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基础年薪约50万起+安家费200万|北京邮电大学2022年诚邀海外人才申报优青(海外)项目

2022/3/2 14:04:18  阅读:1659 发布者:chichi77

一、学校简介

六十余载风雨砥砺,六十余载春华秋实。明光之北、蓟门之南,古老的城墙,见证了永不消逝的电波;鸿雁翱翔、银杏巍巍,坚实的土地,承载了信息黄埔的传奇。

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首批进行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2017年,“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学科群”两个学科群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学校始终肩负“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的家国情怀。自1955年建校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全日制教育已经形成了信息背景浓郁、专业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的办学格局。学校现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现代邮政学院(自动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人文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等14个教学单位,并设有研究生院。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取得了A+的优异成绩。

学校现有海淀校区、昌平校区。全日制本、硕、博学生及留学生27000余名,正式注册的非全日制学生56000余名。

北京邮电大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网络强国战略目标为导向,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特色名校战略、科技兴校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开放办校战略、文化铸校战略、依法治校战略、和谐荣校战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事业型思维,不断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综合改革。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的思想,大力推进实施“质量工程”,积极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实现了质量与规模的协调发展。20083月,教育部正式公布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标志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踏上了新的台阶。近年,学校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家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教育成果奖、北京市教育成果奖等各级各类评选工作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长期以来,学校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国高校领先水平。在以英语、电子、数学和物理竞赛为代表的国内外大学生重大赛事中成绩优异,位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连续十一年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交流会暨创新创业论坛,创办研究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取得突出成绩。

——始终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根本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人才工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师资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学校拥有着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科技新星、省部级“青年学科带头人”、省部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骨干的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5%,外籍教师近百人。

——以“双一流”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目前,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含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有11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45个本科专业,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学科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信息学科优势突出、工管文理相互支撑的多科性学科架构。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

——加强基地建设,科研工作良性发展。学校建有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代表的若干高水平的科研基地。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重点实验室5个、各类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以基地建设和团队建设为基础,学校科研工作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研奖励数十项。同时,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化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与190余所国(境)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引进了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若列斯·阿尔费罗夫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学术大师和科研学者,形成了实力强大的国际化研究阵容。积极主办高层次、高规格国际会议,搭建学校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学术交流平台,增进了学校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学术交流与对话,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开始实施与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成立了国际学院。近年来,国际学院以其严格的管理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好评。2011年,学校与斐济南太平洋大学合作建设孔子学院。2017年,库克群岛孔子课堂荣获 “先进孔子课堂”称号。2020年,学校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合作办学机构申请获北京市批准;成立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孔子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在“团结 勤奋 严谨 创新”的校风、“厚德博学 敬业乐群”的校训和“崇尚奉献 追求卓越”的北邮精神的引领下,正朝着建成信息科技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这一宏伟目标而阔步前进。

二、优青(海外)项目简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21年起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三、相关待遇

依托我校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可按照相关政策受聘学校“拔尖人才教授”岗位,享受以下薪酬待遇:

1.岗位:聘为拔尖人才教授(正高级,事业编制),直接认定博士生导师,定向支持博士生、硕士生招生指标。

2.薪酬:享受基础年薪约50万元起(不含学校缴纳的社保、职业年金及公积金等)+绩效奖励,上不封顶。

3.居住条件:提供最高200万元安家费;或提供最高90万元安家费+高层次人才房优惠购买资格(含国家配套)。

4.工作条件:提供优良的科学研究环境与试验平台,根据工作需要解决科研用房及配套设施。

5.科研启动费:提供200万元-6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含国家配套)。

特别的,依托我校申报表现优秀但未最终获得海外优青项目支持的,学校优先以特聘研究员岗位(正高级,事业编制)引进,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及科研配套保障。

四、申报条件

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21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20224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11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限项要求

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支持期内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详细要求请参考如下链接所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

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83268.htm

申报系统将于2022215日后开放,申请截止日期为2022415日。申报系统请访问https://isisn.nsfc.gov.cn/

五、联系方式

海外人才可查看下表,对照个人研究领域,和相关学院取得联系,并获得推荐。

有意申报者请发送个人详细简历至相应学院邮箱,并抄送北京邮电大学人才与专家工作办公室邮箱rcb@bupt.edu.cn(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岗位+毕业院校+本人姓名+中国博士招聘网)(寒假期间电话接听可能不及时,请优先通过邮箱联系)。

申报资格、人才政策相关问题,可咨询北京邮电大学人才与专家工作办公室:

联系人:周老师、董老师

联系电话:+86-10-62282196

电子邮箱:rcb@bupt.edu.cn

申报流程、申报系统相关问题,可咨询北京邮电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联系人:江老师

联系电话:+86-10-62282612

电子邮箱:jianghaitao@bupt.edu.cn

北京邮电大学

20222

学院名称

Name of the School

主要招聘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

Main Disciplines and Research Direction   of Recruitment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无线与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多媒体通信、智能通信、信息通信网络、人工智能与网络大数据、信息理论与信息处理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Optical Communications,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AI-driven   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Network Big Data, Information Theory and Signal Processing

联系人:魏老师

联系电话:010-62282620

电子邮箱:

weiling@bupt.edu.cn cn

电子工程学院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微电子、光电子、生物电子、微波、信号处理、通信(光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网络、光学工程、光通信与网络融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传输与交换光子学、微波光子学、信息光电子与微纳光学、光纤光缆与光纤器件、光电材料与光学制备、光电信息处理、三维显示与虚拟现实、量子信息与传感、空间光通信与水下光通信、光电集成技术、光计算技术

MicroelectronicsOptoelectronicsBioelectronicsMicrowave Signal processingCommunication (Fiber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NetworkingOptical engineeringOptic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 Convergence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Transmission   and Switching PhotonicsMicrowave PhotonicsInformation Opto-Electronics     and Nano-OpticsOptic Fiber/Cable and Fiber   Devices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Optical   Fabrication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3D Display and Virtual RealityQuantum Information and   SensingSpace and   Underwater   Optical   CommunicationsOpto-electronic   IntegrationOptical Computing

联系人:段老师

联系电话:

010-62281958-805

电子邮箱:

duanxinyu@bupt.edu.cn

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National Pilot Software Engineering School)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服务计算、多媒体、嵌入式系统软件、移动互联网软件、泛在网络协议、计算机体系结构、理论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网络管理、网络服务、网络安全、网络体系结构等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ig DataInternet of ThingsService ComputingMultimediaEmbedded System SoftwareMobile Internet SoftwareUbiquitous Network ProtocolComputer Architecture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Software EngineeringNetwork  ManagementNetwork ServiceNetwork SecurityNetwork Architectureetc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10-62282980

电子邮箱:

liujie0618@bupt.edu.cn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School of Cyberspace   Security

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信息安全、无线安全、可信分布式计算与服务、物联网安全、云安全、大数据安全、区块链技术

Cyber Security Theory     and TechnologyInformation SecurityWireless SecurityTrusted Distributed Computing   and ServicesInternet of Things SecurityCloud   SecurityBig Data SecurityBlockchain   Technology

联系人:卢老师

联系电话:010-62281765

电子邮箱:

luyetao@bupt.edu.cn

人工智能学院

Schoo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与5G网络、人工智能与计算图像、脑科学与认知科学、数据科学与技术、信息理论与信息处理、信息通信网络、控制科学与工程、智能机器人

Fundamental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5G Network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omputing   Image Brain Science and Cognitive ScienceData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formation Theory and     Processing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ntelligent Robot

联系人:宋老师

联系电话:010-62280876

电子邮箱:

songyang1@bupt.edu.cn

现代邮政学院(自动化学院)

School of Modern Post(School   of Automation)

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物流工程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Logistics and Supply-Chain   managementManagement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echanical Engineering Logistics and     relevant disciplines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电话:010-62282629

电子邮箱:

chshy@bupt.edu.cn

经济管理学院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经济学、公共管理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usiness AdministrationEconomicsPublic Administration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10-62282039

电子邮箱:

jjglxy6228@yeah.net

理学院

School of Sciences

数学与物理基础理论、系统科学与复杂信息网络、大数据计算与人工智能、非线性科学交叉研究、量子信息与纳米光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Fundamental Theory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System Science and Complex     Information NetworkBig Data Comput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f Nonlinear ScienceQuantum Information and Nano   Optic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联系人:纪老师

联系电话:010-62282779

电子邮箱:

jijingwei@bupt.edu.cn

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School of Digital Media and   Design   Arts

数字媒体与计算机视觉、智能交互与交互设计、数字新闻学、媒介运营与技术

Digital media and computer   visionIntelligent interaction and interaction design digital art and culture   computingDigital journalismMedia operation and media   technology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10-62281288

电子邮箱:

shumei@bupt.edu.cn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