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附打印稿。
3、出刊日期:半年刊,一年出版两辑。
4、官网信息: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
2023年11月29日星期三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编辑部声明
【主办单位官网信息】
时间:2021-09-09
近期,有不法分子伪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学术集刊公章,以发放所谓“稿件采用通知书”的方式进行诈骗。
针对上述情况,《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学术集刊编辑部特声明如下: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是由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额资助的专业性学术集刊,主要刊发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关的研究论文、评论和学术信息等,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
2.《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学术集刊对拟用稿件一般不发放“用稿通知”,如投稿人需要“用稿通知”,则编辑部会发放加盖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公章的“用稿通知”。
3.《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学术集刊的唯一投稿邮箱为:mksyzhwh@126.com,编辑部办公电话为:027-87152181。
4.对以我刊名义从事违法行为的不法分子,我刊保留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我们也欢迎广大读者积极举报涉及我刊的违法线索。
5.感谢广大读者对我刊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编辑部
2021年9月9日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征稿启事
【2023年01期信息】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是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主要发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关的研究论文、评论和学术信息。热忱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赐稿。
(一)本刊内容及栏目设置
本刊欢迎针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各个领域中具有时代性、前沿性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具有独立学术见解的稿件。本刊现设有“特稿”“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他山之石”“新时代新青年论坛”等栏目,还将根据来稿情况开设新的栏目。
(二)来稿格式及相关要求
“标题”(黑体三号居中)、“作者”(楷体小四居中)、“摘要”(内容字体为五号仿宋,约200字)、“关键词”(3~5个,字体为五号仿宋,中间以分号隔开)和作者简介(出生年月、性别、籍贯、单位及职称,主要研究领域及代表性成果,并附上联系电话与电子信箱,150字以内)。译稿还须附原文和原作者授权书。正文部分内容为五号宋体,二级标题为五号黑体居中。段落设置为最小值18磅。
1.来稿文责自负,必须遵守学术规范,重复率控制在20%以内,所有引文须注明出处,所有引文及与引文相关的各项信息(如作者名、所引书名、出版社及出版时间、页码等)请务必核对准确。引文注释一律采用脚注,字体为楷体小五号,单倍行距,每页重新编号,引文注释格式示例如下:
基金项目:在标题右上角以星号“※”标注,页脚注明项目名称并在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42页。
②钟鸣:《社会稳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第50页。
③王炳书:《实践理性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第80页。
④〔英〕卡尔·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杜汝楫译,华夏出版社,1987,第25页。
⑤〔美〕爱尔文·马奎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李真译,《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第205页。
⑥王锐生:《唯物史观:发展还是超越?》,《哲学研究》2002年第1期。
⑦李超元:《论虚拟性实践》,《光明日报》2001年9月25日。
2.除本刊特约稿件外,来稿以10000~15000字为宜。所寄文稿必须是校对准确的打印稿,并请同时提供Word格式的电子文本。
3.请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后,本刊将在三个月内答复是否采用,超过三个月未回复即可自行处理。
4.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并寄样刊两册。
5.来稿请寄: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编辑部
邮政编码:430070
投稿邮箱:mksyzhw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