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025届新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计划

2024/9/24 9:25:21  阅读:1 发布者:

一、引言

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部编写的全新教材,以及响应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高三语文组在新的学期里,将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应试能力为双重目标,全面展开教学工作。我们将借助新教材的优势,紧密结合高考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

二、指导思想

(一)核心思想

贯彻党的立德树人核心目标,深刻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精神,围绕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大核心素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水平。

(二)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评析

2024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甲卷、新课标卷、新课标3套高考语文试卷。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切实将高考语文试卷打造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鼓励青少年立鸿鹄志,练真本事,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知识基础,提高思维品质,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坚持铸魂育人的思想定力

1.以党的创新理论培根固本

2.以爱国主义精神育人润心

3.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德修身

4.以平等对话呵护青少年成长

激发科学探究的创新活力

1.弘扬追逐梦想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重视培养思辨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品质

3.鼓励综合的和开放的学习方式

增强语文学科的实践动力

1.聚焦语言运用,回归语文学科本位

2.强化教考衔接,促进教学提质增效

三、学情分析

新高三学生经过高中两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语文学科知识和鉴赏能力。但两年的学习也让学生出现了较大的两级分化。同时,高考评价体系的变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强调对学生真阅读、真理解、真感悟、真表达的要求,因此,在高三的学习中,虽然时间紧张,内容繁重,但依然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素养的培养。在一轮复习中稳扎稳打。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

1、加强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本事是高中语文课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我们不能因为过去有过分强调语文工具性的偏颇,就否定或削弱语文课的工具性,就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审美与情感的感悟和熏陶上。教学中,要加强积累,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名句名篇的积累、阅读鉴赏方法的积累上、表达交流本事的积累等,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个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本事和语感。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功能,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必须的审美本事和探究本事,提高人文素质,发展健康个性,构成健全人格。

2、重视诵读,改善古诗文教学。

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因为这部分资料,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是思想资料、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文质兼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这也有利于培养文言语感。对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发展简况等知识,也需要引导学生经过阅读教材,切实掌握。

3、加强联系,提高写作能力。

教材的写作部分,既注意吸收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经验,又体现了21世纪对高中生写作的要求。应当明确高中学生从事写作文必须做到的几种基本要求:包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研究不一样目的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资料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同时,应当进行记述、说明、描述、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本事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实用写作本事,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五、一轮复习策略

1.要注重利用教材,做好教考衔接。

因为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材中的主干就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像一些文言文、诗歌、文学常识等就是完全考察教材中的内容。而对教材加以熟悉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

2.理清知识系统。

这有利于同学们明确复习的目标,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并在答题时更好的寻找解题依据。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和文言文知识系统等。而小系统就是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第一轮复习时要有意地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

3.要明确语文学科的特点,调整心态。

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成绩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这就要求学生要调整好学习的心态,不能因为短期内成绩没有提高而放弃。只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学习时多加些细心和耐心,成绩的提高就会指日可待。

4.做好针对性练习。

要根据不同的题型做专项训练,这种训练更加有针对性,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更牢固的掌握这一知识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再进行整合练习,这样做会事半功倍。

六、工作计划

1. 教材解析与课程设计:我们将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解析部编版新教材,梳理每个模块的知识要点,明确教学目标。同时,我们将根据高考考纲,设计出一套科学、系统的授课计划,确保每位教师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

2. 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我们将按照设计的课程计划,严谨实施每一堂课。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我们将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集体备课、理论学习、观摩研讨等。

3. 考试分析与教学质量评估:我们将定期进行考试,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试卷将按照高考的题型和难度进行设计,并对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找出教学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改进措施。此项工作将持续整个学期。

  

本工作计划旨在为高三语文组提供一个全面、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我们将以部编版新教材为依托,结合新课程标准,注重教考衔接,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应试能力。同时,我们将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并制定风险管理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障碍。在新的学期里,我们期待着与学生们共同进步,共同迎接高考的挑战。

附:

教学进度计划

考点复习

课时

含作文用时

晨读背诵积

负责人

语言文字运用

42

用时5周,6月底-8月初结束。(剔除放假时间)

选必下文言文挖空训练(4篇,用时2周)

作文素材积累。


正确使用词语

6

辨析并修改病句

6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

选必中文言文挖空训练(4篇,用时2周)。

作文素材积累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4

语言连贯与简明得体(含排序、补写)

6

句式运用与语段压缩

4

选必上文言文挖空训练(6篇,用时2周)。

作文素材积累

句式变换及表达效果

4

句式仿写与语句扩展

4

图文转换

4

现代文阅读I   信息类文本阅读

18


选必上古诗文背诵

作文素材积累

信息的理解与推断

4

用时2周,8月后半月。

行文思路与技巧的分析

2

信息的整合与比较

2

信息的迁移与应用

2

应用类文本阅读与整本书阅读

8

古代诗文阅读



选必中古诗文背诵

作文素材积累

文言文阅读

36

落实文言文实词的含义用法

5

用时四周,整个9月。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的含义用法

2

掌握五种文言句式

3

掌握文言断句的技巧和方法

3

理解 常见的文化词语的含义

3

概述文意

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4

从三个方面决胜主观简答题

3

文言文综合训练

8

古代诗歌鉴赏

20



古代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3

用时2周多,1020号左右完成。

选必下古诗文背诵

作文素材积累及作文范文阅读

古代诗歌的形象

3

古代诗歌的语言

2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4

综合选择题和对比鉴赏题

4

名句名篇默写

4

现代文阅读П 文学类阅读


用时3周,11月中旬前完成。

文学类.小说阅读

22

概括小说的情节结构

3

分析环境描写

3

赏析小说形象

6

鉴赏语言与文体特征

6

探究小说的标题与主题

4

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

 

 

18

用时2周,11月底完成。

语基、综合默写小练习

作文素材及范文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3


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

5

理解词句含义,赏析语言艺术

6

探究标题内涵与情感意蕴

4

文学类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8



现代诗歌的形象

2

用时1周,12月上旬。

语基、综合默写小练习

作文素材及范文

现代诗歌的思想情感

2

现代诗歌的语音

2

现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2

文学类阅读.戏剧阅读

4

用时1周,12月中旬.

语基、综合默写小练习

作文素材及范文

考点一  把握冲突,赏析人物

2

考点二 赏析戏剧的语言艺术

2

文学类阅读选择题专项突破

6

用时3周,12月下旬—1月上旬。

文学类比较阅读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18

文学类比较阅读

6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乡土中国》相关知识汇整及训练

12

一轮综合训练及模考试

18

用时3周,1月底完成。

备注:1.实际教学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转自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