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界研圈

71043条记录

  • 48680.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公开招募“青年储备人才”

    [摘要]:中国科幻研究中心是中国科普研究所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共建的高端智库平台,旨在打造科幻文化、科幻产业的思想库、信息库、人才库。中心自2020年成立以来,在科幻产业、科幻教育研究,世界科幻交流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成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建设面向未来的科幻研究综合人才队伍,助力科幻事业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幻研究中心联合高校科幻平台青年科... [发表时间:2023/1/5 14:42:36]

  • 48675.“中国视觉现代性”工作坊线上预告

    [摘要]:近年来,视觉文化研究日益从基于社会批判理论的文化研究,转向注重图像与媒介内部分析的视觉文化历史研究,其中视觉现代性成为这后一种研究的核心议题。视觉现代性探讨人类视觉经验的现代转型,思考这一视觉经验在现代社会变迁与人自我认知中的意义。现代性特别是视觉的,现代性就是凸显视觉作用或使社会和文化普遍视觉化的发展过程;视觉性尤其是现代性的,一种纯粹的、去魅化、去叙事的观看的出现是一个现代事件。视觉现代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3/1/5 14:47:07]

  • 48674.《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浦侃裔团队首次报道声致余辉分子探针用于肿瘤诊疗

    [摘要]:2022年12月23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浦侃裔教授团队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发表论文,首次报道了超声激活的、基于有机材料的活体余辉探针(SNAP)用于深部组织声致余辉成像。SNAP主要负载了两类探针分子:声敏剂和余辉底物。前者可在超声刺激下产生单线态氧,后者则可与单线态氧反应生成高化学能的dioxetane中间体。中间体的化学能以光子形式缓慢释放,因而超声停止后可产生余辉发光。得益于超声的组织... [发表时间:2023/1/5 14:48:24]

  • 48671.《自然—生物技术》:北京大学李毓龙实验室开发新型催产素荧光探针揭秘神经肽的时空动态调控

    [摘要]:北京时间2023年1月3日,北京大学李毓龙实验室在NatureBiotechnology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Ageneticallyencodedsensormeasurestemporaloxytocinreleasefromdifferentneuronalcompartment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新型可遗传编码的催产素荧光探针GRABOT1.0及其在活体动物中的应用。结合新的工具,本文深入... [发表时间:2023/1/5 14:49:55]

  • 48677.​王德胜 | 作为美育的艺术、艺术史如何可能?

    [摘要]:作为美育的艺术、艺术史如何可能?《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12期王德胜1在美育与艺术之间《礼记•文王世子》尝曰:“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这里的“内”与“外”,代表了确立真正人的全面形象的两个方面,即经由礼乐功能的内外合作,使人在心灵内部与外在表现形态方面真正实现完整的人的养成(“成人”)。“修外”之“礼”(规范... [发表时间:2023/1/5 14:45:45]

  • 48679.线上讲座系列预告 | “清华-东大”东亚人文联合讲座

    [摘要]:「清华-东大」东亚人文联合讲座清华大学文科高研所自2014年以来持续与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合作举办东亚人文主题的学术活动,迄今为止共举行八届两校研究生联合论坛,已成为两校共同的交流和学术传统。本次的联合讲座为2022-2023年度活动之一,春季学期也将继续举办联合研究生论坛,敬请大家关注。参与本次联合讲座活动请进入https://www.surveymonkey.com/r/V9YGH25在线报... [发表时间:2023/1/5 14:43:23]

  • 48678.手工艺与现代社会——孟凡行讲座实录

    [摘要]:2022年12月13日下午,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民俗学专业主办的“京师社会学讲坛”民俗学系列讲座第七十九讲“手工艺与现代社会”顺利举行。讲座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社会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孟凡行教授主讲,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萧放教授主持,百余位听众在线上平台共享了本次学术研讨。讲座开始,孟凡行老师从引言“矛盾的追求与不灭的问题”入手,认为人类进... [发表时间:2023/1/5 14:44:31]

  • 48673.《自然—遗传》:李林/杨芳/严建兵合作构建玉米第一代多组学整合网络图谱

    [摘要]:经典的遗传学手段克隆并解析了一批重要的功能基因。然而,在功能基因组提出二十几年之后的今天,水稻和玉米中克隆的功能基因仍不足其所有基因的10%,已克隆基因的新功能还不断被发现。如何快速克隆功能基因、解析重要性状变异的分子机制,并全局解析重要作物的遗传变异的奥秘,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北京时间2022年12月30日,《自然—遗传》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教授李林... [发表时间:2023/1/5 14:48:52]

  • 48676.今晚线上讲座预告 | 理论与艺术理论——从中西方知识传统的差异谈起

    [摘要]:“澄观美学”系列讲座理论与艺术理论——从中西方知识传统的差异谈起主讲人:童 强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与谈人:胡易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汪珂欣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后主持人:黄 铮四川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助理研究员讲座时间:北京时间:2023.01.05(星期四)19:00讲座地点:本次活动将通过腾讯会议在线进行。会议号:190-727-514(密码:23... [发表时间:2023/1/5 14:46:23]

  • 48672.《自然—癌症》:于吉洋团队基于乳腺癌基因调控网络开发出新的药物敏感度预测模型

    [摘要]:2022年12月30日,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JoseSilva研究团队、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于吉洋研究团队以及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KevinKalinsky研究团队,在NatureCancer发表了题为“Network-basedassessmentofHDAC6activityishighlypredictiveofpre-clinicalandclinicalresponsetotheHDA... [发表时间:2023/1/5 14:49:26]

首页<<4865486648674868486948704871>>尾页共7105页 跳页共71043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