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子车
杨旻
每每走在路上,看到孩子们踩着滑板车一溜烟从身边飞过,心里不由感叹年轻真好,也会不由想起小时候玩过的弹子车。
弹子车的名字来源于底部的几个轮子,这轮子规范用语叫做轴承,一个扁圆的钢圈,中间嵌满了小钢珠,靠小钢珠的滑动转动轮子,小时候我们就叫它弹子轮,用弹子轮做的车子自然叫弹子车。
小时候没有电视机,没有手机,没有游戏,儿童的娱乐大都与运动有关。打铃角、翻牌子是男孩的最爱,跳皮筋、造房子、踢毽子则更受女孩欢迎。打铃角有些地方又叫打陀螺,用一小块木头削成未撑满的伞形,顶部有个小帽子,打磨光滑,在底部的中间扎进一个钉子,一个铃角就做好了。拿一根绳子从小帽子开始一圈圈绕下去,然后手一扬,绳子一抽,将铃角甩出去,钉子扎在硬硬的泥土上,铃角开始旋转,转的时间越长,说明打铃角的水平越高。那时候男孩的书包里几乎都藏着这么个铃角,在学校或在家里,随处可玩,随时可玩,且乐此不疲,因为除此实在没有多少娱乐来消耗过剩的精力了。
不知何时,学校里有人开始谈起弹子车,于是就开始琢磨着也做一个玩玩。但是首先要有弹子轮,去哪里搞到弹子轮呢?村子里有个农机站,几个小伙伴去转了几次,愣是没发现一个废弃的弹子轮,不由沮丧,做弹子车的梦想只能像船搁在浅滩上了。忽然有一天,父亲回家给了我几个弹子轮,一看铮亮,闪闪发光,说不清是眼睛的光照亮了弹子轮还是弹子轮的光芒照亮了眼睛,那份喜悦,那份兴奋,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约上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开始商量着做车的事。张三从家里拿来两根木棍,李四负责几块木板,王五负责锯子,凑到一起叮叮当当地搞了一阵,发现梦想和现实的差距如此巨大,第一步固定弹子轮的轴都无法凿成。姨夫是个木匠,于是就去求姨夫帮忙,将想法跟他一说,姨夫一口答应。姨夫将木棍固定到车床上,然后开动马达,将刀片靠近木棍,木屑就唰唰地飞溅,像一只只翩翩飞舞的蝴蝶,很快地就将两个轴加工好了。将弹子轮装进去,严丝合缝。又将两根横档固定在木轴上,将几片木板钉到横档,一辆平板弹子车就做好了。
我们抱着弹子车飞快地跑向仓库场,仓库场有一片晒谷的水泥地,是玩弹子车的最佳场所。一个坐上弹子车,一个在他背后用力推,很快,兴奋就变成了失望。四个弹子轮都固定在木轴上,只能直前直后地行驶,没法转弯。世上没有一条路是永远笔直的,不能转弯的车是没法上路的车。我们只好又去找姨夫商量,最后决定前面减少一个弹子轮,将一端固定一端不固定,变成三轮车。完工后,去仓库场一试,成了。坐车上的人,用一只脚控制不固定的横轴以调整方向,于是可以绕8字,可以一圈一圈地转圈,玩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
所谓知足常乐,只要知足,快乐可以如此简单,而简单的快乐常常是真正的快乐,无比的快乐。弹子车玩到什么时候,记不清了,大约是上了初中离家之后就不玩了;弹子车后来去了哪里,也记不清了,好像是在墙角放了很久,弹子轮生锈了。只是弹子车给我带来的快乐,永远不会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