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诗歌鉴赏】以乐景写哀情试题精选二

2023/7/24 10:09:07  阅读:36 发布者: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酒楼秋里

华岳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注】①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折,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前两联描写了西风、远天、秋水、暮霞、红日等意象,勾勒出天朗气清、辽阔浩远、水天一碧、生气盎然的意境。

B.“花摇舞帽枝尤软”中“摇”:写花枝随风摇摆;“软”写枝条如腰肢般格外柔软。此句用借代、夸张手法将花与舞融为一体。

C.颈联写花的婀娜神态和旖旎风光,“以乐景写哀情”,歌舞之软反而更增“恨多少”的感慨,衬托出诗人感时忧国之心情。

D.“古往今来恨多少”一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抒发了收复河山的雄心!

E.“一时收拾付杯盘”一句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感情更加激越。

15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14BD

【解析】14B.“借代、夸张”错。“摇”赋予花人的色彩,且将“鲜花随风摇摆的样子”比作“人的帽子在摇曳一般”,通过花摇突出花之多,这里用的是“比喻、拟人”的手法。D.“抒发了收复河山的雄心”错,应是“表达了诗人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

15首先需要明确颔联中“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一句的写作意象,“秋水”“暮霞”是低,“天”“日”是高,层次分明,另外,“碧”与“红”色彩艳丽,可见写的是乐景,但抒的却是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闷之情。

答案:

14BD

15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②色彩鲜明眼里。以“碧”“红”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③以乐最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湮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④.断肠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已近十年。徽宗已被囚死。②向子湮,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④三关:古代三个重要关隘的合称。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上片前两句写景,有虚有实。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这是词人想象北方之景,是虚写;“易水寒”为词人路上所见眼前之景,是实写。

B.上片后两句写远望中原的情形。词人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遥望“三关”,只见群山连绵不断,可是见不到国都汴京和中原父老,令人肝肠寸断!

C.下片前三句运用反衬的手法。“此恨难消”的“难”字,与前面的“可”字“能”字对应,天老、海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D.下片后两句,“鸾辂”本指帝王所乘的车驾,这里代指被掳到异域的徽、钦二帝,词人多次听说朝廷派遣使者问候他们,只是不知二帝何时归来。

E.这首词在写法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景物深入细致地刻画,委婉地传达出了词人心中不便明言的情感,取得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答案】AE

【解析】(1A项,虚实分析错误,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为词人路上所见眼前之景,是实写,“易水寒”是词人想象之景,是虚写;E项,以乐景写哀情错,是以哀景写哀情,根据诗句“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气势壮阔,为全词创造、渲染出了一种特定的、寒冷空旷的氛围,诗句“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表达了词人对金人的痛恨之情,根据诗句含义可知分析不正确。

三、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骆谷①晚望

韩琮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①骆谷,在陕西周至西南,为关中通汉中的交通要道,是一处军事要隘。②韩琮于唐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后为人所逐。此诗是其失位还乡之作。

14. 以下是对本诗的分析鉴赏,选出不正确的两项 ______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这类诗大多以景起兴,以情结景,往往借助眼前实景,抒发心中幽情。

B.首句“如画”“如丝”两个比喻,将大景与远景交错,使山光与水色竞美,描绘出秦川渭水一派锦山绣水的美丽图景。

C.首句的美景都是诗人站在骆谷“一望”中摄取的,又是在辞帝京、返故里的背景下“一望”见到的。

D.韩琮借用“公子王孙”来指代宦游人,实即自指,表达了自己乐而忘返,辜负了家乡的韶华美景的心情。

E.本诗运用对比、反衬、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起句写美景,景美得惹人眼馋;收句写愁肠,肠愁得寸寸欲断。

【答案】AD

【解析】(1A.“托物言志”错,从诗歌标题来看,“骆谷晚望”,应为“缘景抒情诗”。D.“表达了自己乐而忘返,辜负了家乡的韶华美景的心情”错,这是原典本意,韩琮反用“公子王孙”的典故,说自己这次“去国还乡”还不如“莫来好”,抒发了忧愁的情绪。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韩揆之江西

李季兰

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

万里西江①水,孤舟何处归?

湓城②潮不到,夏口信应稀。

唯有衡阳雁,年年来去飞。【注】①西江,一作“江西”。长江在武昌一段称为西江。下文的夏口即今天的武昌。②湓城:在今江西,是韩揆要去之地。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

A.首联中“别恨”一词为全诗的诗眼,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首联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C.颔联写诗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的孤舟远去,面对万里江水思念悠悠。

D.颈联写诗人因江水不能到友人那里,故给友人的书信也很少了的现状。

E.尾联写诗人感慨于大雁能年年往来,但自己与友人却不能见面。

16. 本诗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出两点即可)

答: ______

【答案】15BD

16①首联借景抒情,诗人送别友人时借杨柳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之情;②中间四句虚实结合,由目送友人离去想象离后的场景,表达不舍和感伤之情;③最后两句反衬,通过大雁的年年来去反衬对友人离去不返的惆怅。

【解析】15B.“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分析有误,“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写的也是哀景,传递的也是哀情;

D.“因江水不能到友人那里,故给友人的书信也很少了的现状”分析有误。此联为诗人想象友人到达地方后,湓城与我这个地方不同水陆,所以彼此的音信会很稀少。

16首联“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写的是诗人与友人看着杨柳,诉说着离别的凄苦之情。古时柳谐音“留”,杨柳依依,寓含依依惜别之情。这里借景抒情,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万里西江水,孤舟何处归”,这是想象友人离别自己之后,孤舟一片,独自赶路的孤寂之情。“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也是想象友人到达目的地之后和自己的联系少了,书信往来少了。这两联都是虚实结合,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以及此时离别的感伤;尾联“唯有衡阳雁,年年来去飞”写的是大雁年年迁徙,往来去回。这里是反衬,大雁可以年年往返,而友人呢?去只能长期寓居在外。这两句表现了对友人离去不回的惆怅苦闷之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寒食江畔

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邦②明日是清明。【注】①本诗大致与《琵琶行》写于同一时期。②下邦,在陕西渭南,是白氏家族的聚居地,族人及后皆养于此。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这首诗虽题为“寒食江畔”,却没有写寒食,而是写春景中所勾起的思忆。

B.首联以乐景写哀情,在“草香沙暖水云晴”的大好春光里,忆起帝京之事。

C.颔联意思是说虽然春景依旧,景致不错,又逢节日,但是近日却没有好心情。

D.颈联写诗人在树下听到黄莺欢快的叫声,心情好转起来,自由地在江头行走。

【答案】D

【解析】(1D.“心情好转起来了”说法错误,诗人听到黄莺欢快地鸣叫反而“沉吟立”。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风 雨

《诗经•郑风》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①喈喈(jiē jiē):鸡叫声。②夷:平,指心中平静。③胶胶:鸡叫声。④瘳(chōu):病愈。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诗人变换了三个表心理状态的动词--“夷”“瘳”“喜”来表现思妇刹那间感情的变化。

B.在情境的选择上,本诗既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也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之乐,更是重章渲染“既见”之时的喜出望外之情。

C.哀景写乐,倍增其情。每章首二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这些兼有赋景意味的兴句,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鸡声四起的图景。

D.诗人的用词写景是讲究的,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的不同感受。“凄凄”,是女子对风雨寒凉的感觉;“潇潇”,则从听觉写出夜雨骤急;如夜的晦冥,又从视觉展现眼前景象。

【答案】B

【解析】(1B.在情境的选择上,本诗不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也不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之乐,而是重章渲染“既见”之时的喜出望外之情。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秋扬子江①寄孟浩然

刘昚虚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瞑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②。

寒笛对京口③,故人在襄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注】①扬子江:长江。因古有扬子津渡口而得名。扬子津南对京口,②越乡:此处是对东南地区的泛指。③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首句“木叶纷纷下”化用“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二句,“纷纷”二字生动形象,突出了落叶之多,切合诗题中“暮秋”的时令特点。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极其形象的秋江幕景图。暮色苍茫,江水空明澄澈,林山、暮色相融;江天相接,余光映照,一片青苍,以乐景衬哀情。

C.五、六两句写作者临江眺望愈久,暮色愈浓重,秋声愈悠长,从视觉、听觉、嗅觉方面使人产生愁绪,“久”“长”的感叹加强了这种愁绪的沉重感。

D.七、八两句写江上升起一轮明月,皎洁明亮,水面漂浮着一叶孤舟,月照孤舟,作者想起自身仍羁旅东南异乡,故乡之思油然而生。

【答案】A

【解析】(1B.“以乐景衬哀情”错,傍晚时分,长江两岸林山相依,暮色苍茫;而江天相接,一片青苍。两句中,“相”字使林山与暮色融合无间,显得暮色广阔无边;“空”字,又生动地描绘出了在余光映照中,江上的空明景象。两岸与江中,迷茫与空明,构成了一幅极其动人的秋江暮景图。应该是“以哀景写哀情”。C.诗歌中没有“嗅觉”。D.“一轮明月,皎洁明亮”错,“微月”指新月。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试题。

唐崇徽公主①手痕②和韩内翰③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吸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杆。②手痕:指崇徽公主手痕碑,在今山西灵石县。相传公主嫁回纥时,道经灵石,以手掌托石壁,遂留下手迹。③韩内翰:韩绛,内翰指翰林学士。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绘了崇徽公主远嫁时鸟儿欢快鸣叫的场景,以乐景衬哀情,表现了公主远嫁时的伤感。

B. “青冢”一句写崇徽公主出嫁后埋骨他乡,反用了杜甫“环珮空归夜月魂”的诗意,突出了其不幸。

C. 颈联中“玉颜”反为“身累”,“肉食”不与“国谋”,对仗工整,诘问尖锐犀利,议论深切痛快。

D. 诗歌借古抒怀,借用历史事实和民间传说,表达了对历史上曾有的和亲政策的深沉追问与思考。

【答案】14AA“以乐景衬哀情”理解有误。“啁啾”指鸟儿细碎的叫声,结合“尚”“何况”“悲笳”可知,首联描绘的是悲景,不是乐景。故选A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试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③。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④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两人常有唱酬相和。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③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④乌帽:即黑帽。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远山如女子的眉黛一般,翠绿绵长,以乐景衬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菊花清瘦杜秋娘”描写了菊花比美丽的歌妓还要清丽瘦弱的姿态,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

C.“净洗”两句写词人打来清冽的井水将菊花插入绿玉杯中与友人共赏,从嗅觉上突出菊香,又暗合题目。

D.“吴霜”喻指白发,因为秋风强劲,哪怕词人戴着帽子也难以遮挡住满头的白发,抒发了人生迟暮之感。

15. 请结合全词谈谈结尾两句“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的妙处。

【答案】BB.“异曲同工之妙”错,吴词重在写菊的清丽之姿,易安词重在写人的憔悴,而且词中并没有“比较”的含义。故选B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所作。②梁甫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甫吟》。

14. “花近高楼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______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D.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答案】B

【解析】(1B.这句诗的意思是: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作者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湖春天的景色,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以乐景衬乐情。故选B

转自:“高中语文教与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