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该刊只有国际刊号。
2、投稿方式:邮寄打印稿并附电子文档。
3、官网网址:http://review.law.nccu.edu.tw/
(国立政治大学法学院官网进入)
4、官网邮箱:editor@nccu.edu.tw
5、出刊日期:季刊,一年出版四期。
2025年11月17日星期一
《政大法學評論》徵稿簡則
【官网信息】
1. 本刊為定期刊物,自第一三四期起,一年四期,分別於每年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出版。
2. 本刊定位為全球華文法學界之學術期刊,遵循發行地法律社群之學術專業審稿基準。凡有關法學論著、書評、實務評析、研討會論文及兩岸研究五類均歡迎投稿,並請註明所屬類別。文稿引證請依學術慣例,並統一於文末列具參考文獻。有關註解格式必須與本院「政大法學評論論文註解範式」所規定者一致(本院網址:http://www.law.nccu.edu.tw/verC/Cmain.html)。來稿如無註解、未符合本刊規定之註解範式,一稿數投、全部或主要部分已在其他刊物或將在其他刊物發表,或其他情節重大不適宜刊登者,恕不刊登。
3. 本刊歡迎中外文稿件,中文來稿須使用正體中文撰寫。來稿以1萬2千字至5萬字為限(含本文及註解),總字數以不超過6萬字為限。若不符合字數限制者,得逕予退稿。
4. 來稿為二人以上共同撰寫者請於稿件中註明作者順位、分工情形,並檢附各作者同意聯名投稿之書面文件。
5. 來稿均應附十個左右的中英文關鍵詞、三百字左右之中文摘要及五百字以下之英文摘要。經審查通過決定採用之稿件其英文篇名、關鍵詞與摘要,本刊均得潤飾,並載於網站。
6. 來稿請用打字稿,一式三份,請寄中華民國11605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政治大學法律學系辦公室;並附上電子檔,使用軟體以Microsoft Office為原則,請逕寄本刊電子信箱(E-mail: editor@nccu.edu.tw)。
7. 本刊全部來稿均須經審查程序,審查結果將適時通知作者。
作者對於已經進入審稿程序之稿件表示撤回或一稿數投經查證屬實,或有其他嚴重違反學術倫理情事者,本刊得於三年內暫停接受該作者之投稿。
8. 稿件一經刊登,文責自負;本刊原則上不給付稿費,但贈送抽印本二十份。
9. 稿件刊登三個月後,所有稿件將收入本校圖書館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供圖書館使用者查閱。
10. 投稿著作經本刊刊登後,所有列名作者同意本刊得以非專屬授權方式再授權經本刊授權之資料庫,並得以數位方式為必要之重製、公開傳輸、授權用戶下載及列印等行為。為符合資料庫編輯之需要,並得進行格式之變更。授權資料庫利用,若係有償,由本刊及作者均分。作者交付稿件時,應一併附上著作權授權書。
《政大法學評論》論文註解範式
【官网信息】
一、作者姓名請列於題目之下,最高學歷及現職獨立列為註解。
二、關於引文、論點之出處及說明性的文字,請使用註解,並連續編號。
三、來稿請附三百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及五百字以內的英文摘要,並附十個左右的中英文關鍵詞。
四、註解格式
(一) 所有引註均需詳列出處。如引註係轉引自其他書籍或論文,則須另予註明,不得逕行錄引且需依本刊隨頁註格式。出版年代一律
以西元為準。
(二) 所有註解請採隨頁註,註解號碼,請用阿拉伯數字,其編號以每篇論文為單位,順次排列。
(三) 所引註之文獻資料,若係重複出現,緊鄰出現則註明「同前註」之後加註頁碼;前註中有數筆文獻時,應註明作者;若同一作者
有數筆文獻,則應簡要指明文獻名稱;若非緊鄰出現 則註明作者及「同註××」之後再標明頁數,其他同前。
(四) 隨頁註之引用文獻格式舉例如下:
1. 中文書籍、專書論文、期刊論文:
書籍: 作者姓名、書名、頁碼、出版年月(無月份者得免註)。若某本書為初版,不需註明其版次,僅須列出版年月。但若為
二版以上,則須註明版次。
如: 黃立,民法總則,頁50-55,2001年1月,2版。
專書論文: 作者姓名、篇名、所載書名、頁碼、出版年月(無月份者得免註)
如: 蘇永欽,台灣的社會變遷與法律學的發展,載:當代法學名家論文集,頁557,1996年1月。
期刊: 作者姓名、篇名、期刊名、期別、頁碼、出版年月
如: 法治斌,以大為尊或同舟共濟?——由台北市里長延選談起,政大法學評論,71期,頁7,2002年9月。
吳庚,憲法審判制度的起源與發展——兼論我國大法官釋憲制度,法令月刊,51卷10期,頁805-825,2000年10月。
2. 日文書籍、專書論文、期刊論文:
書籍:作者姓名『書名』出版社頁碼(出版年月)(無月份者得免註)。
如: 西谷敏『労働組合法(第三版)』有斐閣142頁(2006年)。
專書論文:作者姓名「篇名」所載書籍編著者名稱(無名稱者免註)所載『書名(出處章節)』出版社頁碼(出版年月)
(無月份者得免註)。
如: 西谷敏「労働法における自治と公共性」室井力編『現代国家の公共分析(第五章)』日本評論社376頁(1990年)。
期刊論文:作者姓名「篇名」期刊名期別頁碼(出版年月)(無月份者得免註)。
如: 山川隆一「労働紛争解決システムの新展開と紛争解決のあり方」季刊労働法205号2頁(2004年)。
3. 英文專書、專書論文、期刊論文:
書籍:DEBORAH L. RHODE, JUSTICE AND GENDER 56 (1989).
專書論文:John Adams, Argument and Report, in 2 LEGAL PAPERS OF JOHN ADAMS 285, 322-35
(L. Kinvin Wroth & Hiller B. Zobel eds., 1965).
期刊論文: Kim Lane Scheppele, Foreword: Telling Stories, 87 MICH. L. REV. 2073, 2082 (1989).
4. 德文書籍、專書論文、期刊論文:
書籍: Hoyer, Strafrechtsdogmatik nach Armin Kaufmann, 1997, S. 31.(若為段碼應註明Rn. 31);若論文中另有同姓
作者時,應加註名字,例如:「Hoyer, Andreas」)
教科書:Jakobs, Strafrecht AT, S. 1.
註釋書:原則上參照各註釋書之建議引註方式,若無則參考下列例示。
MüKo-Oetker,§249 Rn. 1.
專書論文: Roxin, FS Honig, S. 133ff.
Klippel/Lies-Benachib, Der Schutz von Persönlichkeitsrechten um 1900, S. 343f.
期刊論文: Meyer-Großner, NJW 1987, S. 1161ff.
5. 法文書籍、專書論文、期刊論文:
書籍:G. Vedel, P. Delvolvé, Droit administratif, Paris, PUF, 12 e éd., 1992, t. 2, p.285.
專書論文:Viney, G., Pour ou contre un “principe général” de responsabilité pour faute.,
in Le droit privé français à la fin du XXe siècle:Études offertes à Pierre Catala, Paris: Litec, 2001, p.555-568.
期刊論文: G. Jèze, « L’acte juridictionnel et la classification des recours conteneieux », RDP, 1909, p.667.
6. 官方出版法律條文或判決等政府資料:
大法官解釋:司法院釋字第109號解釋。
行政函示: 內政部(88)年臺內地字第8811978號函。
法院判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7年度訴字第2594號判決。
法院判例: 最高法院81年臺上字第3521號判例。
法院決議: 91年度第14次民事庭決議,91年11月5日。
7. 引據其他國法律條文或判決時,請依各該國習慣。
五、參考文獻
(一) 在正文之後請開列引用書目(限於正文與註釋中援引過之書籍與期刊文獻),書目請按中、日、英、德、法及其他語文順序排列;
中日文排列請按作者(編者)姓氏筆畫數,其他外文請按作者 (編者)姓氏字母序。若同一作者有多項參考文獻時,請依年代先後
順序排列。
(二) 參考文獻格式舉例如下:
1. 中文書籍、專書論文、期刊論文:
書籍:作者姓名、書名、出版年月(無月份者得免註)。(若某本書為初版,不需註明其版次,僅須列出版年月。
但若為二版以上,則須註明版次。)
如: 黃立,民法總則,2版,2001年1月。
專書論文: 作者姓名、篇名、所載書名、起迄頁碼、出版年月(無月份者得免註)。
如: 蘇永欽,台灣的社會變遷與法律學的發展,載:當代法學名家論文集,頁557-600,1996年1月。
期刊: 作者姓名、篇名、期刊名、期別、起迄頁碼、出版年月。
如:法治斌,以大為尊或同舟共濟?——由台北市里長延選談起,政大法學評論,71期,頁7-36,2002年9月。
吳庚,憲法審判制度的起源與發展——兼論我國大法官釋憲制度,法令月刊,51卷10期,頁805-825,2000年10月。
2. 日文書籍、專書論文、期刊論文:
書籍: 作者姓名『書名』出版社(出版年月)(無月者得免註)。
如: 西谷敏『労働組合法(第三版)』有斐閣(2006年)。
專書論文: 作者姓名「篇名」所載書籍編著者名稱(無名稱者免註)所載『書名(出處章節)』出版社(出版年月)
(無月者得免註)。
如: 西谷敏「労働法における自治と公共性」室井力編『現代国家の公共分析(第五章)』日本評論社(1990年)。
期刊論文: 作者姓名「篇名」期刊名期別(出版年月)(無月者得免註)。
如: 山川隆——「労働紛争解決システムの新展開と紛争解決のあり方」季刊労働法205号(2004年)。
3. 英文專書、專書論文、期刊論文:
書籍: Hillier, Tim (2000), Sourcebook on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London: Cavendish Publishing.
專書論文: Adams, John (1965), Argument and Report, in L. Kinvin Wroth & Hiller B. Zobel eds., Legal Papers of John Adams.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期刊論文: Scheppele, Kim Lane, Foreword: Telling Stories, 87 MICH. L. REV. 2073 (1989).
4. 德文書籍、專書論文、期刊論文:
書籍:Hoyer, Andreas, Strafrechtsdogmatik nach Armin Kaufmann, 1997.
教科書: Jakobs, Günther,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2. Aufl., 1991.
註釋書: Säcker, Franz Jürgen/Rixecker, Roland (Hg.), Münchener Kommentar zum BGB, Band 2, 5. Aufl., 2007
(zitiert MüKo-Bearbeiter).
專書論文: Roxin, Claus, Gedanken zur Problematik der Zurechnung im Strafrecht, in: Festschrift für Richard M. Honig zum
80. Geburtstag, 1970, S. 133ff.
Klippel, Diethelm/Lies-Benachib, Gudrun, Der Schutz von Persönlichkeitsrechten um 1900, in: Falk, U
lrich/Mohnhaupt, Heinz (Hg.),
Das Bürgerliche Gesetzbuch und seine Richter. Zur Reaktion der Rechtsprechung auf die Kodifikation des
deutschen Privatrechts, 2000, S. 343ff.
期刊論文: Meyer-Großner, Lutz, Das Strafverfahrensänderu-ngsgesetz 1987, NJW 1987, S. 1161ff.
5. 法文專書、專書論文、期刊論文:
書籍: LZQUETTE(Y.), SIMLER(P.), TERRE(F.), Droit civil: Les obligations, 11e éd., Paris, Dalloz, 2013.
專書論文: GAUDEMENT(Y.), « Le juge administratif, futur administrateur ? », in G. Gardavaud et H. Oberdorff (dir.),
« Le juge administratif à l’aube du XXI e sièle »,
Acte du Colloque des 11 et 12 mars 1994 pour le quarantième anniversaire des Tribunaux Admini-stratifs,
Grenoble, PUG, 1995, p.179-195.
期刊論文: PHILIPPE, (S.-M.) et CYRIL, (B.), « Responsa-bilité civile », Juris-Classeur Périodique, Semaine juridique,
n° 17, 2012, p.86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