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3、联系电话(微信公号信息):
15737128525(白蒙尼);15622362050(王璨璨);
15316094083(朱瑞);17852738573(王一玮)
4、投稿邮箱:ZGGGFLFW2023@163.com
(微信公号信息)
5、出刊日期:季刊,一年出版四辑。
2024年10月16日星期三
《中国公共法律服务》约稿函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华东政法大学公共法律服务研究院 2024年10月16日 10:00 上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落实深化律师制度、公证体制、仲裁制度、调解制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任务,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加快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健全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制度,深化法律和司法行政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提升涉外法治工作能力。公共法律服务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实践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形成的一个本土化全新的法治概念和理论命题,亦是建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生根点、增长点和重要支点。与此同时,公共法律服务学科建设的兴起与发展,因应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文件中所提出的优化法学学科体系之要求。
为了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为公共法律服务学科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更加广泛融合发展的交流平台,依托司法部与华东政法大学部校共建“公共法律服务协同创新与数字治理研究基地”,以华东政法大学公共法律服务研究院/学院和若干司法实务机构为主体,由华东政法大学“经天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法律服务研究院院长杨凯担任主编,创办《中国公共法律服务》集刊,创办期先行采用定期连续出版书籍形式,每年出版4辑,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定期出版。
《中国公共法律服务》的办刊宗旨是:聚焦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与实务热点问题,提炼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理论命题,汇聚法律服务行业的整体力量,关注法律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广应用前沿,聚力公共法律服务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应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行业和法律科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弘扬中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法治理念、理论内涵、思想价值、实践经验、治理智慧、融合发展现代化理论,从而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与学科建设、法学研究、人才培养融入全面依法治国实践,适应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建设新要求。
《中国公共法律服务》开设有特稿、融合发展理论、会客厅、诉讼与非诉讼公共服务、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基层治理、线上线下结合、公共法律服务新视野、第三方评价、法务区建设前瞻、地方特色经验展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等栏目。来稿可以围绕中国公共法律服务的本土性概念和时代性功能展开理论探讨,可以对公共法律服务的地方立法例、地方政策、体系性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等进行实证研究,可对当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理论、规范与实践等维度的现状进行反思,亦可将公共法律服务与新时代枫桥经验、市域治理、基层治理、在线诉讼和调解、信访、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产业政策等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经济学多学科命题相结合展开融合思考、交叉研究。
本刊还特别设置了“算法、科技与产品”特色栏目,尤其欢迎公共法律服务行业各条线的实务工作者和法律科技企业的研发管理人员提出实践问题,凝练实践经验和展现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科技前沿服务产品。
一、稿件要求
(一)论文提要和关键词
本刊投稿均采用论文提要的形式,论文提要凝练简介论文核心命题、创新观点、主体构架和应用价值,字数控制在600字以内。关键词提炼一般3-5个,最多不超过7个。
(二)一般规定
1.稿件应为尚未发表的原创作品,稿件需有中文内容提要和关键词。正文中的层次序号按照“一、”“(一)”“1.”“(1)”的顺序使用。
2.文中注释一律采用脚注,每页重新编号,编号格式为:①②③等。
3.来稿中请注明作者的单位、职称(或职务)和联系方式,作者简介信息注以星号上标。
4.如果来稿系受基金项目资助的成果,请注明项目名称、类别和项目编号。
(三)注释范例
1.专著
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XX页。
[美]理查德·A·波斯纳:《超越法律》,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XX页
2.编著
张文显主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与方法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XX页。
3.期刊杂志
胡云腾:《论理解与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几个问题》,载《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
张文显:《中国法治40年:历程、轨迹和经验》,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 年第5期。
4.报纸
张文显:《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载《人民日报》2017年8月14日第7版。
二、投稿方式
(一)本刊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实务专家等赐稿,本刊尤其鼓励和扶持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稿约常年有效,接受投稿采用线上电子邮件方式,本刊审稿以邮箱投稿为准,来稿请按照前述体例格式和注释要求排版编辑后投送本刊唯一收稿邮箱:ZGGGFLFW2023@163.com。
(二)给本刊投稿请在稿件正文之外单独附一页详细写明作者真实姓名、职称、单位、通讯地址、电邮地址和电话。
(三)外国人士的投稿稿件若为外文,请附中文译文,也可委托本刊代为翻译。
(四)来稿请附600字以内的中英文论文提要、关键词和英文标题。
(五)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北大法宝等国内相关学术期刊光盘版及数据库,本刊不另行支付作者任何报酬,凡向本刊投稿者视为同意。
编辑部联系人:
王璨璨15622362050;朱 瑞15316094083;
白蒙尼15737128525;王一玮17852738573。
《中国公共法律服务》编辑部
2024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