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刷题不如过课本

2023/8/17 11:30:35  阅读:37 发布者:

做教考衔接不能只重“形”而不重“神”

每到一轮复习季,我都会收到很多一轮复习该刷什么题的问题。说实话,这类问题对我来说最难回答,因为我最反对的便是语文刷题,因此,我直言:“在非必要或者被迫的情况下,我一般不会讲除高考题和教育部命制的联考题之外的其他题。”

听完我的回答老师一般都会纳闷:“不讲其他题,那乔老师你上课一般都讲些什么。”

我说:“在讲高考题之外,我一般会带着学生做阅读,再就是一遍一遍地过课本。”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认为,至少对语文这个学科来说,刷题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我倒不反对刷题这个行为本身,对于数理化学科来说,我觉得刷题是一条非常有必要的学习途径,数理化学习就是做题,而且教育部经常发文,反对的也是“机械刷题”,反的是“机械”,而不是“刷题”。

但是,对于语文来说,我觉得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因为学科和学科是不同的,在备考中,有些学科需要重点思考的是怎么考,而有些学科需要重点思考的是考什么。

比如说对于数理化来说,强调的就是怎么考,因为数理化的知识是固定的,是“明牌”,牛顿三大定律,放之四海而皆准,在哪里都是三大,一定会考,断不会给你闹出个“中国特色”来。

所以,对于理科来说,在考什么是固定的时候,“怎么考”就是需要着力研究的了,“刷题”,就是在研究“怎么考”。

而语文不一样,语文可能是所有学科之中,最“暗牌”的那一个,因为语文“考什么”很暧昧、很模糊、很笼统,在教育部发的语文“必备知识”的说明文件中,居然能出现多个“等”字,(这在其他学科极为罕见!)而我认为,一般有了“等”字,就等于说了没说,因为谁知道你“等”的背后到底有些什么你要考的我却准备不到的!

教育部含混不清,语焉不详,那么对于民间来说,就更为混乱。因此,语文学科的名师数量,要比其他学科的数量多很多,张三说这个是方向,而李四说那个是趋势,听的人昏头转向,云里雾里。

因此,语文学科真的很难教。

但是,难教我们也要硬着头皮教,谁叫我们是教语文的呢?(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在这种极端混乱的情况下,我觉得,研究语文究竟考什么,真的很必要,而研究的起点和抓手,我觉得也唯二,那就是高考和课本。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高考是终点,我们做应试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通过高考,取得一个好分数,虽然提高素养,培育精神也很重要,但是这些都是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而课本是起点,不管怎么说,我们上课总要教课本,而学生在高中三年,主要学的也是课本,断不能弃课本与不顾,舍本逐末,去热衷刷什么三流题目。

这么说来,既然起点固定,终点也一定,那么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工作,就应该“扣其两端而竭焉”,为学生在这个起点和终点之间,搭建起一条路径来。怎么搭建呢?我觉得有三个点非常重要:

1. 注重课本内在知识体系的整合和梳理。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教考衔接,不是简单的联系教材,而是本质上的回归学科》(点击查看文章),高考和教材结合,一般不是简单机械的结合哪篇课文哪个作家,而是对一个知识点进行结合,如去年文学类文本考《支队政委》,结合的就是不是作家王愿坚,而是“虚构”的这一小说要素,因此,做一轮复习,最重要的是把曾经学过的单篇课文连缀成篇,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这是做教考衔接的第一要务。

2.注重对于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研习任务的解读。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写过文章,《如何用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研习任务搞一轮复习》(点击查看文章),纵观这两年来的高考题目,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都是来自上述课本内容的“摇身一变”,如去年北京卷的《学习今说》,今年新高考一卷的“故事力量”,题目原型都是来自于课本原话改编,而这一部分内容,恰恰是日常教学中,师生最容易略过不读的地方,所以必须要重视起来。

3.注重强调教材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考衔接,不是简单的课本照搬。我们在做教考衔接的时候切忌机械粗暴,期待教材上写个“一”,高考就考个“one”,这是不可能的,高考也不会简单到这个程度,因此,在做教考衔接的时候,最重要的,便是注重知识的迁移、转化、运用能力,去切实研究知识在课本和高考中是怎么变的,在变的环境下我们学生应该怎么去用,这样,才是真正意味上的教考衔接视野下的一轮备考。

转自:“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