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爱的语言,成就你我”——山东省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工作坊读书会纪实

2022/9/21 14:41:55  阅读:162 发布者:

“爱的语言,成就你我”

山东省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工作坊读书会纪实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本次的读书活动由聊城团队组织。聊城团队的李春平老师815号就早早提前做好了安排!

819日,大家如约而至,来到直播间,进行每两周一次的读书活动!本次读书会由我们聊城团队的大咖徐婷老师主持!

分享内容

首先分享的是东营的吴秀美老师。

吴老师分享的精彩内容是: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生命的语言,也被称为“爱的语言”、“基于需要的意识”。非暴力沟通模式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不带评论的观察。它只是强调,我们要区分观察与评论。吴老师举例说明观察与评论的不同。

第四章讲的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体会与表达感受,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能捕捉到感受的细微差别,不论是强烈热忱的,还是微妙细腻的,就好像聆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感受是学习非暴力沟通的一个岔路口,决定了我们是走向豺狗模式还是长颈鹿模式。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需要区分感受和想法,感受的来源是身体和内心,它的性质是反应和体验,它更容易与人产生链接。

她又用亲身案例说明表达感受的重要性:暑假期间,经常要加班,带着两个孩子到学校,孩子有时惹急了自己,自己生气,并且斥责孩子。最近读了《非暴力沟通》,她一直在反思、觉察自己。观察:妈妈暑假经常加班,自己带着两个孩子,疲惫不堪,两个孩子自主游戏。感受:妈妈太疲惫了,所以有点生气,孩子觉得有些孤独无趣。需要:妈妈需要休息,孩子希望得到关注、爱和陪伴。通过非暴力沟通后,孩子变得懂事了,她顿时感觉到表达感受的重要性,孩子远比想象中更爱自己的父母。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爱的语言”,希望通过践行非暴力沟通能够遇到更好的自己,遇到美好的人生!

第二位分享的是来自于烟台的叶新燕老师。

叶老师分享的精彩内容如下: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特别的沟通方式,又称为“长颈鹿沟通”。提倡心怀善意的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表达中注重运用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四要素,同时,价值观有时会把我们引入“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这四种“异化的沟通方式”中。

第三章《区分观察和评论》,讲的是如何不加评论的、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第四章《体会和表达感受》,讲的是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感受。

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一、收获最大的地方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观察。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做出友善的回答。并且举例说明。

二、弄明白的问题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感受。并列举了几个惨痛的案例,有时候一句无意的话,就给了孩子无法承受的绝望。只有父母敞开自己,放下头脑的评判,才能保持对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持对生命的欢迎和敬畏,是走进孩子内心的第一步。

三、存在的疑问是,表达感受时的重点——“示弱”,适当的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大家往往觉得真实表达感受,会体现出自己的弱势,为了掩饰弱势,而选择更加盛气凌人。一些主观判定的语言,例如作为领导,为了得到习惯于用掩饰化的强势语言,却往往事与愿违,产生更多的沟通隔阂。

第三位分享的是聊城的王立军老师。

王老师分享的题目是“用心教书,用爱育人”。

首先他阐述,从拿到书以后,就很惊喜,对非暴力沟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说,良好的沟通是幸福的保障,行动暴力,语言暴力,冷暴力都会给人带来很大的伤害。并且他说,要用心去理解对方的真正的意图,不要带感情的陈述。然后又用了几个案例,比如劝孩子早睡,孩子玩手机等等,说到了母亲的示弱,可以让孩子改变认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王老师还说我们要看到孩子的需要,孩子们被看见了,他们的情绪才会被安抚。并且呼吁老师从书中走出来,在实践中践行所学的理论。

第四位分享的是德州的董雨阳老师。

董老师的分享的精彩内容是:

《非暴力沟通》三四章主要为我们观察和感受这两个要素。在阅读时给我感触比较大的是要区分观察与评论。在之前的工作生活中,我经常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尤其作为一名老师,会经常通过自己眼睛所看到的评价学生,而这些评价会让地位不平等,自己高高在上。观察与评论是相伴相生的,首先是留意发生的事情,其次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如果不去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还是刚才那个案例,尤其是在学生管理中,有很多常见观察与评论实例。比如,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一走进教室就发现张同学在打李同学,直接制止了他们,并且严厉指责小张打人不对。这就是没有经过观察而直接通过主观的判断进行的评论。

还有可能发生的,刚刚走进教室就发现两位同学在打架,一怒之下说不定就扯一嗓子:“干嘛呢,干嘛呢,这是菜市场吗?”进而可能对全班进行一场思想教育。作为老师或者作为家长,对学生或对自己的孩子,有很多人会觉得要压他们一截儿,“以大欺小”,这样才能“镇得住学生”,才方便我们的管理。有很多事情,先进行一通输出发泄了自己的情绪,再冷静下来了解事情经过时,才发现原来和我们想的不一样,他们其实没有做错,是因为自己没有观察或没有调查清楚就教训学生或孩子了。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好的时候能诚恳地向他们道歉,他们能够接受。但可能有很多时候,我们即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没有道歉,这样学生或者孩子就会觉得很委屈。

如果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可能就是另一番情景:老师首先先制止同学的打闹,然后第一时间询问打闹的原因是什么了解了之后再做出处理,而不是直接按着自己的理解进行处理。而之前我就会有这种武断的处理。通过阅读,我开始纠正自己的观念。观察一定是客观的,不是评论性的,是对事不对人的观察。如果我们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和评判性,比如在心里给这个学生“贴标签”,容易引起学生的反驳和攻击,使得沟通失败。而如实的准确的描述观察,更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良好沟通。

书中也有说,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却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做出友善的回答。这个观点我很认同,在工作中,有时候为了表述事情的严重性,以前我会随意使用,但现在已经很小心避免去使用了,希望你也能和我一样避免使用。如“总是”、“从不”等词语。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这句话,我觉得非常中肯,甚至具有哲理性。在日常教学与现实生活中,对待一个人或一件事,基本上都会以“有色眼镜”去观察,而不是放下心中的期望,只观察事实。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看一个人的言行,那么他的一切表现都是合理的。无论他说什么,无论他做什么,他都是基于自己的需求或内心的渴望,有什么样的需要,才导致了那样的感受,有那样的感受才导致了我们所看到的表现。因此,无论是观察还是感受,其实都需要注意到对方的需要。

每位老师分享完以后,主持人徐婷老师都会认真做出精彩的点评。

最后,徐婷老师邀请松梅老师做了最后的总结。松老师说,看到每个老师的精彩分享很感动。有的老师带孩子上班,真的很钦佩,并且还活学活用!她说,不光教育界,其他行业也都在读有价值的书。让我们都行动起来,认真读书,汲取营养,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好地做好服务!

转自:“初中心理健康山东特级教师工作坊”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