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王福俤/闵军霞等深度解读铁死亡与心力衰竭

2022/11/14 9:56:34  阅读:183 发布者:

近日,王福俤、闵军霞、Takashi Matsui教授团队在 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ardiology 期刊发表了题为:Ferroptosis in Heart Failure 的特邀综述【1】。

该综述系统总结了铁死亡的代谢调控机制及其在心力衰竭中的最新进展,全面总结了心衰进展中铁死亡相关靶点,为探索新型有效心衰防治策略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展望了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心力衰竭(HF)是一种日益普遍的全球流行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尽管有效的治疗方法不断得到创新和改进,但心衰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铁死亡已被视为在心衰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其他心血管疾病多种实验模型中,铁死亡的分子和代谢调控机制研究取得了令人兴奋的进展,已成为公认的具备极大潜力的新靶点。

因此,全面了解铁死亡的潜在机制是探索改善心衰预后的先决条件,同时深入研究心衰背景下心肌细胞及非心肌细胞的铁死亡相关调控通路对了解不良性心脏重构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与转化意义。王福俤/闵军霞/Takashi Matsui教授团队在这篇综述中,以将铁死亡新兴靶点有效转化至解决防治心衰难题作为出发点,回答和讨论了相关问题。

1、铁死亡的代谢调控网络

铁死亡机制模式图(JMCC, Figure 1

2、心衰中的铁死亡现象

从心脏I/R损伤到糖尿病的多种生理事件可引起氧化功能障碍状态,导致心脏铁死亡。由心脏铁死亡引起的细胞死亡在心肌病和心力衰竭的发作中起着关键作用。

铁死亡在心衰病理进展中的作用(JMCCFigure 2

3、靶向铁死亡攻克心脏疾病

最后,作者们系统总结了心衰发展中铁死亡相关靶点(表1),有理有据地提出了靶向铁死亡防治心脏疾病的临床诊疗新策略;并深入讨论了该领域当下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后续的临床前研究应以已建立的表型为基础,包括病理标志物等观察性结果,通过多组学深度分析及功能筛选,全面探讨铁死亡在心衰不同阶段的潜在作用以及多种细胞的分子相互作用和机制,这有利于探索心衰新型治疗靶点及药物开发等。

心衰模型中铁死亡及相关靶点总结(JMCC, Table 1

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杨鑫泉博士、夏威夷大学博士后Nicholas K. Kawasaki为该综述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福俤教授、夏威夷大学Takashi Matsui教授、浙江大学闵军霞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yjmcc.2022.10.004

转自:“生物世界”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