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六条路径,给提炼核心概念“指个明路”

2023/8/8 15:29:05  阅读:41 发布者:

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设计与以往最大的差别在于增加了核心概念。如何有效提取核心概念?本文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了六条核心概念的提取路径,其中前三种是自上而下提取,后三种是自下而上提取,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基于核心概念的单元教学。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 掌握有效提取核心概念的六条路径

自上而下的三条提取路径

大概念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来提取,这种提取方式对教师精准把握大概念的能力、根据学情等实际教学情况具体化大概念的能力,以及确定教学中的重难点的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1

从课程标准中提炼

首先,可以从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部分来提取大概念。“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指明了“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核心素养。

另外,也要配合课程方案进行解读,课程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就是总体的素养目标,培养目标指出了育人的总体方向,可以进一步细化为跨学科的大概念。

比如课程方案中的“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和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具备全球化时代所需要的交往能力”可以进一步提炼为:

“对同一问题,每个个体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团队合作就是要充分融合不同的观点,从而产生集体的效应”(设计阶段中合作的大概念)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通过任务的合理分解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提升作品的质量”(制作阶段中合作的大概念)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则给出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素养目标。通过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提炼出比较高位的学科大概念,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是大概念。

“课程目标”则是与学科核心素养相配套的素养目标,素养目标一般来说更为具体,教师也可以从中提炼出大概念。

如从“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中,可以引申出大概念"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常常体现在语言表达、形象塑造和情感共鸣上”等。

其次,可以从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来提取大概念。课程标准给出的课程结构有助于我们统览整个年段的教材,从而梳理大概念网络,而具体给出的课程内容则有助于我们总结中观单元的大概念。

如《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将必修课程分成了“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模块,并给出了每个模块的()概念,如“分子与细胞”这一模块的()概念有“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可以说课程标准为我们理解大概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勾画出了整体的教学愿景,对形成大概念网络起着引导性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提取具体的单元大概念时,还需要作进一步的选择、修改、细化或整合,使大概念更适合于单元教学。

2

通过教材分析提炼

首先,可以从“单元起始处”来提取大概念。“单元起始处”最为常见的就是“单元导读”。大部分教材都有单元导读,而单元导读里有大量线索。

有一些教材的单元导读会联系真实生活,并且对将要学习的单元内容作总体阐述,比如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的单元导读是:

“在许多大型的文艺比赛中,统计评委的评分时,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三峡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如果我们获得大坝下闸蓄水前后8个地点的水位海拔,我们可以用什么统计量来说明大坝下闸蓄水后长江出现‘高峡出平湖’的景象?本章将学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和标准差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对数据的作用有更多的认识,能够对统计的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通过这一单元导读,可以知道本章主要学习的是平均数、标准差等数据值。而通过与真实生活关联,可以进一步提炼出“不同类型的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对统计结果作出描述”这条大概念。

有一些教材的单元导读会阐述对单元内容的理解,从中可以直接提炼出大概念。

如统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读: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不同的区域中。在这些区域里,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有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着眼于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无论生活在平原还是山区、沿海还是内陆、草原还是荒漠,不同区域的人们都根据各自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创造着独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着眼于不同区域的人文特色,每个区域的社会生活,都是展现这个区域人文特色的橱窗。透视典型区域的社会生活,在领略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欣赏世界各地的人文风貌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不同区域中人们的生活状况与地域环境特点的密切关系”

可以提炼出“不同区域中人们的生活状况与地域环境特点密切相关”这一大概念。

其次,可以从“单元结尾处”提取大概念。最为常见的就是“单元小结”,比如高中生物教材的单元会直接总结大概念。

如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的单元小结写道:

“从系统的视角看生命世界,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由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形成、维系和运转都是以细胞为基础的,因此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科学要研究各个层次的生命系统及其相互关系,首先要研究细胞”

同时它也给出了素养目标,如:

阐明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进而认同生物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初步建立系统的观念,尝试以系统观认识生命世界;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认同科学发现的基本特点:重视观察与实证,需要归纳和概括;

科学的发现依赖于技术的进步;

科学理论的建立往往要经历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探究中不断深化这些认识,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探究,审视他人的研究过程和结论。

这些与本单元导读中的本质问题“为什么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而多细胞动植物必须依赖各种分化细胞的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为什么细胞的形态各异,但却有着大致相同的基本结构?为什么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形成了呼应。

3

从专家思维中提炼

大概念是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因此,专家思维也是大概念的直接来源。不过,与前面所说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不同的是,专家思维没有固定文本,需要教师通过阅读相关的著作、论文,或者听讲座、网络搜索等方式去找寻和提炼。

因此,大概念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学素养和学科素养。如果我们要求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那首先教师也要像专家一样思考。

常见的包含专家思维的资源,首先是史类,包括科学史、数学史、文学史、艺术史等。因为这类文本常常揭示了知识的来源,数学概念、科学原理、文体、流派等的产生过程就包含了专家思维。

并且因为“史”通常梳理了一条时间线,所以通过“史”我们能更好地了解问题与问题、概念与概念、文体与文体以及流派与流派之间的关系。

如从“最早的分数是整数倒数,要了解小数的意义,可从分数的意义着手。分数的意义可从分割及合成活动来解释,当一个整体(指基准量)被等分后,再集聚其中一部分的量称为‘分量’,而‘分数'就是用来表示或记录这个‘分量’。当整体被分成十等分、百等分、千等分等时,此时的分量就可以使用另外一种记录的方法,也就是小数”中,可以提取大概念“小数是在十进制下一种特殊的分量”,并且从这段数学史中也可以梳理出“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关系。

其次,著作论文类。著作论文会深入某个话题或问题进行探索和阐述,因此,会有一些深刻的观点,包含了专家思维。新近的著作论文会提供最新的学科进展,有助于更新认识,提炼大概念。

同时,著作论文也能清晰地提供专家思维的框架,比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证类论文一般都是由“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讨论”“研究结论”组成的,体现了专家研究的过程,从中可以提炼出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大概念。

“科学探索是由问题引发的,同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核定继续探索的目标,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得到研究结论”“科学研究是学术共同体的持续性行为,前人的研究在结论和方法上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基础,而我们的研究也将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等。

最后,科普读物类。由专家撰写的科普读物也反映了专家思维,而且科普读物常常比较贴近人们的生活,体现“真实性”。因此好的科普读物中也能反映专家思维。

比如,布莱森所著的科普读物《人体简史》里就有所体现:

“最重要的是,我们演变出了一颗迥然有别于其他灵长类的头颅。我们的脸是扁平的,没有明显的凸出拱嘴。我们有高额头,用以容纳令人佩服的大脑。烹饪带给我们更小的牙齿和更精致的下巴。在内部,我们的口腔缩短,是以有了更短、更圆润的舌头,还有位于喉咙下方的喉头。无意中,我们身体上部解剖结构的变化使人类获得了一种独特的能力,能发出语音片段,清晰地说话。走路和说话可能是相辅相成出现的。如果你是一种狩猎大生物的小动物,交流能力显然是一项优势。”

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生物体的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等大概念。

自下而上的三条提取路径

教师也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来提取大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将具体的案例或小概念正确地上升为大概念是主要难点。为此,提取者需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教学经验反复思考,同时考量更多其他的案例和小概念,从而探索更上位的、更能显示专家思维的最佳大概念。

1

通过生活价值提炼与校准大概念

大概念具有生活价值,是打通学校教育和现实世界的桥梁。因此,我们也可以以生活价值来校准大概念。

比如,我们曾经和数学教师们研讨过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的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一单元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到了六年级还有一个单元也讲规则和不规则体积的计算。

在讨论中我们突然意识到,其实在生活中人们很少计算面积和体积,无论是规则还是不规则的。于是,我们问教师们,“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算面积和体积?”教师们发现,可能只有装修房子买家具和材料时会用到。

我们以布置家具为例,家具都是三维立体的,谁知道自家的床是多少立方米或者床面是多少平方米呢?教师们都表示没有算过,这是因为在真实生活中,床的长度和高度都是相对固定的,一般成年人的身高都在1.5米至1.8米长度范围内,因此床的长一般在2米左右,高一般都是0.3米左右,而只有宽度是可变的,一般有1.2米、1.5米、1.8米三种尺寸可供选择。

再回想我们生活中各种物品,基本都是讲尺寸,比如60cm×60cm的垫子,530mm×290mm×370mm的盒子等等,而不讲具体的面积或者体积。所谓的尺寸就是关键的维度,只不过前面床的例子抽取的是一个维度,而垫子和盒子抽取了两个或三个维度。这里就反映了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思想。

而且,同样的东西在不同情境下抽取的特征和维度都不同,比如我们铺瓷砖时,一般考虑地砖的长和宽,但如果是运瓷砖,就要考虑它的长、宽、高,以及它的重量。一般大卡车装瓷砖时都不会装满,因为要考虑瓷砖的重量,以免下面的瓷砖被压碎。这就是从生活价值的角度来发现大概念。

2

通过知能目标提炼

知识和技能目标也可以向上提炼为大概念。我们以往所说的“知能目标”实际上就是我们讲的专家结论。专家结论与专家思维也是关联的,因此,知能目标与大概念本身存在关联。

“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的知能目标可以上升为“单位是将整体转化为部分,使之可测量和可比较的统一工具”的大概念,这一有关单位的大概念不仅可以用于毫米的认识,也可以用于对米、厘米的认识,甚至突破长度测量,用于面积、体积、时间等测量的认识。

而且,这条大概念不仅适用于精确计算,还可以扩展到估算。估算的精度取决于以什么作为单位,如估算一版报纸的字数,可以以“一篇文章”为单位,也可以以“一段”为单位或以“一行”为单位。

因此,当我们将知能目标提升到大概念,也就获得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对原有的知能目标认知也就更为深刻,甚至可以纠正一些有偏差的知能目标。

比如,在学习“说明文”单元时,知能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这里的基本说明方法就涉及到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但在具体教学时,教师有时觉得很难辨析这些方法,比如到底什么叫列数字。

以《太阳》这篇文章为例,其中“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这里的“十个”“一亿五千万千米”“一个”都是数字,但只有“一亿五千万千米”是列数字。为什么呢?教师们一开始解释说,只有当这个数字是指具体描述长度、宽度等时,才叫列数字。

如果按照“只有描述长度才是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这一标准,那么“唐朝延续了289年”里的“289年”可以说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但如果写“唐朝(公元618~907),就不是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了,因为“618”和“907”只是两个年份,而不是描述长度。这就是机械地理解列数字这种方法的结果。

事实上,这个知能目标应提升到大概念:

“说明文要科学地帮助人们了解一定的事或物,因此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说明方法的目的有所区别,如列数字等方法是为了更为精准地表达,而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则是为了更为具体生动地表达,是将陌生的事物熟悉化”。

如果按这个标准来看,我们就能判别“唐朝(公元618~907)”也是列数字的方法,而且比“延续了289年”更好,因为前者更加精准。

3

从学习难点中提炼

学习难点有两层涵义,一层涵义是从近期来看,在学校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或困难。

教师们可以有意识地收集真正的难题(不是偏题),并且分析学生为什么不会做或做错,因为不会做或做错就说明学生不理解,所以往往可以通过深剖学习难点发现大概念。

比如,学生有时解不出题是因为他们不善于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只有当题面中明显提示时,学生才会用。也就是说,学生只是机械地将数形结合作为一种工具,而没有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因此,从这个学习难点出发,要让学生理解数形结合的大概念,从而使他们具有自觉进行数形结合的素养。即:

“‘数'与‘形'反映了事物两个方面的属性。数形结合结合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既可以‘以数解形’,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同时也可以‘以形助数’,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某种关系”

又如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的学习难点往往在于以汉语的习惯来表达英语。学生很难理解英语的时态、从句、语序,他们会习惯于讲I very much like it(我很喜欢它)

对此,要让学生理解大概念:

“语言是一定区域的人们在漫长的交往历史中形成的沟通媒介,它是约定俗成的,因此语言既有相对固定的用法,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变化”。

也就是说,学英语很大程度上就是要熟悉英语不同于汉语的表达结构,包括语序、时态和固定搭配等,这也是为什么最好在语篇和语境中学习英语的原因。

另一层涵义是,从长远来看,学生未来在现实世界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

大部分时候,学校教育的学习难点和现实世界的学习难点是重合的,比如,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统计图、统计表等相关知识时,学习的难点在于“选择用哪种统计图表来呈现数据、选择哪些维度和指标来作图”。

而在现实世界中,尽管有像Excel等能轻松实现精致作图的软件,但如何根据需求去选择作图的维度和指标,以及选择哪种图表,同样是难点所在。

但是,也有些时候,学校教育的学习难点并不是现实世界的学习难点。以实用文(应用文)写作教学为例,很多语文老师认为学习难点在于学生很难记住各种格式,他们不是漏写“对象”“时间”,就是忘记落款应该把名字写在日期上一行等等。

但如果我们从真实生活的角度看写实用文的难点,则会有很多新发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媒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我们更多的是在纸质媒体上写实用文,但现在更多地是在电子媒体上写作。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现实世界里实用文的写作难点在于“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媒介来写作”和“照顾对象的情感需求”,而不是学校教育中的“写作格式”。因此,实用文(应用文)写作应从生活的难点出发,大概念为“实用文要服务特定的对象,在不同媒介中考虑内容传达的清晰正确性以及情感上的可接受度”。

来源 | 《上海教育科研》2022年第1

作者 | 邵卓越 刘徽 徐亚萱

转自:“思维智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