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3、官网网址(微信公号信息):
https://hqhrwxxk.hqu.edu.cn/
4、出刊日期:半年刊,每年3月、9月出版。
5、官网信息:不收版面费。
2024年1月23日星期二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征稿启事
【官网信息】
作者:华侨华人文献学刊时间:2024-01-02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The Journal of World Confederation of Institutes and Libraries for Chinese Overseas Studies)是世界海外华人研究与文献收藏机构联合会会刊,由华侨大学华侨华人文献中心和俄亥俄大学邵友保博士海外华人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旨在提供全球华侨华人研究专家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发表有关华侨华人历史文献、社团组织、人际关系、身份认同、心理行为、宗教信仰、华文教育、企业经营、文化变迁、文化冲突、国际问题等原创性成果,从多学科的视角展示华侨华人的最新研究动态。
一、本刊2015年创刊,为半年刊,一年两期,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二、本刊的稿件刊登必须经过学术质量审查、论文重复率检测、政治性审查三个程序,请将稿件投至编辑部邮箱hqhrwxxk@hqu.edu.cn。
三、本刊实行双向匿名评审,来稿可提供2-5名建议审稿专家名单(包括联系方式以及学术简介)以及2名回避审稿专家名单(必须说明理由)。
四、本刊不限字数,欢迎长文,供有实力的作者发挥,但书评不少于5000字。
五、来稿请先自查,必须包括(1)中文题目(2)中文摘要300字(3)中文关键词3-5个(4)作者中文姓名(5)英文题目(6)英文摘要(7)英文关键词(8)作者英文姓名(9)作者简介(工作单位、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六、投稿作者请提供联系方式,包括:(1)中英文姓名(2)电话(3)地址(4)邮编(5)电子邮件(6)微信号(7)其他联系方式,以便联系以及稿件刊登后寄送刊物。
七、来稿如有插图,请另外同时单独发送高解析度之图片文件,以提高刊物的印刷效果。
八、投稿作者请提供(1)个人学术简历(2)来函稿件的研究经过,以便编辑部选择合适的专家进行审稿。
九、格式体例以及注释格式请按照“格式规范”处理,编辑部无法为作者提供排版服务。
十、编辑部为作者提供无偿的宣传服务,将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微信群、网站等媒体推广刊登在本刊上的优质稿件。
十一、本刊为学术平台,所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责由作者自负,并不代表《华侨华人文献学刊》编委会、编辑部或者主办机构的观点或立场。文章内容侵犯第三方任何可能权利所导致的纠纷,本刊编委会、编辑部或其任何成员不承担与此相关的任何责任。
十二、凡涉及国内外版权问题,均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法》和有关国际法规执行。本集刊刊登的所有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摘发、翻译,一经发现,将追究法律责任。
十三、请勿一稿多投,如出现重复投稿,本集刊将采取严厉措施。本集刊概不退稿,请作者保留底稿。投稿后3个月内如没有收到录用或退稿通知,请自行处理。
十四、本刊有权对拟用稿件做必要的修改与删节。
十五、本刊取舍稿件重在学术水平,如收到所谓“内部管道”等刊登稿件消息绝对是诈骗,请勿相信。
十六、本刊不收版面费。来稿一经刊用即奉当期刊物五册(每册售价98元人民币)。
十七、本刊为中国知网全文收入,中国知网《华侨华人文献学刊》主页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Detail?pcode=CJFD&pykm=HQWX&Year=&Issue=
另也可在中国集刊网《华侨华人文献学刊》下载文章https://www.jikan.com.cn/HQHR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文稿格式
【官网信息】
作者:华侨华人文献学刊时间:2024-01-02
一、来稿正文格式
1.来稿请依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之顺序撰写。摘要以300字为限,关键词3至5个。
2.正文每段起首缩排二字,独立成段之引文,不加引号,左边缩排二字,引文每段起首仍缩排二字;紧随独立引文之下段正文起首是否缩排,视其与引文之关系而定。
3.句子中标点使用中文全角符号。除破折号、删节号各占两格外,其余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4.注释采用插入脚注方式,注释符号用①、②、③……标示,注释号码单页起。
5.正文中数字一般用阿拉伯数字,但具体情况应考虑前后文决定。
示例:二十多人,三十上下,上百人
朝代年份用汉字数字,其后在圆括号内用阿拉伯数字注释公元年份。
示例:康熙十五年(1676年)
二、注释格式
(一)引用近现代文献
1.引用专书:作者,书名,出版者,出版年份,页码。
若没有出版者、出版年份,则注明“出版者不详”、“出版日期不详”。示例:
郑振满:《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第156~159页。
2.引用论文集、文集文章:作者,篇名,论文集编者,论文集名,出版者,出版年份,页码。示例:
宫崎市定:《宋代宫制序说》,载佐伯富编《宋史职官志索引》,京都大学东洋史研究会,1963,第16~22页。
引用文献作者和文集编者相同时,后者可以省略。示例:
唐振常:《师承与变法》,《识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第65页。
3.引用期刊论文。
(1)以时间单位出版的刊物:作者,篇名,刊物名,年份,卷,期,页码。示例:
汪毅夫:《试论明清时期的闽台乡约》,《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1期,第9~25页。
(2)按卷期为单位出版的刊物:作者,篇名,刊物名,卷,期(年份),页码。示例:
张兆和:《中越边境跨境交往与广西京族跨国身份认同》,《历史人类学学刊》第2卷第1期(2004年4月),第130~131页。
(3)引用期刊的刊名与其他期刊相同,应标注出版地点以示区别。示例:
费成康:《葡萄牙人如何进入澳门问题辨证》,《社会科学》(上海)1999年第9期,第17~35页。
4.引用刊载于报纸的文章:作者,篇名,报纸名,发表时间,第×版。示例:
郑树森:《四十年来的工作小说》,《联合报》1989年8月11日,第27版。
5.引用会议论文:作者,篇名,××会议论文,会议地点,年份。示例:
中岛乐章:《明前期徽州的民事诉讼个案研究》,国际徽学研讨会论文,安徽绩溪,1998。
6.引用未刊学位论文:作者,篇名,×士学位论文,大学及具体院系,年份,页码。示例:
李丰楙:《魏晋南北朝文士与道教之间的关系》,博士学位论文,台湾政治大学中文所,1978,第192页。
7.引用未刊手稿、函电、私人收藏等,标明作者、文献标题、文献性质、收藏地点和收藏者、收藏编号。示例:
陈序经:《文化论丛》,手稿,南开大学图书馆藏。
《蒋介石日记》,毛思诚分类摘抄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陈云致王明信》,1937年5月16日,缩微胶卷,莫斯科俄罗斯当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藏,495/74/290。
《傅良佐致国务院电》,1917年9月1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北洋档案1011~5961。
8.采用作者访谈整理的口述史料,标明“口述史料”、访谈对象姓名身份及其出生年份,访谈时间、地点。示例:
口述史料:达濠从德善堂坛生、紫豪阁录文李明典(1920年生),2005年6月7日,汕头镇邦街李明典寓所。
9.采用作者收集整理的碑刻材料,标注“碑刻材料”:置立时间、置立者《碑刻名称》,目前位置,抄录时间。示例:
碑刻材料:甲戌年(1934年)江亢虎《饶山天洞》,汕头市礐石风景区汕头慈爱善堂,2012年8月30日陈嘉顺抄录。
10.采用互联网文献,标注“互联网文献”:责任者,文章名,网站名称,网址。示例:
互联网文献: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征集青年委员会委员启事》,潮人网,http://www.chaorenwang.com/channel/whdt/showdontai.asp?nos=341。
(二)引用古代文献
1.采用影印版古籍,请标明影印版本信息。示例: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一二,乐天书局,1972年影印广雅书局本,第1页。
2.古代文集的标注方式。
(1)别集:先列书名,再列篇名。示例:
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一二《大埔县图说》,收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第403册,文海出版社,1976年影印光绪六年版,第897页。
(2)总集:先列文章作者(从文集的名称看需要再考虑是否列出),再列总集作者以及总集名。示例:
陈一松:《为恳天恩赐留保宪臣以急救民疏》,收入冯奉初《潮州耆旧集》卷一九,香港潮州会馆,1980年影印光绪三十四年版,第336页。
3.古籍中部类的标注方式。示例: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三四五《列传·永保》,中华书局,1977,第11166页。
4.正史中人物传之附传的标注方式。示例:
《魏书》卷六七《崔光传附崔鸿传》。
5.引证编年体典籍,通常注出文字所属之年月甲子(日)。示例:
《资治通鉴》卷二○○○,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十月乙卯。
6.一些古籍的版本可以直接通过某丛书来反映,可省去具体出版情况。示例:
朱熹:《家礼》(《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版)卷一,第1页。
(三)引用英文文献
基本规范同于中文注释。
作(编)者姓名按通常顺序排列,即名在前,姓在后。作者为两人,两人姓名之间用and连接。
编者后加ed.,两人以上的加eds.。
期刊名称和书名使用斜体标注,论文和文章用引号“ ”标注,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用冒号相隔。
页码方面,单页标注p.,多页标注pp.。
1.专著的引用格式。
Kenneth N. Waltz,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1979,p.81.
Hans J. Morgenthau,Politics among Nations: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Alfred A. Knopf Inc.,1985,pp.389-392.
2.编著的引用格式。
David Baldwin,ed.,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The Contemporary Debate,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3,p.106.
Klause Knorr and James N. Rosenau,eds.,Contending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9,pp.225-227.
3.译著的引用格式。
Homer,The Odyssey,trans. Robert Fagles,Viking,1996,p.22.
4.论文的引用格式。
Robert Levaold,“Soviet Learning in the 1980s,” in George W. Breslauer and Philip E. Tetlock,eds.,Learning in US and Soviet Foreign Policy,Westview Press,1991,p.27.
Stephen Van Evera,“Primed for Peace:Europe after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15,No.3,1990/1991,p.23.
Nayan Chanda,“Fear of Dragon,” Far Eastern Economics Review,April 13,1995,pp.24-28.
5.报纸的引用格式。
Rick Atkinson and Gary Lee,“Soviet Army Coming Apart at the Seams,” Washington Post,November 18,1990.
6.政府出版物的引用格式。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Directorate of Intelligence,Handbook of Economic Statistics,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88,p.74.
7.会议论文的引用格式。
Albina Tretyakava,“Fuel and Energy in the CIS,” paper delivered to Ecology ’90 conference,sponsored by the America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Airlie House,Virginia,April 19-22,1990.
8.学位论文的引用格式。
Steven Flank,Reconstructing Rockets:The Politics of Developing Military Technologies in Brazil,Indian and Israel,Ph.D. dissertation,MIT,1993.
9.互联网文献的引用格式。
Astrid Forland,“Norway’s Nuclear Odyssey,” The Nonproliferation Review,Vol.4,Winter 1997,http://cns.miis.edu/npr/forland.htm.
10.转引文献的引用格式。
F. G. Bailey,ed.,Gifts and Poisons:The Politics of Reputation,Basil Blackwell,1971,p.4,quote from Paul Ian Midford,Making the Best of a Bad Reputation:Japanese and Russian Grand Strategies in East Asia,Dissertation,UMI,No. 9998195,2001,p.14.
三、注释说明
1.中文书名、期刊名、报纸名、剧本名的符号为《》;论文名、诗名为《》;学位论文采用《》。
2.撰著在作者姓名之后加冒号表示。如果是“编”“主编”“编著”“整理”“校注”“校点”等其他责任形式,不加冒号。
示例:《京族简史》编写组编《京族简史》,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第84页。
3.两个或三个责任方式相同的责任者,用顿号隔开;有三个以上时,只取第一责任者,其后加“等”字。
示例:徐寿凯、施培毅校点《吴汝纶尺牍》,黄山书社,1992。许毅等:《清代外债史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4.责任方式不同的责任者,用逗号分开,译著的翻译者,古籍的点校者、整理者可按此例。
示例:欧阳兆熊、金安清:《水窗春呓》,谢兴尧点校,中华书局,1984,第192页。
5.书名原有的补充说明等文字,应放在书名号之内。
示例: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人民出版社,1983。
6.非公元纪年的出版时间应照录,其后加公元纪年,1949年后用公元纪年。
示例:陈恭禄:《中国近代史》,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7.引用图书版权页中表示版本的文字(如“修订本”“增订本”等)应照录。
示例:蔡尚思、方行编《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中华书局,1981。
8.引证书信集、文件汇编及档案汇编中的文献,应标注原始文献形成的时间。
示例:蔡元培:《覆孙毓修函》(1911年6月3日),载高平叔、王世儒编注《蔡元培书信集》(上),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第99页。
9.同一本书只需在第一次出现时标明版本,以后若用同一版本则可省略版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