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记叙文写作时,总是感觉写不长,下笔干巴、空洞无物、苍白贫乏,自己觉得真是无病呻吟活受罪,老师觉得小气浅俗真难看。最后一致归罪于学习紧张,缺乏生活体验、没有时间读书。其实不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世界,都是在阅读里泡大的,每个孩子都是在爱的包围中成长的。只是他们不善于发现,写作时内心是沉睡着的,有经验的老师则善于唤醒他们内在生命的体验。
如何唤醒学生的个性体验呢?就是把生活搬上舞台,让学生再次表演一下曾经的自己,根据现在的水平和感受需要,重新设计剧情、设计台词。也就是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由无视生活,到重现生活,再到审视生活,心灵自然复苏,文章水到渠成。
举个例子,一次我看到有位同学作文里,写放学后妈妈来接她的故事,说实在的,在这位同学的笔下,这个故事叙述完整但太简单了,几乎看不到写作者自己的影子。于是我决定对这篇简单的记叙文进行改造。
第一步,在原来事件的基础上,加进新的情绪、新的“剧本提纲”:不愿妈妈来接我时的心情;真的没见到妈妈接我时的心情;最后还是见到妈妈接我时的心情。
为什么先要加进心理描写呢?因为要打动别人,必定要让别人看到你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还可以克服写作时无话可说的现象,生活是窄的,心灵世界是无限的。不是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辽阔的是人的情怀吗?
同学马上进入角色,写的很高兴、很投入,不像以前作文时很不情愿的样子。因为她觉得她现在是个舞台角色了,可惜演员也多是三流演员的,她交来的作品也有不少毛病:一是描写不够具体,用词抽象,比如生气、难为情;比如后悔、失望;比如愧疚、激动。心情本身是抽象的,要学会把心情与一种或几种相近的事物链接起来,让其成为你心情有形的载体。如:我心如刀割;我好空落,空落的内心只剩下一滴酸涩。二是描写单向化,不仅要写心理的纵向变化,还要关注横向联系,写周遭别人的表现,否则行文就狭窄了。如,看到一家家低声笑语地走过,我突然感到,在这样的夜晚,我好空落。
第二步,在不同的心情下,加进新的景物描写序列:不愿妈妈来接我生气时的景物;孤身一人回家时的景物;又遇见妈妈时的景物。
同学写了不少,写到花草、树木、月色、夜风等等,但同样也有不足:一是用词笼统,物象概念范围过大,多用集合类的名词,满篇是花怎么样、树怎么样的,其实景物描写中名词概念要越小越好,显得生动、可信。如:说“野蔷薇”就比只说“花”好,说“苦楝”就比直说“树”更生活化。二是语言缺乏情绪色彩和修辞色彩,个性不足。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人的心境决定了眼中景物色彩的明暗和差别,不同的心境必然有不同的审美效果。再就是写任何景和物,都要力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喻其形、拟其品方为高格。
第三步,在不同的心情和环境下,回忆三段与“接我”相似经历的生活往事:家庭生活、教育中,妈妈吃力不讨好的片段;我不开心,叛逆顶撞妈妈的片段;我第一次离开妈妈身边时的片段。
同学叙述这些记忆碎片很拿手,我也不作文字上要求,但留下一个任务,从这些片段和“放学后妈妈来接我”这一情节的比较中,你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悟到了什么道理,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并进而提取这句话里的关键词。同学多想到“母爱”一个方面,这是自然的事情,但我进一步引导要学会辩证全面地看问题,我说我想到了四句偈语“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这四个片段里有“爱”,更有“忧”啊。
第四步,前面都是准备阶段,到这里就是最重要也最自然有趣的一环了。我引导同学拿出最初写的简单的叙事片段,作为结构框架,开动脑筋把前面准备的这么多内容,有选择的填放进去,选择的标准就是能体现“忧与爱”这个中心。当填放差不多了,我要看看选择是否合理、摆放是否合理,顺便指导一下铺垫、过渡、呼应、线索等等结构方面的知识。最后,再要求以“忧与爱”为题目完成一篇成品作。这样,一篇较为复杂的记叙文就算完成了。
请看下文,它是我们这位同学改造后的文章:
忧与爱
在这世界沉睡的时候,校园门前,那架野蔷薇下,依然满是忧心忡忡的来接孩子回家的家长们。
我的目光下意识地寻过去,清泠的月光下,却没有发现那熟悉的身影,我竟一时怔憧,收起嘴角一丝疲惫的笑意。
妈妈也曾经是这行列中的一员。她没什么文化,也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表达自己。是位普通的工人,年过四十,却明显长得比较着急。她个高,手大,一双脚也生得大。她遇人常爱说手大、脚大的人是操劳的命。
果然,她真爱操劳。这不,我家离学校这么近,只需过条马路。但她竟也担忧不已,也学着别人,夜里守着校门来接我。每次她迎上来,给我一个激励的微笑,我却挤不出笑容。高三紧张的学业和夜晚冰凉的气息仿佛冻结了我的感官。直至昨天晚上,在回家的路上,我坚决言明不让她来接。
学校的铃声渐渐在身后隐去,夜归的路上,只剩下黑的幻影和蔷薇的绽放。夜色深沉,天空像飞燕草般的深深海蓝,孤独的枝桠在风中颤抖,抖落一树岑寂。
看到一家家低声笑语地走过,我突然感到,在这样的夜晚,我好空落,空落的内心只剩下一滴酸涩、一份歉意。此时妈妈在家里该是如何的忧心与不安呢?
爱之深,忧之切,我却没能理解。
想来高三的一年,妈妈真的默默地为我做了很多,却并没有得到我和爸爸的赏识,哪怕是一点认可。
爸爸是个颇自负的人,爱自作聪明的人。在别的家庭里,孩子的成绩波动能给平淡的日子晕开层层涟漪,但在我,却总是逗出雷霆之势。我的一直低迷不扬的成绩常使爸、妈担忧不已,但他们表现出来的方式截然不同。妈妈是默不作声,爸爸是把内心的担忧变成怒火,全发到妈妈身上,怪罪她从小没有教育好孩子。
每当此时,妈妈脸上总现出孩子般的怯弱和不安,她的眼睛就紧紧地跟随着爸爸,央告似的。所以每次的忧伤在妈妈那儿就变成了双倍。
其实,她一直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爱这个家。她不太懂我的学习,就尽力地在生活上关心我;她不善揣摩我的心思,就胡乱地给我添乱。我要高考了,她就连夜去赶包粽子,说是能考中;十趟八趟地跑商店,挑选绿色的衣服给我,说是能录取(谐“绿”音)。当她做了这些,脸上散发着小女孩般雀跃的笑容,暗暗得意时,我和爸爸却都嘲笑她。这么一个“艰难”的人,竟也在我枯燥的书房里,努力侍弄起几盆花草,想诗意一下,最终却被爸爸给不屑地扔了。
母亲为我的高三,忍受父亲的抱怨,忍受我的冷落,一直以她理解的方式传递着她内心深深的忧与爱。一直以她理解的方式伴着我。
昨天,还听爸爸说,高考来临,她为了我已向单位请了一个多月的假了。
就在这一刻,整个世界般浩大的暖意撞入我的内心。我心满满的,不再空落。母爱就像这路边疏条纤枝、横斜披展的野蔷薇,不经意处叶茂花繁、清香四溢!
上帝不能亲临每一个人的身边,所以造就了母亲。
然而,我看着时间像钢丝勒紧年轮,鬓云已从妈妈头上升起。妈妈,你沉默的爱,我懂,请你不要再为我担忧,也不要让我为你担忧啊!
妈妈,你陪我一晚,我会陪你一生!
当我抬起泪眼,见到那正在楼下密密的蔷薇花前徘徊的熟悉的身影。我赶忙跑上去,迎着那双急切的眼睛!
转自师有所思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