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世界咖啡”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3/3/30 10:19:51  阅读:141 发布者:

人们很容易被自己的经验所限制,一个团体也很容易被既成文化或价值观所限制,同构型越高,越不容易产生新的点子。著名的“世界咖啡”就是其中一种问题解决的办法,这是一种创造集体智慧的培训方法,可以让参与者从个人风格、学习方式和情感智商所有这些我们惯用的评判人的方式的关注中解放出来,使人们能够用新的视角来看世界,让人们进行深度的汇谈,并产生更富于远见的洞察力。

自去年12月份至今年3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22---河南省市级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正是在这个项目中,北京教育学院余新教师和靳伟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这个模式,并在余新教授的指导下体验了这个模式的实操过程。

余教授的案例详情如下:

【主题】培训项目设计的核心要素及其逻辑。

【任务】对培训项目元素进行分类,首先要找出四个一级概念,再列出相应的二级概念。

【流程】

1.布置小组咖啡吧,确定桌长,领取二十三张要素卡片。

2.桌长组织本组围绕选题讨论,按规定时间排列项目设计的核心要素结构图。

3.桌长留下,其他成员记住小组观点分散到其他咖啡桌。

4.桌长热情接待、首先扼要介绍本桌观点,来宾介绍自己咖啡桌讨论结果、对新到咖啡桌成员发表观点,桌长记录、补充、完善。

5.桌长留下,其他成员第二次分散到不同咖啡桌,同上轮。

6.各桌于规定时间内回到本桌,再次集体碰撞、汇总,桌长分别向全班汇报本组观点。

“世界咖啡”小组活动流程图(

来自余新教授讲座)

【要求】

1.紧扣主题,杜绝跑题。

2.关上电脑、手机,一心一意。

3.每人积极发言、每次发言不超过一分钟,避免一言堂或者不发言的情况。

4.桌长负责组织、协调、记录、整理、介绍、汇报。

5.严格管理好时间。

6.声音不要太大。

7.每桌不超过七个人。

接下来,在余新教师的组织下,各小组“保持友好、愉快、轻松的心情,在分享中获得智慧与启迪!”

过程中我们几次想要请教一下余教授正确结果,余教授反复说,“结果不重要”。经过各组的探究和汇报分享,余教授在解读中宣布了结果。因为有了过程中对每个要素的反复探究,因此对于最后老师的解读听起来就很容易接受。现在想来,做足了过程,结果是可以瞬间被理解的。

最后,余教授带领我们一起总结了“世界咖啡”会议模式的原则:

原则一,设定情景(明确活动的目标、命名等);

原则二,营造氛围(舒适惬意的氛围);

原则三,聚焦问题(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原则四,充分参与(鼓励每位参会者的投入与贡献);

原则五,连接观点(接受不同观点,多角度看问题);

原则六,激发创新(连接不同角度,尝试新的解决方案);

原则七,分享总结(集体分享总结,展出智慧结晶);

体验结束了,引发了我很多思考。我一直在做迁移,想把活动迁移至英语课堂教学上。这个活动主要对象是不同认知、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群体,用到学生身上应该是可以的,表面看起来拥有相似背景的学生却又千差万别,也具备这个条件。立足自身的教学经验,个人认为这种形式可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因此,在和工作室成员研讨后,得出此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元素:

【主题】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选择与单元和课时相关的具体主题。

【目标】解决一个本节课最想要解决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任务,以问题形式呈现给各小组。

【类型】建议将这个活动定位为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第三层“迁移创新”类。学生要利用本节课所学去解决一个真实情境下的问题,属于输出环节。

【条件】需要学生理解本节课的语言知识,这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准备;需要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有顺畅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需要学生根据个人认知和文化在思维方面真正动起来去交流去碰撞。简而言之,就是指向核心素养,又源于核心素养。

【任务】按照“世界咖啡”的七原则(也可以称之为流程),创设课时或者单元情境,各小组开始发表和碰撞观点,以期产生最多的智慧。根据时间安排,建议小组内外交流控制在15分钟,最后的分享交流5分钟。

经过以上梳理,工作室成员、五十八中教研组长刘英老师进行了初步尝试,以整本书阅读教学典范英语8-10 Jem Stone Genie-the Crash故事梳理课为例。这本书主要讲述了JemPearl的阻挠,在准备飞行考试时不小心将老师变成蜘蛛,最后成功化险为夷,让读者感受Jem内心复杂斗争从而引发对自身成长优秀品质的思考。具体梳理如下:

【主题】整本书阅读。

【问题】每次谈到整本书阅读所学,同学们总是用一两句话概述,扩展不开,深度不够,角度受限。

【目标】通过“世界咖啡”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表达故事对自身的影响;通过衔接语的添加,提高学生组句成段的能力。

【类型】迁移创新类活动。

【条件】课前学生已进行泛读,了解故事大致内容,生词已处理,小组已组建,组长已选定,便签纸已发放。

【任务】

1. 在组长组织下,每位同学写下一句感受最深的故事感悟(1分钟),然后一起研讨出关联词和过渡句,组句成段(5分钟)。

2. 组员流动至其他小组,观摩学习他组的结论并观察其衔接语(4分钟)。

3. 组员回归,与组长一起二次碰撞小组结论,完善内容和衔接语,得出小组最佳的“组句成段”(5分钟)。

4. 各组长上台分享各组成果(5分钟)。

刘英老师一下课,就迫不及待跟我分享尝试的喜悦,还给我分享了上课的精彩瞬间以及学生作品,开心地说“上出了之前故事分析没有的效果”。同学们不仅得出了“诚实、守信、善思、勤学”这样的结论,还自然运用了“first, whats more, last but not least”这样的框架衔接语甚至添加了合适的名言名句。

隔着屏幕,我已经感受到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和经典故事带给学生的吸引力,照应工作室教学主张“探灵动课堂,享英语之妙”,这个“妙”,包含了学生思维的流动和学习英语的乐趣、方法,也蕴含了整本书阅读带给学生“学文化、启心智、达至善”的正向引导。这不就是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现吗?

初步尝试暂告一段落,我们感受到了“世界咖啡”活动模式在英语学科“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方面的应用,敬请期待刘英老师的具体案例。喜欢尝试新观念的章思睿老师准备接力,灵动英语写作课也在积极设计中。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运用“世界咖啡”时也要注意,每一种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它在课堂上的本质是小组合作下的问题解决,在使用之前必须从关键问题、组织氛围、学情分析、场地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至“应用实践”或者“迁移创新”活动中。一起尝试吧!

转自:“魏玮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