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名师引领|朱彤彤:技术赋能小学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实践

2023/7/21 16:04:38  阅读:34 发布者:

技术赋能小学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实践

| 朱彤彤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有了数字技术的加持,学校及教师深入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革命”可预期,也可实现。

议题式教学是指围绕议题开展的一系列创设情境、收集材料、讨论辨析、反思总结等的教学活动。借助人教智慧教学平台、人教数字教材以及平板电脑、智慧教室等设备,笔者在技术赋能小学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下面以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第9课“心中的‘110’”第二个话题“不要上当受骗”为例予以阐述。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明确议题

“心中的‘110’”一课的编写立足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核心素养,提高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了解和识别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和远离伤害。对于“不要上当受骗”这个话题,教材提供了一个故事,“我该怎么办”包括四个情境,防骗、防拐、防性侵教育渗透其中。

现实生活中,一些针对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与陌生人交往的经历,但是他们属于弱势群体,受心理与生理条件的限制,对周边危险的认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弱,人身极易受到外界的伤害。针对此学情,笔者设置的本课时教学目标为:第一,在乐于助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同时提高警惕性,初步形成安全意识;第二,在防骗、防拐、防性侵教育中,让学生初步认识社会的复杂性,提高分辨能力,学会自护自救。教学重点是识破生活中潜藏的人际交往危险,初步建立社会安全防范意识;教学难点是能初步判断危险的存在,在懂得自我保护的前提下拥有良好的应急心态。

教学伊始,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复兴号列车和两位卡通形象的乘务员,标准的播音腔也在学生耳边响起:同学们好,我是“平平”,他是“安安”,我们的“平安号”法治之旅开始了。有趣的情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乘务员继续说:下面开始检票,请根据下列车辆图案与相关电话号码快速连线,答案正确即可进站。

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快速答题,并将答案上传至教师机。系统很快统计出学生的作答数据。由于题目涉及119120110三种急救车型,趣味性高,难度低,学生全部答对,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对于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思考以下议题:为什么会上当受骗?上当受骗后,该怎么办?

这样借助多媒体技术设计的游戏化教学情境,让学生感觉课堂学习轻松有趣。它不仅在上课伊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基于已有知识,引发对“上当受骗”的质疑,自然引出本课议题。

层层助力,激活思维,探究议题

(一)故事大看台

带着“为什么会上当受骗”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人教数字教材中《不要轻信陌生人》故事的前一部分,并播放录制好的音频:一天,吴华走在上学的路上,一位阿姨开车赶上来,自称是他妈妈的朋友,并说他妈妈出了车祸,伤得很严重,在县城住院。吴华一听,头脑一下子就乱了,没多想就上了阿姨的车,想去见妈妈。上车后,吴华稍微冷静了一些,想请阿姨给爸爸打电话,阿姨却说爸爸已经知道,正在赶往县城,不用打电话了。

人教数字教材中呈现的事例音频,化无声为有声,为学生提供了探究情境。此时,教师询问:吴华危险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危险!”

吴华失去了哪些识破骗局、避免被骗的机会呢?此时,借助人教数字教材的放大和聚光灯功能,笔者把学生的视线拉回到故事。看着第一幅图画的配套文字,学生纷纷发言,指出吴华的失误包括:没有及时和爸爸、妈妈以及班主任通电话确认情况;没有核实陌生阿姨的身份;轻易上陌生人的车;等等。

人教数字教材中图文并茂呈现的鲜活案例告诉学生,与陌生人相处时,心中没有110”,忽视识别危险,就容易上当受骗,让自己身处险境。

(二)我是小法官

优质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一定是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课堂。优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一定是注重启发式教育,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在不断启发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教师。吴华的故事仅仅是一个防拐骗的案例,三年级学生受心理与生理条件的限制,与陌生人交往时,可能对周边危险的认识不足,还需进一步强化。

卡通乘务员的声音再次响起:各位旅客,“平安号”法治之旅即将进入“判一判站”,请你分辨下面的学生心中有没有“110”,他们会不会安全自护?

数字资源《我该怎么办》对防骗、防拐、防性侵的情境都配有音频,教师可以随机点击。教师还可利用人教智慧教学平台的“抢答”功能,让学生自主选择某一情境进行判断。针对“夹着公文包的伯伯向东东问路,东东不但热心地为他指路,还帮着带路”这一案例,学生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他做得对,有的学生认为他做得不对。教师请全体学生“投票”,并运用互动软件对学生的回答结果进行即时分析,基于直观数据了解学生的反应,再随机选人陈述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达成共识:东东热心帮助问路伯伯是对的,但独自为陌生人带路有点儿冒险,缺乏防范意识。

由于防性侵的话题学生接触不多,所以课前教师在“学习强国”平台上搜索到名为《不要随便摸我》的动画视频,结合学生对第四幅图的判断适时播放,引导学生知道“背心短裤遮盖处,隐私部位要保护,不能让人随意触摸”。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强化了学生的认知:我们年纪小,与陌生人相处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安全自护,心中要有110”的小警灯,不要上当受骗。

(三)金点子论坛

议题式教学不是以知识的获得为学科的最终目的,而是强调知识的获得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议题的探究生成的,培养学生更多的学科素养。

吴华还处在危险中,他该怎么做才是安全、明智的?“平安号”的学生赶紧进入“金点子论坛”吧。乘务员的话将教学往前推进,探究第二个议题——上当受骗后,该怎么办?

首先是四人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借助人教智慧教学平台的计时功能控制讨论时长,同时用智能手机把大家讨论的场景及时传输到大屏幕上。学生看到屏幕上的时间一分一秒地变少,讨论得更加热烈了。

接着,各组学生代表在面向全班学生反馈时,不约而同地提出:吴华可以假装上厕所,这样可以跑下车去求救。教师再次利用人教智慧教学平台的聚光灯和放大功能,突出第三幅图的场景。看到阿姨带着吴华在荒郊野外行驶,学生明白了:一定要到人多的地方再呼救或找机会下车报警。

在议题式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是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机智脱险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推送了湖北高速交警上传的一段视频《五岁女童机智脱险》。视频中,五岁的小女孩顺从地和一个中年妇女在路上走着,当她看到路边出现警察时,立刻上前躲到交警身后,大声喊着:她不是我妈妈,我是被拐的。

这个真实的案例让学生称赞,他们纷纷通过平板电脑送上鲜花,发出弹幕:“太棒了!”“真机智啊!”在学生的感叹中,教师要启迪学生身处险境时保持冷静,懂得根据环境寻找时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突破了本议题的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讨论辨析,深化议题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要与社会实践生活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注重案例教学,选择、设计和运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提高学生的价值辨析能力。

(一)拓展充电站

生活中,你有没有和陌生人交往的经历?你是怎么处理的?在课前学习任务单上,学生列出了在小区门口、学校门口、商场、游乐场偶尔独自面对陌生人的经历。课堂上,教师通过智慧课堂拍照上传功能,在大屏幕上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单呈现出来。教师随机选出几个案例,引导全班学生分析他们的机智之处,并予以激励性评价。

此时此刻,相信学生的心中已经筑起一道高高的防护墙。然而,所有的陌生人都是坏人吗?议题式教学是以“议”为问题主要解决方式的知识建构过程。为防止学生以偏概全,排斥与陌生人正常的沟通与交流,笔者播放了一段自主录制的视频。看到笔者熟悉的面孔出现在镜头中,课堂上,学生都沸腾了。视频是讲述笔者初次来到朋友家所在的小区,因找不到具体楼栋,向正在小区广场玩耍的一个小朋友询问它在哪里,对方冷冷地看了笔者一眼,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热闹的课堂瞬时安静了。这是为什么呢?他把教师当成坏人了。那么,所有的陌生人都是坏人吗?

笔者借助智慧课堂,推送了包含4个案例的学习材料包。学生自主点击自己感兴趣的案例,以语音的方式上传自己的思考:原来拐卖之类的案件熟人作案的可能性比较大;不是所有的陌生人都是坏人,也不是所有的熟人都是好人,我们要有一定的警惕性,不能把陌生人一棍子打死,不和他们打交道······

数字学习材料包的内容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他们辩证看问题的能力。新的议题出现了:当陌生人来到我们身边时,怎样交往才更好?

笔者借助人教数字教材提供的视频《公交车上》,引导学生进行新一轮的探究:公交车上,邻座奶奶想免费请红红喝饮料,红红没有吭声,保持沉默。这种行为是否妥当,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在学生讨论完后,笔者继续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公交车上,红红没有喝邻座奶奶递来的饮料是正确的,但是红红不应该保持沉默,而应该有礼貌地拒绝。

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师生合作进行角色扮演,明确陌生人来到我们身边时如何交往才更好。这时,乘务员总结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公共场合面对陌生人的一些要求,可以拒绝,但要有礼貌。

(二)机智检测场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促进知行合一。借助人教智慧教学平台自带的选择题功能,笔者设计了四道情境选择题:校门口被电瓶车撞倒,车主要带你去医院;商店门前填写信息获得礼物;独自居住的邻居叔叔看到小红一个人在家,邀请她去玩并提供一些好吃的食物;小朋友和妈妈逛街时遇到妈妈的同事,这位同事送给小朋友两个苹果。

教师点击人教智慧教学平台的随机选人功能,被选中的学生自主选择题目作答。充满神秘感的题目,充满趣味性的答题方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共学氛围积极、热烈。这几个情境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在生活中与人交往遇到突发情况时是否有安全意识,能否避免伤害,是否以偏概全,从而巩固所学、活学活用,实现教学目标。

首尾呼应,反思所得,归纳议题

课堂教学进入尾声,乘务员的声音再次在学生的耳畔响起:各位旅客在“平安号”法治之旅中一定收获不小,恭喜你们顺利到站。下面出站检票,这节课有收获的学生才能出站。

这一设计使得课堂教学从进站开始,到出站结束,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想要顺利出站,学生必须反思本节课上的收获。围绕黑板上呈现的议题(为什么会上当受骗?上当受骗后,该怎么办?当陌生人来到我们身边时,怎样交往才更好?),学生纷纷采用录音的方式上传学习体会。有的学生说,不能随便上陌生人的车;有的学生说,不能随便要陌生人给的食物,要保护自己的隐私;有的学生说,如果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千万不能紧张,一定要到人多的地方再想办法呼救;还有的学生说,面对外人时,既不能把所有的陌生人都当成坏人,也不能把所有的熟人都当成好人······

看到大家收获满满,乘务员送给大家一首儿歌表示祝贺:

遇陌生人不用慌,自我保护记心上。

不单独上生人的车,不吃不明的食物,

隐私部位保护好,也不随便收礼物。

可以热心指指路,不要单独去带路。

敢于大声去说“不”,学会冷静去求助。

心中110”闪闪亮,保持警惕促成长,促成长!

在朗朗的拍手歌中,教学重难点再次被强化。

学生借助人教智慧教学平台发声,也收获满满。当他们在群里听到自己的声音时,更是一个赛一个地发表看法。教师运用多媒体制作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儿歌,并以此种方式归纳议题,给整节课画上圆满的句号。

技术赋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的总结与思考

(一)立足议题教学,数字教材巧取舍

本课时运用的数字教学资源丰富:故事《不要轻信陌生人》的每个画面都有独立的配音,为教师的灵活应用提供了可能性;《我该怎么办》提供的四个情境,涉及防拐、防骗、防性侵。数字教材不仅有独立的音频,还制作了四个配套的动画视频,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

如此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是不是都需要运用呢?答案是否定的。正如《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的那样:坚持目标导向,精选优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选择要立足学生实际,重视资源的典型性和适切性,注重知识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发挥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发展的育人价值。

本节课围绕三个议题展开教学。课堂上,如果教师一股脑地将《不要轻信陌生人》的故事呈现出来,学生必然关注吴华要怎样才能脱离险境,而不去思考他为什么会身处险境,也就对“与陌生人相处时心中要有‘110’,要善于识别危险,才能避免上当受骗”这个内容一带而过了。教学中,笔者首次呈现的是故事的前两幅图,播放的是前两段音频,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吴华失去了哪些识破骗局、避免被骗的机会?并在议题探究中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第三幅图及其音频则放在议题二“如何脱离危险”的探究环节。

对于《我该怎么办》的四个情境,笔者仅仅选用“公交车上”这一情境的视频,而且是切割成两段播放,适时辅助议题三的探究。

(二)立足重点难点,数字资源再开发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要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资源建设,要精选、整理和加工资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课程资源支持。

尽管人教数字教材内容很丰富,但是教师立足教学重难点丰富课程资源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中年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弱的特点,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范例,笔者还在课前布置了让学生收集单独与陌生人交往的“金点子”任务,课堂上通过“金点子论坛”予以展示。在防性侵方面,学生的认知基本上是空白的。所以,笔者适时播放《不要随便摸我》的动画视频。之所以选择动画视频,一是契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二是避免真实画面让学生产生不适。

对于教学难点——身处险境要冷静应对,笔者特意播放了真实案例视频《五岁女孩机智脱险》,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纷纷告诫自己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发现被拐都能这么冷静,自己比她大得多,以后遇事也要机智、勇敢。

本节课还创设了动车进站到出站的情境,录制了笔者被当成坏人的视频,上传了与陌生人交往的学习资料包,以及测试学生能否学以致用的选择题、总结如何才能“不要上当受骗”的儿歌音频等。这些数字教学资源在促进课堂教学目标实现上都有一定的作用。

(三)结合学生特点,数字平台善使用

学习不仅仅是个体头脑中发生的认知活动,也是个体和环境互动的产物,涉及人与人、人与技术通过交互开展某一活动的过程。

借助人教智慧教学平台、智慧课堂强大的功能,教师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活力。

“故事大看台”环节,利用聚光灯功能,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到吴华面临的紧急情况上,思考他失去了哪些识破骗局的机会,从中得到启示。在“金点子论坛”环节,学生小组讨论时的计时功能、讨论现场的投屏以及调查表分享的照片传输等功能,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活力。在“机灵检测场”环节,教师制作课件时就利用了人教智慧教学平台的超链接,借助趣味性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应该如何面对陌生人,从而巩固所学,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课堂伊始的连线,观看视频后的弹幕,学习结束前的留言,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课堂上多次运用的随机选人、抢答等功能,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课堂主体地位。多次的人机互动,对数据进行采集、汇聚、整理、分析,既可让学生的学习成效得到即时评价,又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技术更好地赋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注:本文系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人教社)重点实验室、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数字教育研究院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的数字教材学科教学应用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RJA0122003)、芜湖市教育高层次人才第二批项目“小学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朱彤彤:安徽省芜湖市棠梅小学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省级教师培训专家库成员。曾荣获“第一批‘芜湖市优秀校长’”“芜湖市优秀教师”“芜湖市卓越教师”等十多项荣誉称号,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指导教师”。芜湖市、镜湖区道德与法治两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小学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负责人,安徽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多篇教学设计被编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手册》《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教育座右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致力于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努力让学生学有所获,教师教有所长。

END

文章来源 |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3年第7

转自:“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