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026条记录
[摘要]:植物利用细胞表面定位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来感知微生物或植物的分子模式,并触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来抵御各种微生物的入侵。例如,拟南芥受体激酶(RK)FLS2在共受体BAK1的存在下识别细菌鞭毛蛋白表位flg22。同样,拟南芥PRRsEFR、LYK5和Pep受体(PEPRs)分别识别细菌延伸因子Tu表位elf18、真菌衍生的细胞壁成分几丁质和植物诱导肽(Peps)。在PRRs的下游,中央免疫激酶B... [发表时间:2022/10/18 16:22:07]
[摘要]: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蛋白质和油脂。大豆经过长期的进化,能够通过与根瘤菌相互作用形成根瘤,将空气中的氮气高效转化为化合态氮,使大豆适应低氮环境,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在大田生产中,大豆-根瘤菌共生体系有利于大豆与其他作物的轮作、间作,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同时可改变土壤菌群的组成和分布,提高了大豆在可持续农业中的地位。根瘤菌III型效应因子是大豆-根瘤菌共生体系形成... [发表时间:2022/10/18 16:22:41]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频发,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剧增,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态分布产生了极大影响。植物淹水后的恢复过程,对于重新激活植物体内的生理活动、恢复正常生长至关重要。过去几十年内,科学家们对植物淹水过程中的逆境感知和信号转导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然而,对洪水退去后植物恢复的应答和适应性机制了解非常有限。近日,中山大学植物逆境生物学团队肖仕教授联合荷兰乌得勒支... [发表时间:2022/10/18 16:19:51]
[摘要]: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饲兼用作物,在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玉米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我国粮食作物的生产安全和延伸产业的健康发展。自2001年以来,由玉米尾孢(Cercosporazeina)引起的玉米灰斑病已经大范围扩散并成为严重病害之一,尤其在西南地区,该病害已成为玉米安全生产的极大威胁。在印度洋西南季风和种子带菌的作用下,云南的C.zeina种群未来将向中国东北春玉米种植区扩散... [发表时间:2022/10/18 16:21:20]
[摘要]:近日,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种研究所RaphaelMercier团队在Nature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JointcontrolofmeioticcrossoverpatterningbythesynaptonemalcomplexandHEI10dosage”的研究论文。该文章发现过表达拟南芥HEI10蛋白增加了减数分裂中的重组频率。通过突变ZYP1影响联会复合体也会导致重组... [发表时间:2022/10/18 16:18:13]
[摘要]:害虫抗药性常常伴随适合度代价(如发育延迟、生殖力降低等)。但有些小菜蛾种群对Bt杀虫剂的抗性没有任何适合度代价,小菜蛾是如何协调抗性与适合度代价一直是亟待解决的科学谜团。近日,Nature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友军团队论文“AsingletranscriptionfactorfacilitatesaninsecthostcombatingBacillu... [发表时间:2022/10/18 16:16:48]
[摘要]: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罗杰团队利用椰子、油棕等榈科植物的多维度组学数据,构建了棕榈科多组学综合数据库,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学知名期刊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上。棕榈科物种是热带地区最具特色的植物之一,包括号称世界油王的油棕、号称沙漠面包-生命之树的椰枣、含有生命之水-天然饮料的椰子、具有槟榔碱的槟榔等,它们不仅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重要的景观... [发表时间:2022/10/18 16:24:15]
[摘要]: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玉米是高大作物,一生需水旺盛,对干旱敏感;而我国玉米主栽区多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每年因旱灾造成玉米大幅减产和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培育抗旱玉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物育种往往以追求产量为目标,将控制优异生产性状的基因组人为选择加以固定;而自然选择以物种的后代繁衍为目标,侧重于环境适应性基因组的选择与利用。近百年来,育种家将玉米产... [发表时间:2022/10/18 16:19:05]
[摘要]:2022年10月13日,NaturePlants在线发表了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AlexeyAmunts和德国明斯特大学MichaelHippler联合团队及其合作者题为“AlgalphotosystemIdimerandhigh-resolutionmodelofPSI-plastocyanincomplex”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解析莱哈衣藻光系统I二聚体的结构,证实了光系统I在藻类叶绿体中也可二... [发表时间:2022/10/18 16:23:36]
[摘要]:疫霉菌引起的作物疫病被视作“植物瘟疫”,是农作物生产中危害非常严重的一类病害,19世纪中期曾在欧洲引起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导致数百万人饿死或移居他乡。这场作物疫病导致的灾难被称为“爱尔兰大饥荒”,改变了人类历史。已经发现的疫病菌有160多种,能侵染上千种植物,目前仍是全球粮食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威胁。在我国,由疫霉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每年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元。但是,由于这类病害具有发病快、变异快、... [发表时间:2022/10/18 16:17:29]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