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百年征程,百年奋进,做新时代接力人”——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导学案

2023/8/16 10:38:05  阅读:42 发布者:

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导学案(教师)

单元主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习任务群: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单元学习目标:

1.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或查找相关历史书,写出百年发展中的一些重要时刻的重要事件,并且准确说出本单元作品中事件的发生年代及大致背景。

2.结合文本,了解开幕词、回忆录、新闻的文体知识。

3.默读6篇课文,能独立对本单元所有文章进行结构梳理,划分层次。

4.准确找出《长征胜利万岁》中几处场面描写并描述特点,能较全面地说出《大战中的插曲》里的信件含义与目的、并能说出至少2点必要性,在对两篇文章的对比中分析出事件的不同意义及后面蕴含的不同革命情怀。

5.品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文章中在用词、句式方面的表现力。

6.通过梳理与概括,认识“将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融为一体”这种写法的好处,学习《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事写人以言见人这两种人物通讯常用的写作手法,并在两篇文本的对比中,明确通讯与消息的不同之处。

7.品味《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一文中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句子,并学习阐述其表达效果。

本单元设计框架:

主题:“百年征程,百年奋进,做新时代接力人”

任务一:回溯百年历史,追寻先辈印记

1课时:历史背景

任务二:走近经典作品,明文体理结构

2-3课时:文体知识、结构梳理

任务三:各家作品各有长,撷取精华为我用

4课时:《长征胜利万岁》和《大战中的插曲》比较阅读

5课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中语言在用词、句式方面的表现力

6-7课时:《别了,“不列颠尼亚”》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比较阅读

8课时:《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中的语言赏析

任务四:代代皆有荣光在,我辈时代接力人

9-10课时:总结活动

课前学习任务单:

在阅读本单元文本的过程中,请注意以下字音的读法和成语的用法。

我们可以在文中标一标,早读读一读。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明确字音。

召开(zhào   勉强( miǎn qiǎng   妥协(tuǒ xié  

复辟(     警惕(      侮辱(wǔ rǔ 

2.解释词语。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永垂不朽:是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长征胜利万岁》

1.明确字音。

巍巍(wēi wēi  熙熙攘攘(xī xī rǎng rǎng    运筹帷幄(wéi wò   

寒噤(jìn      长途跋涉(bá shè

2.解释词语。   

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久别重逢: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互诉衷肠:形容相互之间诉说对对方心底里的感情,通过诉说,大家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恨之入骨:意思是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

拍手称快:拍着手说痛快。多用来形容正义伸张、公愤消除时大家高兴满意的样子。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运筹帷幄: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

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

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大战中的插曲》

1.明确字音。

井陉(xíng)     殒命(yǔn    兵戎相见(róng     辗转(zhǎn

孤苦伶仃(líng dīng)     颠簸(diān bǒ)  襁褓(qiǎng bǎo)      幡然(fān)      无辜(

2.解释词语。   

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

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翻山越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外地生活。

兵荒马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现象。

来龙去脉: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友好。

兵戎相见:发生武装冲突。兵戎,指武器、军队。

《别了,不列颠尼亚

1.明确字音。

紫荆花(jīng  掩映(yǎn   世人瞩目(zhǔ

2.解释词语。   

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形容人或事非常重要。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明确字音。

盐碱(jiǎn    鲜血(xuè      抡着(lūn      淤塞(yū sè     跋涉(bá shè   部署(shǔ      颤抖(chàn    噙着(qín     巍然(wēi

2.解释词语。   

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不辞劳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白帐子猛雨:雨下得又密又猛,好像天地间挂了白色的帐子。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神情自若:指神情态度十分自然,神情态度仍和原来一样。

泣不成声: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1.明确字音

巍巍(wēi 庚子(gēng 荆楚(jīng   肆虐(    坚如磐石(pán

遏制(è 铆足(mǎo   夯实(hāng  凛冽(lǐn  屹立不倒(

脊梁( 淬炼(cuì     诠释(quán  罹难(     疟疾(nüè

溯源( 谆谆(zhūn  沉疴(      不骛(   挑衅(xìn

2.解释词语

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坚如磐石:像大石头一样坚固。形容不能动摇。

审时度势:研究时机,估量形势。

屹立不倒:指像山峰一样高耸挺立。比喻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披荆斩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谆谆告诫:恳切耐心地劝告。

沉疴积弊:拖延长久的重病;难治的病。

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百年征程,百年奋进,做新时代接力人“

任务一:回溯百年历史,追寻先辈印记

1课时

学习目标: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或查找相关历史书,写出百年发展中的一些重要时刻的重要事件,并且准确说出本单元作品中事件的发生年代及大致背景。

学习活动一: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或查找相关历史书,完善下图中华民族奋斗历史年代尺的绘制。

学习活动二:

用一句话概括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中华民族的百年奋斗历程。

如:从被迫开门到主动走出去,从自卑迷茫到自信坚定,中华民族用血汗与坚韧迎来了一个真真正正属于中国人的崭新时代!

学习活动三:

阅读本单元的6篇作品,在文本和注释中寻找线索,明确每篇的写作时代,并在年代尺上的相应年代插上“红旗”,并在红旗旁标上对应篇目。

 

学习活动四:

关于前5篇作品中所叙事件的时代背景,你了解多少呢?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你最熟悉的,和小组同学介绍。每组推选一名介绍得最精彩的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

《长征胜利万岁》

1934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1936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大战中的插曲》

百团大战

名字由来

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三个阶段

1940820日至19409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

1940922日至1940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

194010月上旬到19411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性质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井陉破袭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战线拉到太长,各种战略物质紧缺,由此日本采取了“以战养战”方略,加紧对沦丧区矿产资源的掠夺。井陉煤矿就是日本掠夺我国煤炭资源的最大阵地,当时的井陉矿是我国三大煤矿之一,而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矿区有铁路直通正太铁路,往东可迅速出击石家庄,往西据守娘子关天险,最重要的是源源不断为日寇提供燃料。1940820日,百团大战正式开战,井陉煤矿成为八路军首要攻占目标。此次破袭战不但打击了日军,解放了3000旷工,还彻底毁灭了井陉煤矿,即使日军运来全部设备重新安装开工,恢复生产至少半年,这对物质本已十分紧张的日军是个极大打击,起到了釜底抽薪作用,被华北日军形容为“挖心之战”。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黑暗的旧中国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亿万劳苦大众成了新中国的主人。 为筹建新中国,组建新的中央政府,毛泽东提议召开一次开国盛会,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这次会议于194992130日在北平召开9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六千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别了,“不列颠尼亚”》

19977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

196412月份,新华社为了摸清河南受灾情况,穆青派记者周原去受灾最重的豫东采风。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原来到兰考县,了解到焦裕禄的事迹,并深为震撼,随后,穆青带着新华社记者周原、冯健等人抵达兰考再次深入县乡基层、群众和干部中采访,掌握了第一手真实材料。在耗时一年又两个多月采访、座谈、写稿、改稿,七易其稿后,19662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随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感动全中国!

【相关记载】

民国31(1942)年:

“大旱,赤地千里,土地荒芜,作物枯败,兰封出外逃荒七万余人,河南三百万人在灾荒中丧命。”

自咸丰五年(1855)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百多年,有63座村庄被黄沙埋掉。《兰考县志》

“旧时兰考,久无故地,洪水一来,县官就会拎着大印到处逃避,跑到那里,那里就是县衙。”

《兰考县志》

课后练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别了,不列颠尼亚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任务二:走近经典作品,明文体理结构

2-3课时

学习目标:

1.认真阅读开幕词、回忆录、新闻的文体知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其主要特点的梳理。

2.默读课文,能独立对本单元所有文章进行结构梳理,划分层次。

课前阅读材料:

文体知识

开幕词

一、基本概念: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

二、主要特点:宣告性和引导性。不论召开什么重要会议,或开展什么重要活动,按照惯例,一般都要由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致开幕词,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标志着会议或活动的正式开始。

三、主要内容: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文体结构: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①标题: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二是前边再加上领导人姓名;三是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作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

②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

③正文: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宣布开幕之类的话。

主体一般包括: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但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

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回忆录

一、概念:

散文的一种,用叙述或描写的方式追记自己或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回忆录的篇幅有长有短,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特点:

1)真实。真实记载人物的经历和观感。

2)广泛。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联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3)突出。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事件要典型,有代表性,其他人物也要有个性。

三、分类:(根据记录方式的不同)

(1)亲笔回忆录: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回忆录的主人公亲笔撰写个人回忆录。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内容也不求完备。

(2) 口述回忆录: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回忆录的主人公没有亲笔撰写,而是采用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等方式完成的回忆录。

新闻

一、概念:也叫消息,是指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二、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倒金字塔结构)

1)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

2)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主体: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

扩展和阐释;

4)背景:新闻发生的历史因素、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

以暗含在主体中。

5)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交代事件的结果,它依内

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学习活动一:认真阅读上面的文体知识,独立完成下列表格。

 

学习活动二:阅读文本,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写作逻辑: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宣布会议开幕。

第二部分(第2段):介绍会议性质。

第三部分(第36段):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第四部分(第712段):指出“站起来”的中国面临的新形势,以及保障胜利果实和加快建设的方法及作用,并表明必然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第五部分(第1316段):结束语,用充满感情的四句话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赞扬,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和自强,以及对本次会议必将圆满成功的喜悦。

 

 

 

 

《长征胜利万岁》

写作逻辑:时间顺序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8段) 红四团到达了陕北吴起镇。

第二部分(第9-22段)毛主席智慧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回击二马骑兵的吴起镇战役。

第三部分(第23-46段)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发表讲话,总结并宣布红军长征胜利。

 

 

 

 

 

《大战中的插曲》

写作逻辑:以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逻辑顺序为线索,采用倒叙的方式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 引出战争中的插曲

第二部分(第2-3段) 交代照顾两个日本小女孩的起因。

第三部分(第4-6段) 照顾两个小女孩,随后妥善护送返乡,并交代了一封写给日本军官的信。

第四部分(第7-10段) 交代写信的原因。

第五部分(第11-15段) 交代救助日本小女孩这件事儿的结果和影响。

 

 

 

 

 

《别了,“不列颠尼亚”》

写作逻辑:时间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导语(第1段) 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港,标志着英国对香港管治的终结。

第二部分:主体(第2-10段) 叙述了中央关于香港政权交接的一系列仪式。

第三部分:结语(第11段) 叙述英国对香港管治的开始与结束。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写作逻辑:小标题以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品质进行分类,整体按照时间线索进行安排。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7段) 介绍了兰考县的三害,以及焦裕禄带来的希望。

第二部分(第8—16段) 焦裕禄率领的调查队经历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部分(第17—27段) 焦裕禄处理灾情的具体工作。

第四部分(第28—36段) 焦裕禄忍着病痛开会、工作,最终病情加重离开了工作岗位。

第五部分(第37—62段) 焦裕禄病危、临终前对兰考县的牵挂以及他的离世。

第六部分(第63—71段) 兰考人民对焦裕禄的悼念及兰考人民发扬焦裕禄精神,完成了遗志。

 

 

 

课后练习: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

1.为它取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

2.在文本上,找出该则新闻除标题外的其他四个要素,做好批注。

3.一句话说说这篇新闻的写作逻辑。

原标题:海王星冲日、“木星合月”等天象将亮相9月天宇

新华社天津831日电(记者周润健)天文预报显示,火星经过毕星团、婚神星冲日、中秋满月、木星合月、海王星冲日、木星冲日等天象将在9月天宇扎堆上演。(导语)

(主体)

  首先是冲日天象。所谓冲日是指地球运行轨道外的其他行星或小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送子女神婚神星、海洋之神海王星和太阳系的大个子木星将相继冲日,迎来观测的最佳良机。

97日,婚神星冲日。在此前后10多天的时间里,只要天气晴好,天黑以后,(背景)借助星图,感兴趣的天文爱好者使用双筒望远镜或小型天文望远镜有望在茫茫天宇中寻觅到婚神星的踪影。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说。

917日,海王星冲日。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在此前后10多天中,(背景)有兴趣的天文爱好者借助天文望远镜,再辅以星图,有望目睹到这颗淡蓝色星球的风采。杨婧说。

927日,木星冲日。作为肉眼最容易观测到的天体之一,木星以色彩斑斓的条纹深受观星族们的喜爱。冲日前后木星距离地球最近,也最明亮,整夜可见。本次冲日前后,木星亮度可达-2.9等,异常醒目。杨婧说。

除了冲日外,木星还会在911日与近乎一轮满月上演木星合月天象。大部分时间里,木星是天空中仅次于金星的第二亮星,即使在皎洁的月亮旁边也能与之争辉。届时如果天气晴好,感兴趣的公众可在11日晚面向东南方天空,用肉眼欣赏这幕星月竞辉的浪漫画面。杨婧说。

太阳系的另外一颗行星——火星会在9月上旬从毕星团的北边经过。(背景)毕星团是金牛座中一个巨大的疏散星团,星团中橙红色的红巨星毕宿五散发着迷人的光芒,“率领”毕宿一等众多亮星,组成了一个大大的“V”字形,代表金牛座的“脸”。“这期间,火星与毕星团均在午夜之前升起,后半夜都可以观测。”杨婧说。

这个9月,即将迎来中秋节。(背景)“今年的中秋月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最圆时刻出现在9101759分。届时只要天气晴好,从傍晚开始,人们就可以欣赏这轮‘分外明’的中秋满月,尽情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杨婧说。

任务三:各家作品各有长,撷取精华为我用

4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快速浏览《长征胜利万岁》,找出文本中的几处场面描写,并能准确描述特点,尝试概括表达方式。

2.通过齐读《大战中的插曲》里的信件,能较全面地说出这封信的含义与目的,并能说出至少2点其必要性。

3.在对这两篇文本的比较中,分别说出至少3点长征和救助日本孤儿的意义,概括出其中蕴含的不同革命情怀。

学习活动一:

知识链接: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长征胜利万岁》一文中,作者运用具体的场面记录了长征胜利这一重大历史时刻。请梳理文中几个重要场面,并完成下表。

场面记录

场面特点

表达方式

红军长征到达北上抗日根据地(陕北吴起镇)

 

欢乐热烈

 

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呈现场面,营造历史氛围。

(突出抒情,即便在叙述议论时也常含有浓郁的情感,无不让人感受到长征精神对人的感召力量)

 

吴起镇战役取得胜利

 

紧张有序

 

开全军干部会议

 

激动兴奋

 

【技巧点拨】如何写好场面描写

①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

②要写出气氛。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

③写场面要有顺序。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

学习活动二:

请齐声朗读作者写给日本官兵的信,并思考:

1.这封信包含了几层含义?目的为何?

共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层

揭露并强烈谴责了日军侵略中华的暴行,痛斥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第二层

指明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倡导的的人道主义精神;

第三层

提出希望,希望日军与中国士兵齐心合力,谋求解放,谋求和平。

目的

在打仗的过程中,还要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以宣扬和平和人道主义精神。

2.这封信占了很大篇幅,将其删除可以吗?

明确:不好。①给日本军写信是“大战中得插曲”这一故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删除,就损害的了故事的完整性。②这封信是聂荣臻主张在战争中重视对敌人开展政治工作的体现,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表现聂荣臻的形象以及其政治、军事思想和主张。③信中提到的“国际主义之精神”是对文中所说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补充与佐证,保留信件原文有利于宣扬和展示八路军奉行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④后文有两个小女孩送交给日军后日军表示“很感谢”的“回信”,这一内容与下文写战后日本人民和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反省和悔过形成有机关联。删除信件后,没有前文的这些铺垫,后文的叙述就会显得比较突兀。

学习活动三:对比阅读

1.意义的不同

概括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意义:

①创造了历史

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②长征是宣言书

宣告了红军战略转移取得了成功,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③长征是宣传队

它向11个省内大约1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④长征又是播种机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⑤证明了党的领导能力

只有跟着共产党中国革命才能取得成功。

概括救助日本孤儿这件事的重要意义:

影响了美穗子的为人,美穗子成为了一个淳朴善良的人。

赢得了当时日本士兵的心。救助日本小姑娘这件事,体现了八路军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由于八路军的人道主义精神,很多被俘的日本士兵都愿意留在八路军二方,帮助八路军,为反战作贡献。战后,他们回到日本,成了宣传和平友好的重要力量。

让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认识到了自己的罪行,并真诚地忏悔。八路军救助日本小姑娘的故事通过媒体的报道,在中日两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因为这件事认识到了侵华战争的罪恶,纷纷以各种方式表示歉意。

树立了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加深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日本旧军人的一个组织称赞聂荣臻是活菩萨,日本人民写信、送礼物,赞扬八路军的人道主义精神,表达了他们对中国人民的美好祝愿。

2.情怀的不同

文章

革命家

革命事件

革命家情怀

 

《长征胜利万岁》

 

毛泽东

邓小平

杨成武

 

长征胜利

革命乐观主义

革命大无畏精神

(长征胜利的不易和自豪之情)

 

 

《大战中的插曲》

 

聂荣臻

抗日战争(百团大战)

革命人道主义

(伟大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是对外的一种包容。)

 

课后练习: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题目。

乡村教师

刘慈欣

沿着省城那条宽长的大街,他向火车站走去。城市的霓虹灯开始发出迷人的光芒,就在这个不属于他的世界里,他慢慢地回忆起自己不算长的一生。

他这条命很大一部分是另一位乡村教师给的。他爹妈死得早,那所简陋的乡村小学就是他的家,他的小学老师把他当亲儿子待。那年,放寒假了,老师要把他带回自己的家里过冬。老师的家很远,他们走了很长的积雪的山路,当看到老师家所在的村子的一点灯光时,已是半夜了。这时他们看到身后不远处有四点绿荧荧亮光,那是两双狼眼。老师折下一根粗树枝,挥动着它拦住狼的来路,同时大声喊着让他向村里跑。当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村子,然后同几个拿猎枪汉子去接老师时,发现他躺在一片已冻成糊状的血泊中。老师在送往镇医院的路上就咽了气,当时在火把的光芒中,他看到了老师的眼睛,他读懂了那牵挂,记住了那牵挂。

初中毕业后,他放弃了在镇政府里一个不错的工作机会,回到了这个举目无亲的山村,回到了这所乡村小学。前不久,教委出台新政策,取消了民办教师。当他拿到教师证时,很高兴,但也只是高兴而已,他不在乎什么民办公办,他只在乎那一批又一批的娃们。他所在的山区,是这个国家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穷不是最可怕的。记得那是好多年前了,搞包产到户,村里开始分田,然后又分其他的东西。对于村里唯一的一台拖拉机,大伙对于油钱怎么出机时怎么分配总也谈不拢,最后唯一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是把拖拉机分了,你家拿一个轮子他家拿一根轴……再就是两个月前,有一家工厂来扶贫,给村里安了一台潜水泵,考虑到用电贵,人家还给带了一台小柴油机和足够的柴油,但人家前脚走,村里后脚就把机器都卖了,连泵带柴油机,只卖了一千五百块钱,全村好吃了两顿,算是过了个好年……一家皮革厂来买地建厂,什么不清楚就把地卖了,那厂子建起后,硝皮子的毒水流进了河里,渗进了井里,人一喝了那些水浑身起红疙瘩,就这也没人在乎,还沾沾自喜那地卖了个好价钱……没有文化,人们都变得下作了,那里的穷山恶水固然让人灰心,但真正让人感到没指望的,是山里人那呆滞的目光。

他走累了,就在人行道边坐下来。他叹了口气,唉,又想起秀秀了。

秀秀是本村唯一没有嫁到山外的姑娘。他和秀秀好过两年多,但后来,村子里一些出去打工的人赚了些钱回来,和他同岁的二蛋虽不识字但脑子活,去城里干起了挨家挨户清洗抽油烟机的活儿,一年下来竟能赚个万把块。前年回来待了一个月,秀秀不知怎的就跟这个二蛋好上了。秀秀没上过学,但自小对识文断字的人有好感,这是她同他好的主要原因。但二蛋的一瓶廉价香水和一串镀金项链就把这种好感全打消了,“识文断字又不能当饭吃。”秀秀对他说。虽然他知道识文断字是能当饭吃的,但具体到他身上,吃得确实比二蛋差好远,所以他也说不出什么。秀秀看他那样儿,转身走了,只留下一股让他皱鼻子的香水味。

和二蛋成亲一年后,秀秀生娃儿死了。成亲办喜事儿的时候,二蛋花了三万块,那排场在村里真是风光死了,可他怎的就舍不得花点钱让秀秀到镇医院去生娃呢?后来他一打听,这花费一般也就二三百,但村里历来都是这样儿,生娃是从不去医院的,所以没人怪二蛋。后来他听说,比起二蛋妈来,她还算幸运。生二蛋时难产,二蛋爹从产婆那儿得知是个男娃,就决定只要娃了。于是二蛋妈被放到驴子背上,让那驴子一圈圈走,硬是把二蛋挤出来,听当时看见的人说,在院子里血流了一圈……

想到这里,他长叹一口气,笼罩着家乡的愚昧和绝望使他室息。但娃们还是有指望的,那些在冬夜寒冷的教室中,盯着烛光照着的黑板的娃们,他就是那蜡烛,不管能点多长时间,发出的光有多亮,他总算是从头点到尾了。

他站起身来继续走,没走了多远就拐进了一家书店,城里就是好,还有夜里开门的书店。除了回程的路费,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以充实他的乡村小学里那小小的图书室。半夜,提着那两捆沉重的书,他踏上了回家的火车。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追叙的方式,将他在乡村中耳闻目睹的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落后愚昧现象真实地再现出来,令人震惊。

B.他不是“叹了口气”,就是“长叹了一口气”,这些描写表现了主人公在回想往事时无比沉重的心情。

C“盯着烛光照着的黑板的娃们,他就是那蜡烛”,由现实的烛光而联想到像蜡烛一样的乡村教师,构思巧妙。

D.小说将秀秀的分娩与二蛋妈的分娩进行比较,将两代妇女的遭遇进行对比,意在突出秀秀还算是相对幸运的。

2.小说结尾写“他”拐进了一家书店,这一安排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有助于塑造主人公热爱读书、重视知识的乡村教师形象。

从情节上看,第一段写他在街上走,之后的情节是主人公回忆往事,这样既前后呼应,使情节一贯自然,也丰富了小说的情节与内容。

从主题上看,有助于表现乡村的落后面貌需要用知识去改变的主题,也预示了乡村改变、发展的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重要情节和段落作用的能力。

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结合他站起身来继续走,没走了多远就拐进了一家书店分析可知,他清楚地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结尾拐进了一家书店这一情节的描写,有助于塑造主人公热爱读书、重视知识的乡村教师形象。

从情节上看,小说的开端沿着省城那条宽长的大街……回忆起自己不算长的一生,写他在街上走,然后中间情节是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结尾他站起身来继续走……”,情节上前后照应,一贯自然,也丰富了小说的情节与内容。

从主题上看,他想到这里,他长叹一口气,笼罩着家乡的愚昧和绝望使他室息。但娃们还是有指望的,那些在冬夜寒冷的教室中,盯着烛光照着的黑板的娃们,他就是那蜡烛,不管能点多长时间,发出的光有多亮,他总算是从头点到尾了,虽然村民的愚昧无知让他窒息,但是他认为娃们还是有指望的,故拐进了一家书店这一情节有助于表现乡村的落后面貌需要用知识去改变的主题,也预示了乡村改变、发展的希望。

2D【解析】D.“意在突出秀秀还算是相对幸运的分析错误,是突出农村人的愚昧导致了女人悲惨的命运。

5课时

学习目标:

在个人大声朗读中,思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中语言在用词、句式方面的表现力,能准确说出部分称呼语、修饰词、强调词的作用,同时能清楚地辨别判断句、反问句、排比句、祈使句、转折句并准确说出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学习活动一:

假设今天是你站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现场,你将代表主席向600多位会议代表朗读这篇开幕词。

请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开始你的发言。

要求:完整展示朗诵段落;朗诵时要有感情,注意重音、停顿、抑扬的处理;说明如此运用朗诵技巧的理由。

学习活动二:

根据朗读重音、停顿、抑扬的处理,思考文本语言在用词、句式方面的表现力。

1.称呼

    

    

人民

 

 

表明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我们

拉近了讲话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讲话的号召力与说服力。

2.用词

  

   

  

“渴望”“英勇”

修饰语

使表达饱含情感

“绝无”“从来”“从此”“必然”

强调词

表明强烈态度和坚定信念

3.句式

   

  

  

“我们的会议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判断句

对会议顺利召开的成就感及展望祖国未来的自信与期待

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

转折句

突出人民斗争的力量,激励人民继续奋斗

“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

 

反问句

强化表达了作者的革命豪情与建设热情,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排比句

 

集中阐明胜利必须的条件,增强语言气势

全文最后四句

祈使句

慷慨铿锵,令人感动

课后练习:

近日来,有同学在走班时将吃过的食品包装、用过的餐巾纸等垃圾扔在所坐位置的桌面、抽屉、地面,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而你也深受其扰。

请你写一封信,用以劝诫全体同学杜绝此类行为。300字左右。

要求:

1.按照书信体的格式。

2.需出现称呼语、修饰词、强调词,每种至少一次。

3.需使用判断句、反问句、排比句、祈使句、转折句中至少三种句式。

6-7课时

学习目标:

1.准确找出《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的场景描写和背景材料,认识“将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融为一体”这种写法的好处。

2.在小组合作中,梳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主要事件和人物语言,学习以事写人以言见人这两种人物通讯常用的写作手法,准确归纳人物精神。

3.将《别了,“不列颠尼亚”》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进行对比,说出至少两点它们分别作为通讯与消息的不同之处。

学习活动一:

1.主体部分共有10个自然段,在这10个段中,描写了哪些场景?

2.作者客观报道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的同时,也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并说明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完成下表:

时间

场景

背景材料

430

末任港督降旗仪式

每一位港督离任都举行降旗仪

440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插叙港督府

615

举行象征英国管制的告别仪式

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45

港岛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插叙156年前英国占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

子夜时分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

040

“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

好处:对事件做了必要的补充,使得每一仪式都显示出历史的跨度、厚度,使得文章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历史与现实的纵向对比、现实与现实的横向对比,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体会到政权交接仪式的现实意义。虽然作者并不直接发表评论,说出仪式的历史意义,但情感和评价暗含其中。

学习活动二:

1.“以事写人以言见人是人物通讯常用的写作手法。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明确文章写了哪些具体事件,记录了人物哪些个性语言,从中总结人物精神。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课上交流。

段落结构

具体事件

个性语言

人物精神

 

引子 

初到兰考就忙于了解情况,观察灾情

正面塑形: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是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目标坚定,不畏艰难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带领县委班子深人一线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

正面塑形: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 

亲临一线,身先士卒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带领兰考人民全力抗洪救灾

 

正面塑形:

“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心系群众,忘我工作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身患肝癌但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工作 

 

正面塑形: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

“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谈你们的情况吧,我不是来休息的。”

 

热爱群众,不惧病痛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

 

患癌住院但依旧关心兰沙丘 考人民  

正面塑形:

“你回去对县委的同志说,叫他们把我没写完的文章写完:还有,把秦寨盐碱地上的麦穗拿一把来,让我看看!”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他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兰考人民

 

侧面衬形:“我们的好书记,你是活活地为俺兰考人民,硬给累死的呀。困难的时候你为俺贫人民 农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

 

肉体虽死,精神永存

 

2.这篇通讯记录的时间是自焦裕禄到兰考上任的1962年冬天,到焦裕禄去世一年左右的1965年,前后约四年;记录的空间覆盖兰考全县90多万亩土地、120多个大队,还有焦裕禄人住过的医院。时间长度加上空间跨度,涉及的事情必然很多。作者是如何选取、组织材料呢?

1)文中的材料都是围绕焦裕禄的精神、品格精心选取的,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红线。

2)不同的材料凸显出不同的主题,共同服务于彰显焦裕禄精神这样一个核心主题。

3)以时间为线索,将新闻材料精心串联起来。

4)选取的都是典型事件。符合典型材料“典型性;真实性;独特性;感染性;”四个特征。

学习活动三:通讯和消息的比较

知识链接——通讯与消息的相异之处在于:

从题材上说,消息选材范围广泛,通讯选材较严,它一般只报道有意义的、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实;

从内容上说,消息通常只作概括、简要的报道,通讯不但要告诉读者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而且还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从结构形式上来说,消息通常要遵守一定的格式,按照导语、主体、结尾、背景材料等几个部分来写,通讯往往根据写作对象不同而采取灵活多样的结构;

从表达方式上说,消息以叙述为主,较少用描写、议论、抒情,通讯则多种表达方式综合使用;

从语言上来说,消息要求简洁、明了,通讯则要求生动、形象;

从时效性说,消息要争分夺秒,耽误了时间就丧失了新广价值。通讯则不像消息那样严格,同一题材的内容,往往是先发消息,后发通讯。

阅读上面关于“通讯”与“消息”的不同之处,将《别了,“不列颠尼亚”》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进行对比,选择其中两个角度,结合文本说说这两篇课文是否体现这样的差异。

言之有理即可。

课后练习:

我们又经历一次军训的洗礼。在那几天中,随着时钟的摆动,一件件事情接连发生。

A层:请你以学校记者小记者站记者的身份,模仿《别了,“不列颠尼亚”》中“将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融为一体”的写法,写一篇消息类的新闻稿,并在全班同学面前播报。不少于400字。

B层:请你以学校记者小记者站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消息类的新闻稿,并在全班同学面前播报。不少于300字。

8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快速浏览《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准确地为每节内容拟定小标题。

2.在默读和朗读中,品味文中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句子,并选择三例,详细阐述其表达效果。

学习活动一:

参考《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请给本文九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拟小标题。标题可以从文中引用或提炼,也可以自己概括。

明确:

引子: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 “我们挺过来了!”

(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的镜子

()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是最有说服力的文明标尺

()对抗疫魔,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

()增强忧患意识,破除沉疴积弊,永远都是进行时

()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

()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

学习活动二:

本文在叙述中使用了很多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句子,还使用了一些名言、诗句和格言式的句子。每人找出三句进行赏析,说明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用做批注的方式,写在课本上。

提示:可从修辞、情感、句式、用词、结构等角度展开赏析。

示例:

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稳若泰山,源于根基坚实如铁。

批注:采用对称句式,指出抗疫能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原因在于党带领人民上下一心,奋起战斗;比喻手法的运用写出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信任与赞扬,语言富有诗意又饱含作者情感。

②“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恩格斯)

批注:引用恩格斯的话强调团结的力量和作用,高度赞扬中国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风,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名言的使用使得文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批注:采用大量诗句诠释抗疫期间中国人民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诗何使用丰富、充实了文章内容,使得文章更具内涵,一连串的排比增强了话声势,给人一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

反思,是面对灾难的应有态度;改变,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回答。

批注:采用格言式的句子,对疫情给予中国人的启示进行了总结与提炼,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课后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子的成熟就像一场声势显赫的庆典,在一系列的铺垫中开始频频亮相。饥饿之中的期盼和高温之下的煎熬,把农人们关于夏收的心情调动到了极点。“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无数次急切地观望抚摸之后,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车子后而是浑身憋足了劲的男人和女人。好钢要使在刀刃上,好镰要使在割麦上,好汉得走在麦趟上。麦地是庄家人的战场,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前倨后躬,弯腰伸臂,刀光过处,一片齐刷刷的麦子顺势倒下。橙黄的麦地就像毁于蚁穴的长堤,在片刻之间开始出现残缺,一行、一块、一片,大有风卷残云的架势和撼天动地的气概。能割的割,不能割的捆,捆好后就往场里搬运。那些肩不能挑、手不能割的老太太和小孩子,不是端着茶杯满地找人,就是在收过的麦地里捡拾那些被遗漏的麦穗。麦秆刺啦的声音,车子咯吱的声音,老人训斥晚辈、孩子哭闹和年轻人打情骂俏的声音,交响乐一样,在高温的天空里喧嚣起来。

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浑身憋足了劲的农人推着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

原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装有农具的辘轳车赋予了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人们收获的渴望和迫切的心情。

原文先写车子,再写人,符合观察者视觉的先后顺序,富有镜头感和画面感。

原文将农人具体为男人和女人,与下文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相呼应。

2.2021山东济宁市高二第一学期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先说房屋的防寒装置吧,北方的住屋,并不同南方的摩登都市一样,用的是钢骨水泥,冷热气管;一般的北方人家,总只是矮矮的一所四合房,四面是很厚的泥墙;上面花厅内都有一张暖坑,一所回廊;廊子上是一带明窗,窗眼里糊着薄纸,薄纸内又装上风门,另外就没有什么了。在这样简陋的房屋之内,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象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呜呜在叫啸的西北风。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围障,而从风尘灰土中下车,一踏进屋里,就觉得一团春气,包围在你的左右四周,使你马上就忘记了屋外的一切寒冬的苦楚…… 

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屋外窗外面的西北风,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案:从句式看,原句使用倒装,强调了冬天屋里的温暖让作者无比眷恋。原句使用修饰语呜呜”“在叫啸等,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北平的冬天寒意逼人。原句能更好承接上文,在简陋房子里感受到暖意;同时引领下文,西北风的强劲带来的满身灰尘。

(共4分。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缓缓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的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山中余韵袅袅。我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

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鼓响起来了。这时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面,看到逐渐光明的鼓楼里站着一位比丘尼,身材并不高大,与她前面的鼓几乎不成比例,但她所击的鼓竟完整地包围了我的思维,甚至包围了整个空间。她细致的手掌,紧握鼓槌,充满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飞舞游走,姿势极为优美,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击鼓,不禁痴了。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拂面轻柔;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者归家的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

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鼓声有时候很绵密,接下来有点儿和缓,仔细听,有时高亢有时轻柔,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分)

答案:

1)原句使用短句,运用排比,句式灵活,具有节奏感和音律美;(句式、修辞及效果)

2)原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格,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鼓声的沉醉及内心的震撼。(修辞及效果)

3)原句语言典雅,与后文风格一致。(语言风格)(每点2分,需自圆其说,答对答齐2点得4分)

任务四:代代皆有荣光在,我辈时代接力人

9-10课时

学习目标:总结

活动一:制作“百年征程,百年奋进”2022年国庆纪念专刊

要求:

1.需包含以下四个板块内容:

一、开天辟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

二、改天换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完成兴国大业

三、翻天覆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

四、惊天动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实现强国大业

2.各版块的文体自选(散文、诗歌、演讲稿、综述、评论等),每个版块字数不多于900字。

3.需要配图。可整体配一两张,也可每板块配一张。

4.小组交流合作,完成撰稿的准备和设计工作。

要求:(1)确定专刊的大标题、配图;(2)确定各个版块的位置、版面大小;(3)明确分工;(4)小组合作填写活动分工单”,并在自己所负责的版块负责人一栏签名。

专刊版块

内容概述

文体

负责人

一、开天辟地




二、改天换地




三、翻天覆地




四、惊天动地




配图


活动二:编写“家乡的英雄”素材集

很多革命先辈和英雄模范为了人民为了理想信念无私奉献、英勇牺牲,他们的事迹却并不广为人知,你的家乡也许就有这样的英雄。以班级为单位,参观访问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革命历史遗迹,或者查阅资料,搜集、积累相关素材。

请收集至少3个英雄的素材,并为每人写100字以内的事迹简介和不少于50字的人物评论(尽量使用整句,或整散句结合)。

全班汇集素材,编辑成册。

活动三:写作

材料一:在我们党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材料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1421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这是我国首次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白皮书。白皮书中,中国青年向全世界青年发出了四点全球行动倡议: 1.坚持向美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 2.展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3.为国家发展进步奋斗担当。 4.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使命,作为即将成为新时代使命的“接力者”,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你有哪些感触与想法?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课后反思

对照左侧学习目标,看看自己是否达成目标,给自己打分。

100%完全掌握:A   

80%-99%掌握:B

60%-79%基本掌握:C

低于60%掌握很不够:D

 

课后反思表

填写人:                日期:

学习目标

打分

未达到A 的原因

如何改进

改进后打分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或查找相关历史书,写出百年发展中的一些重要时刻的重要事件,并且准确说出本单元作品中事件的发生年代及大致背景。





辨别开幕词、回忆录、新闻,说出它们的主要特点。





能独立对本单元所有文章进行结构梳理,划分层次。





准确找出《长征胜利万岁》中几处场面描写并描述特点,能较全面地说出《大战中的插曲》里的信件含义与目的、并能说出至少2点必要性,在对两篇文章的对比中分析出事件的不同意义及后面蕴含的不同革命情怀。





品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文章中在用词、句式方面的表现力。





通过梳理与概括,认识“将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融为一体”这种写法的好处,学习《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事写人以言见人这两种人物通讯常用的写作手法,并在两篇文本的对比中,明确通讯与消息的不同之处。

 





品味《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一文中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句子,并学习阐述其表达效果。

 





 

转自:“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集”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