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科研论文的数据,从哪里而来?
2024/3/19 15:33:44 阅读:28 发布者:
论文的数据和分析有缺陷或者不足,一般这种论文编辑可能直接拒绝,但是也有编辑看中你论文的其他方面给你机会,那就需要做进一步的实验去获取更多数据或者阅读更多相关文献去找寻自己论文的不足之处并且加以修改。
科研SCI论文的数据从何而来呢?自然是通过我们对课题探究的实验中获取,那么在获取实验数据的时候,如何整理才能有助于我们写作SCI论文呢?
1.做实验前,尤其是新实验(哪怕是实验室其他人已经做了N遍的实验)先尽可能的写清楚实验步骤(protocol),这个protocol最好用英文写,并且做成电子版,存在自己的电脑中,打印一份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中,以后再用该protocol,只需写明:参见xx页(refer Pxx。这样到时候写论文时,就很方便了;
2.新的实验结果一旦得到,要将数据尽快整理成图表,用Powerpoint做成PPT格式,质量和格式就和准备发表一样,哪怕是阴性结果,并且将实验的相关信息和参数尽量详细列出,这样以后无论是开会做presentation还是撰写论文都会方便很多;
3.如果是阴性结果,和预测的不同,分析问题的可能原因,有无别的替代方法?是否要修改原来实验方案乃至整个实验设计?
4.同样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要经常(我一般一周至少一次)查Pubmed(生物医学最着名的、最重要的摘要数据库),看相关领域是否有新的论文发表,如果相同思路的结果已经发表,就要及时调整实验方向。
整理实验所得数据之后,如何在SCI论文中体现呢?常见的方式有直接引用或者表格列举。那么在表格列举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在SCI论文中数据(或资料):除非要列举一定数量的精确数据,否则就不要使用表格,如果数据较少(如只有1行)或数据的变化规律明显,就在(SCI论文)正文中直接表述.为简洁并突出重点,应忽略不必要的数据(如有关实验室的数字、简单计算的结果以及没有显著变化的变量等),应避免大量列举不重要的数据或具重复含义的数据,以免误导读者在数据精度方面产生假象,并且也使数据的比较变得困难。
要确保表中数据的精确,表中的算术错误(如“总和”的计算应准确)会影响到论文中假设的可信度,如果涉及百分比时,一定要倍加注意,如果百分比或其总计不是100%,应在脚注中加以解释,否则不仅反映出作者的不严谨,同时读者也无法判断数据的真实性。
列举数据时应尽量确保同组数据纵向排列(由上向下阅读),以方便读者对比阅读,只保留数字中小数点后面有效位数(保留多余的数字会令读者对数值的真实精度产生误解);数值的个位数和小数点等符号应分别对齐。
表格的形式:表格的形式一般采取三线表(3条水平线,没有垂直线),不同期刊对表格中水平线的规定略有差异,如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在表的开始使用双横线,结束时则使用单横线; British Medical Journal则在通用的三线基础上,在"总和"(overall)前再加一条横线。
如果表格过大,也可考虑将其作为论文的附录列出,以免打断行文的流畅性.。同一表格要尽量安排在同一版面上,并使内容的布局清楚、合理,并且一定要遵循相关期刊的排版习惯。
转自YuJinBio誉津医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