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的“议题”怎么理解?
2024/10/31 17:51:43 阅读:107 发布者:
思政课的新课程标准以“议题”的形式给出了各模块和单元的教学提示,倡导“议题式”教学,改变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倡师生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思政课的实践性和感染力。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部分,就提出了三个议题,以“为什么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为议题,领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以“中国为什么能”为议题,认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以“新时代新在哪里”为议题,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议题贯穿到整个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之中。
大家想过没有?议题怎么理解?它和问题一样吗?
议题与问题、主题、话题所侧重的方面不同,因此有所区别。《现代汉语词典》把议题定义为会议讨论的题目。也就是说提出的这个题目是可以讨论的,在“可以讨论”这个逻辑下,参与主体之间是平等的,体现了主体之间的平等性与互动性。这个题目是可以讨论的,那么这个题目就是这个活动的主题,所有的活动都围绕它展开,这个题目统领一系列活动。
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四种释义,分别是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关键、重要之点;事故或麻烦。我们所探讨的问题主要取自它的第一种释义,即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所谓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即有主体和客体之分,主体提出问题,客体进行回答,在教学中的这种互动能够帮助教师这个提问主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主题,有两个涵义,一个是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一个是泛指谈话、文件等主要内容。教学中所指的主题是指所教授内容的核心观点,即某一教学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展开,这一个主题起着统领所教授内容的作用,就教材而言,在思想政治教材体系中,四个模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就是这四本书的主题,每一本书内还有各单元主题,也起着统领单元内容的作用。教师上课时也会围绕某个主题展开,通过讲授,让学生明白这一主题下的知识点。
话题,谈话的中心。在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通过某一话题作为课堂导入来引出所要教授的内容,这个话题所涉及的内容大多与讲授的主题相契合或存在关联。
议题、问题、主题、话题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区别,但它们之间又存在联系。首先,不管是议题、问题、主题还是话题,它们都具有互动性,即必须要经过主客体双方的交流才能使得这一过程得以继续发生。这种互动性体现在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当然这种交流的开放性程度也有所不同,其开放程度由高到低排序大致为话题、议题、主题、问题,话题由于没有固定的程式,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因此开放程度最高,而问题则更侧重于对“答案”的追求,开放性程度相对较低。其次,议题与问题、主题、话题之间存在层次性。议题所解决的内容可以通过分主题的设置、问题的递进与话题的延伸来实现。议题可以统领问题、主题与话题,议题作为一种可以讨论的题目,它的题目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主题或者话题,并通过讨论来实现这一过程。在一个议题中,可以包含一个主题、多个问题和话题,并通过一系列的讨论来达到议题所要达成的目的。最后,议题与问题、主题、话题之间具有相容性。不管是议题、问题、主题还是话题,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指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议题、问题、主题、话题创设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探讨相关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情境中逐渐培养起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转自木子音教学随笔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