度化过程进行剖析。对推广“不收礼”新规则,解决中国社会送礼(金)负担重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 再造祖先图像:一项华南宗族民族志的考察

作者:陈晓阳

出版时间:2022

本书是一部建立在流动的田野基础上将祖先崇拜与祖先图像纳入视觉人类学研究领域的著作。本书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传统再造与宗族复兴置于同一框架下考察,从绘制祖先图像的过程展开,通过人类学、艺术史和图像学对祖先图像和当代的宗族组织形式进行综合研究,尝试回应祖先崇拜与宗族观念在新时期的城市与乡村中的多元实践路径,丰富了中国世系群和宗族复兴理论的面向。本书还对粤西客家这一较少被学界关注的族群进行相对系统的调查,从方志、民间文献和口述史中,试图恢复一段模糊不清的边缘族群历史。

4. 社交媒体中的婚姻与个体

作者:程萍

出版时间:2022

Web3.0时代,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对国人生活的深度嵌入,婚外性开始借助社交媒体这一新的媒介工具,并呈现出新特点。在此背景下,本书以国内某知名社交媒体为调查对象,前后花费三年时间,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对28名已婚男性的网络约见行为进行了虚拟民族志研究。以此为棱镜,本书从日常生活实践的生活伦理视角,展布转型期已婚者特别是男性已婚者构建、演绎婚外性脚本的行为、过程和心理,揭示了人们对婚姻的复杂性认知,也丰富了性社会学的相关研究。

5. 礼俗时刻:转型社会的婴儿诞养与家计之道

作者:刘新宇

出版时间:2022

本书还原了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北京家庭的婴儿诞养风貌,结合2016年至2019年作者在这一区域内的田野考察,从育儿母职、家计过程、哺育伦理三个层面,阐释了不同社会转型期中家庭切身体验的礼俗之变。本书认为,中国家庭婴儿诞生与养育过程发生转变的背后是彼此交锋中禁欲主义与快乐主义道德机制。通过跨时段的历史研究能够发现,维系家庭生活的力量并非单纯的治理逻辑或市场机制,乃是道德合法性的塑造与再造过程。

6. 内外有别:资本下乡的社会基础

作者:徐宗阳

出版时间:20225

本书以华北某地的公司型农场下乡之后的生存状况为例,通过将资本下乡这一现象置于外来资本与乡土社会的关系结构中进行考察,发现:资本下乡难以克服的问题是外来资本与乡土社会的互动不畅,这些因互动不畅而生发的事件对资本下乡的经营产生了影响。从这个角度看,资本下乡体现出来的并非先进生产方式与落后经营状态之间的“争斗”,也不是城市文明与乡村文化的“冲突”,更不是现代精神与传统思想的“对立”,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和行动伦理,“内外有别”构成了中国人行动乃至中国社会的基本伦理。

7. 垃圾之战:废弃物的绿色治理、科技争议与环保行动

作者:张劼颖

出版时间:2022

本书试图呈现一幅关于一个城市垃圾治理的图景。这幅图循着两条线索绘制。一方面,这是关于垃圾的故事,研究试图再理解垃圾,即回答社会行动、技术设施、治理方案、生活实践如何重新塑造和界定作为“社会之物”的垃圾。另一方面,这是关于一个城市环境治理的故事。透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本书试图以垃圾为棱镜折射当代中国复杂的环境与社会现象,尤其是物质、环境、治理、行动之间的动态关系。

8. 嵌套劳动:B市加油工的工作与生活

作者:宫宝涵 宋琦 沈原

出版时间:2022

本书旨在描述和分析加油工这一特殊劳工群体的工作和生活。本书的全部资料来源于从B市两千多座加油站中抽取出的368座加油站样本的问卷调查和田野访谈。形成的资料包括2558份有效问卷和32篇深度访谈记录,构成了颇为丰富的数据和资料基础。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加油工的劳动过程,以及相关制度、权力、关系、话语、意识形态的运作机制及影响,并提出了“嵌套劳动”和“做服务”两个核心范畴,力图以此概括加油工劳动的本质特征。

9.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4):挂靠制度·志愿者·卡车县

作者:传化慈善基金会公益研究院“中国卡车司机调研课题组”

出版时间:2021

本书为前三部《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的续集,共分三篇。第一篇探讨挂靠制度,分析了挂靠制度的历史、现状及日后可能的演变,揭示了挂靠企业和卡车司机各自的收益、风险和行动策略。第二篇为“志愿者”,刻画了公路货运业“公益天使”的志愿行为,特别关注其精神世界所展示出的志愿者的动机、困境与感动。第三篇“卡车县”描述了江西高安县域条件下公路货运业的基本状况,描绘了从个体卡车司机到大小汽贸物流商等各色“卡车人”的群像,并且试图借助社会学的综合性视角对其崛起和运作的基本逻辑加以解读。

10. 甜蜜的苦痛:乡村慢性病人的患病经历研究

作者:余成普

出版时间:2022

中国乡村居民易受关节炎、椎间盘疾病的困扰,且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正在快速上升,接近城市。本书结合既有的统计数据,系统梳理了中国乡村疾病谱近百年的变迁规律,提出慢性病的社会类型学,进而以一个村寨的民族志为基础,从疾病的解释框架、求医问药的实践和日常的道德生活三个面向展现了乡村慢性病人的患病经历。

11. 倾听暮年:李村老人日常生活实践研究

作者:仇凤仙

出版时间:2022

本书为案例研究,以李村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日常生活的理论视角,从李村老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切入,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来观察和分析农村老人如何主动建构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生活理性来适应变迁的社会,寻求生活的意义,建构自身的价值体系。本书有助于深入审视农村社会,并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经验资料。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推荐

近年社会学好书

1.秩序、失序与战争:社会适应与社会信任

作者:罗伯特·莱顿

译者:魏澜 纳日碧力戈

出版时间:2022

本书通过研究市民社会、社会关系的演变以及社会秩序的崩溃,重新审视了暴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借鉴人类学、政治学和进化论诸理论,本书为理解人类社会的稳定与不稳定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法。作者对当前“市民社会”这一概念提出了根本性的批判,认为理性行动是所有人类社会的特征,而不是启蒙运动后的欧洲所独有。本书的案例研究既包含了短期存在的非洲淘金热社区和英国的夜总会,也包含稳定的狩猎采集社会和农耕社会,将南斯拉夫、乍得、索马里和印度尼西亚的内战与小规模部落社会的战争进行了比较。作者认为,近年来关于暴力之进化价值的主张,误解了人类策略的复杂性,以及实施这些策略的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2.对话社会理论

作者:唐纳德·N. 莱文

译者:陈玲

出版时间:2022

本书是20世纪晚期杰出的社会理论家唐纳德·莱文生平最后一部著作。在书中,莱文将众多社会思想家聚集在一起,让齐美尔、韦伯、涂尔干、默顿与霍布斯、史密斯、孟德斯鸠、孔德、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以及皮尔斯、詹姆斯、杜威、麦基翁等实用主义者进行对话,去描述和分析对话社会理论。本书是莱文对社会理论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也是他一生研究工作的重要总结。

莱文用实例证明了用合作、和平的对话方式来研究社会理论是对社会问题进行理论探讨的一个高超技巧。他还通过有关法国启蒙哲学家、俄罗斯知识分子、弗洛伊德心理学、日本植芝盛平的合气道以及他自己在埃塞俄比亚从事的人种学工作的案例研究,阐明了对话模式的诸多优点。综合贯穿其终身研究的主题,如矛盾解决、模糊性及社会知识的不同形式等,莱文认为,尽管对话是社会学理论探讨的一个重要基础,它依然受到更具战斗力的、带来争议而非合作的话语形式的挑战与竞争,从而经常给理论带来停滞感,虽然世界一直在向前发展。

3.女士接力:美国变革者

作者:钱满素

出版时间:2022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如果有人问我,你以为这个国家的惊人繁荣和国力蒸蒸日上主要应当归功于什么,我将回答说:应当归功于它的妇女们优秀。”但几乎没有一部介绍美国女性历史的图书,《女士接力:美国变革者》填补了这一空白。

本书选取美国历史各个时期共9位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女性人物,以每章两万字左右的篇幅为这些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立传。她们创办学校、建立组织、公开演讲、推动立法、探索艺术、反抗权威......与所处时代女性固有的枷锁对抗,在各个领域都发出掷地有声的声音,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美国历史与文明的进程。这些荡气回肠的成长史,给当代追求独立的女性以深刻启迪:除了为人妻、为人母、为家庭主妇的三种惯有期待和角色之外,是否有其他可能性?她们终其一生、探寻答案、成为自己。

4.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

作者:毛利嘉孝

译者:耳田

出版时间:2022

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流行音乐既不是与资本主义进行对抗的东西,也不是什么独立于资本主义存在的东西,它是从资本主义制造出来的无用的、过剩的、废弃的事物中被创造出来的。它曾经是资本主义的副产物,而现代社会的讽刺之处,便是这种副产物现在逐渐改头换面,变成了主要产物。而在此之后,流行音乐扮演的角色仍然会不断持续发生变化。

本书循着音乐研究中经常缺失的政治、经济视角,自“流行音乐纯粹只是音乐”这样的观点中跳脱出来,从全面包裹着流行音乐的整体社会性脉络出发来对其进行重新思考。

5. 深度互联:如何在信息超载时代重塑社交健康

作者:朱莉娅·霍布斯鲍姆

译者:武力

出版时间:2022

在万物互联的信息科技时代,每个人都生活在由网络技术和社交网络主导的环境中,我们因此全面连接在一起,也因此处在一个关系过载时代。过度的社交给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危害,作者为我们的时代病症开出了良方,她提出了“社交健康”的概念和“社交健康六边形”的综合解决方案。所谓社交健康,是指我们在正确的时间与正确的人沟通正确的知识的行为,而社交健康六边形则是充分利用管理、沟通和第六感来应对知识、时间、网络带来的挑战。

社交健康六边形不仅可以应用在商业及公共领域,而且能有效解决个人工作和生活领域的问题。此外,本书汲取了健康学、行为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神经科学、管理学和社交网络分析领域的最新思想成果,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6.“女巫”: 不可战胜的女性

作者:莫娜·肖莱

译者:崔月玲

出版时间:2022

欧洲的猎巫运动曾为我们打造了某种令人恐惧的女巫形象:她们施行邪术,她们顽固不化,她们衰老丑陋……然而,这首气势磅礴的意识形态之诗遍布着厌女情绪的韵脚,其余风依旧浸染着当今世界对女性的评判。本书作者莫娜·肖莱为我们除去了掩人耳目的矫饰,她认为“女巫”是唯一通过自身来持有某种能力的女性原型,不因其他人而被定义。所以,作为这种力量的承继者,现代女性也可以独立生活,自然老去,掌控自己。

转自:“社会学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