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知识问题化、问题任务化和任务探究化教学策略

2024/8/26 9:58:28  阅读:20 发布者:

教师通过知识问题化、问题任务化和任务探究化的策略,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知识问题化:教师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发现、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任务化:任务的设置要源于生活,具有层次性,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任务探究化:设计开放性问题,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知识的自我建构。

一、知识问题化,既是课堂的开端,也是课堂的主线。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通过思维的主动性来实现的,知识问题化是操作和实现思维主动性的有效策略,它可以培养学习者对问题的发现、认知以及解决能力,实现其对所学内容持久深入的理解。

具体做法:

1.根据学习目标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通过教师的理解、挖掘、重组、生成、转变为探究性的问题;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旁栏思考题等资源;

3.变教师“教知识”为学生“找知识”;

4.问题要有针对性,方向性;

5.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要让学生不看书不行,看书不仔细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不行。

二、问题任务化,是通过合理的运用任务驱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首先任务的设置要来源于学习和生活的真实世界,尽可能提供“真实”的、“生活”的学习情境和活动。在实际教学中选择源于学生的生活,超越常规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其次任务的设置要有层次性。

具体做法:

1.一方面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

2.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多元智力理论、发展性理论以及新课程的实施,都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任务设计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层制定任务的内容,使学习内容力求丰富、开放、弹性化,做到保底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品尝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

3.最后适当考虑将学生的交流和评价作为任务设置的组成部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非常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对学习成果的评价。通过交流、讨论和评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操作性任务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和互相学习的意识。

三、任务探究化,是导纲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

设置开放性的问题目的是转变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定式,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具体做法:

1.列举题、演示题、实验题、分析题、讨论题、探究题、写作题等,尽可能多设计具有主观性的题目;

2.探究主题要围绕学习目标来定,选择重点或者关键内容进行探究性设计;

3.探究主题要能促使学生利用旧知探究新知,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

自兴春教研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