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新书速递|知识产权名著译丛:《著作权之道——从印刷机到数字云》

2023/6/13 14:07:36  阅读:66 发布者:

《著作权之道》

著作权之道

从印刷机到数字云

(知识产权名著译丛)

[]保罗·戈斯汀(Paul Goldstein) 著

金海军

ISBN:978-7-100-21959-4

内容简介:

本书由美国顶尖的知识产权法专家保罗·戈斯汀所著(2019年全新推出的第二版)。戈斯汀教授在书中分析了著作权之于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内容既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又充满睿智、简洁透彻。

18世纪的著作权法,到数字时代著作权问题的将来,戈斯汀教授对于著作权人与使用人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通盘研究。尤其是书中通过对若干标志性案例——图书馆复印期刊案、家庭录像案、《哦,漂亮女人》歌曲改写案、Napster案、谷歌图书馆案等——进行的精要解读,全面展示了著作权制度应对科技变革的诸种情形,反映出著作权法不断演进的特点以及它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

本书第二版对副标题以及部分章节有实质性改写,特别是全新添加了最后一章,从而将讨论范围扩展至著作权法的最新发展与时代转变。作者细致而批判性地审视了“与免费竞争”的挑战,以及著作权与互联网平台相遇所带来的“改变格局的后果”。

作者简介:

保罗·戈斯汀,全球享有盛誉的知识产权法专家,美国著作权法领域的权威之一。1985年起任教于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现为该校讲席教授。他曾担任美国技术评估办公室的电子与信息时代知识产权顾问团主席,并在著作权相关议题的国际间政府会议上多次受邀担任专家。

戈斯汀教授学术著作丰富,且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包括:《美国著作权法》(五卷本)、《国际著作权法》等专著,以及多部知识产权法教材;另撰有小说五部,其中《哈瓦那安魂曲》(Havana Requiem)荣获2013年哈珀·李法律小说奖(Harper Lee Prize for Legal Fiction)。

译者简介:

金海军,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华盛顿大学知识产权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法、私法理论。商务印书馆“知识产权名著译丛”主编,撰有《知识产权私权论》以及翻译《知识产权正当性解释》《现代知识产权法的演进》《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等多部学术作品。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本书第二版国外专家推荐语

《著作权之道》现在推出的是更新和扩充后的第二版,它为日益变成美国国宝的知识产权,提供了最精彩、最清晰,也是最通俗易懂的一种解读。强烈推荐。

——斯科特·杜罗(Scott Turow),法律惊悚小说《无罪的罪人》(Presumed Innocent)的作者、美国作家协会前主席

保罗·戈斯汀雄辩地呼吁建立一门更加以人为本(human-centered)的著作权学科,并为取得更好效果而将观念认知与解决方法相互交融,以此向读者表明,著作权为了实现其帮助繁荣创作之目标还要走得多远,以及它可能如何跨越这段距离。

——乔纳森·齐特雷恩(Jonathan Zittrain),哈佛大学

保罗·戈斯汀可以做到既让著作权法的复杂问题变得易于理解、引人入胜,而又不会牺牲这些问题背后所呈现出来的法律、政治以及习惯上的细微差别。在第二版《著作权之道》中,戈斯汀及时增添了诸如谷歌图书馆项目之类的叙述,以表明著作权法的演进特点及其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

——马歇尔·利弗(Marshall Leaffer),印第安纳大学毛雷尔法学院

这是期待已久的保罗·戈斯汀著作的最新版,是对美国著作权法的历史与政策进行综合阐释的一个里程碑。戈斯汀对于著作权所攸关的法律、经济以及技术利益有着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充分表明其研究既具有专业的敏感性,又是通俗易懂的。本书新增的最后一章细致而批判性地审视了“与免费竞争”所带来的挑战,以及当著作权与互联网平台相遇而产生的全景式变化的后果。

——简·金斯伯格(Jane Ginsburg),哥伦比亚大学

译者后记

本书英文原版在2019年推出第二版,相应地,这是随之更新的中文译本。第二版相较于上一版,有重大变化。其一,本书的副标题改为“从印刷机到数字云”,也可以看出本书与时俱进的特点,强调了当前数字技术对著作权制度的影响。其二,全书规模增扩为8章,其中,第7章增写了将近1/3的篇幅,第8章则为全新内容。增补的部分,主要涉及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美国著作权领域的立法、司法判例与产业动态,以及由此引发的新的思考。正像作者在第8章的标题中所示,在数字与网络时代,著作权如何应对免费模式。

第二版保留了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在第一版中译本中,译者曾提到,“这是一部既适于专业人员,也可供非专业的对著作权有兴趣者阅读的一部通俗作品。倘若有人拿它当纪实小说或者‘报告文学’之类的文学作品来读,也不必感到意外” 。这是本书作者独特的工作经验与人生经历使然。戈斯汀既是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讲席教授,也是蜚声国际的知识产权法权威学者,且又在著名的国际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同时还是畅销小说作家,因此,作者对理论知识与实务经验均了然于胸,法学家与小说家的两栖身份,就保证了本书的专业性与可读性。本书不仅能让读者对著作权领域的许多制度一窥堂奥,发现诸多经典案例背后的动人故事,而且作者以小说家的笔法,娓娓道来,给本书增加了不少阅读趣味。当然,在强调上述特点的同时也需要指出,作者在专业问题上保持了严肃性,不仅在制度考察上注重历史演变的时代背景,强调国际间的比较与借鉴,并且对于一些规则与做法提出批判性分析。

本书的注释体例与一般做法稍有不同,是在全书正文之后集中提供尾注。而且,由于正文当中没有一一加注,所以无法直接跳转找到注释。它的注释是按照每一章的正文顺序,提供相关法律规则与案例引证、学术文献出处、访谈记录等必要的说明。译者以为,这样做“一来不破坏读者在阅读时的流畅感受,二来让专业人士能够知其凭借,正文当中的所有出处也交代得清清楚楚” 。

鉴于原著采用的是尾注,故中译本的页下注均为“译者注”。译者添加的这些注释,主要针对正文提及的重要人物、专门机构以及个别法律术语的简要介绍,以期对中文读者有所助益。译者的参考资料来源主要有:《英汉大词典》(陆谷孙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元照英美法词典》(薛波主编,潘汉典审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译者在写作这篇小记时,距上一版中译本的出版已逾十多年,期间陆谷孙、潘汉典两位先生在2016年、2019年先后逝世,但是,凝结了数代学人心血的这两部词典,仍是译者案头的必备工具书。谨以为纪念!

本次翻译工作于2019年底筹划,初请冯冰银、陈雨婕两位同学对照中译本第一版的纸质图书,将原存译稿电子版中的错漏之处加以订正。而后历时数月,集中增译第7章部分以及第8章全部,最后对照原版,对全书各章相应增删,重新校订。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孰料等到本书翻译出版在即而疫情尚未克尽,世事如此,殊可叹也。

中译本第二版现纳入本人在商务印书馆主编的 “知识产权名著译丛”中出版。本套书的策划及具体出版,得到了商务印书馆相关领导及编辑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忱!

2022年端午

于京西蓝靛厂

                      

特别补记

译者与本书作者戈斯汀教授初次相识于2006年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一次学术会议上,记得本人当时就中国知识产权相关问题发言时,曾借用托尔斯泰的那句名言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都是相似的;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则各有各的难处”(Developed countries to their intellectual property are all alike; every developing country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uneasy in its own way),结果这段话引起了戈斯汀教授的极大兴趣。他在后来的一本书中引用了这段话,并专门说明了出处【参见:Paul Goldste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Tough New Realities That Could Make or Break Your Business, Portfolio (2007), P205】,当然,译者是直到2013年在西雅图的一家图书馆碰巧翻到此书时,才知道有这样一段话。那次会面的另一项成果就是本书第一版的中译本的翻译与出版。

戈斯汀,《知识产权:决定企业成败的艰难新现实》(2007年),第205

20124月初,译者陪同刘春田老师出访美国,在旧金山湾区的活动之一是促成了两位先生的相遇,并为他们的交谈提供必要的传译。临别之际,余提议为他们合影,遂留下了这帧记录中美两位知识产权大家风采的照片。

合影照片,201243日摄于斯坦福大学法学院

当时还有一个小插曲,戈斯汀教授说可以其办公室的这幅现代派绘画作为背景,称这是其兄的作品,应当可以摄入照片云云,宾主之间似乎还就此笑谈起著作权合理使用的问题。刘老师亦当场邀请戈斯汀教授参加当年5月在人民大学举办的“中美知识产权司法审判研讨会”,可惜后来戈斯汀教授因行程冲突而终未成行。

回国后,译者曾与刘老师商讨有关引进戈斯汀教授著作的事宜。本书第二版原著面世并敲定引进后,译者亦就翻译以及“知识产权名著译丛”筹备情况向刘老师报告。今年1月,编委会正式邀请刘春田、许超、裘安曼三位前辈担任本套译丛的顾问。在农历新年前的一次电话交谈中,刘老师表示“译丛之事功德无量,不要急,要选名著,出精品,每年出那么两三本,积累起来就很可观”。刘老师生于1949年,在中学是“老三届”,上的78级人大法律系,因此外语一项并非其擅长,但他的撰述言行,却又彰显其对于加强中西交流意义的深切理解,殊非常人所能及。“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也是刘老师的案头常备书籍,因此,当他得悉商务印书馆准备专设“知识产权名著译丛”时,自然多有鼓励与嘉许。

然而,天不假年,斯为痛哉!译者的恩师、“知识产权名著译丛”顾问刘春田先生在今年3月遽然辞世。5月初收到编辑寄来的样书,可谓“悲欣交集”。刘老师终究未及看到译丛的初步成果,令人悲痛不已,而差可欣慰的是,这本中译本的出版,也代表着一种对刘老师的纪念。

戈斯汀教授在接到关于刘老师讣告的电邮之后,亦迅即发来唁电,表达诚挚的悼念,并且高度评价刘老师为知识产权制度以及学术研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刘老师走得太突然,他的书桌上还摆放着他经常翻看的多种图书,其中就有译者之前完成的几本译著。天若假年,想必这本书以及将来的整套译丛,刘老师也是会置于案头并予以推荐的吧。吾等皆受教于先生,唯继续秉持刘老师倡导的学术研究之风,努力做好译丛工作,方不负先生嘱托。

金海军

20235月补记

转自:“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