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3、官网网址:http://wxy.ahu.edu.cn/gjyj/
(从安徽大学文学院官网进入)
4、本刊不向作者收取任何版面费、审稿费等费用。
2023年4月19日星期三
《古籍研究》征稿启事
(官网信息)
一、《古籍研究》創刊於1986年,現已出版72卷。在學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已成為古籍整理與研究領域有較大影響的學術陣地。本刊每年出版兩期,歡迎學界同仁惠賜稿件。
二、本刊主要刊發與古籍整理和研究相關的各種專門性論文。書評和研究綜述亦適量刊載。來稿內容必須原創,不存在版權問題。
三、本刊歡迎電子投稿,請將稿件WORD文檔投至本刊專用郵箱gujiyanjiu@aliyun.com。如稿件中造字、圖表等不能正常顯示,須同時投寄PDF檔或紙質稿。請勿一稿多投,勿寄個人。
四、來稿請遵從本刊格式規範,並請在文末注明作者姓名、單位名稱、職稱、詳細通訊位址、電子郵箱和電話,以便聯繫。
五、本刊稿件由相關領域專家匿名評審。稿件被採用者,將發給錄用通知。如稿件寄達後六個月內未收到本刊採用通知,可自行處理。來稿一般不退。
六、本刊不向作者收取任何版面費、審稿費等費用。來稿刊出後,本刊即奉上薄酬,同時寄贈樣刊兩冊。
七、本刊通訊位址:安徽省合肥市肥西路3號安徽大學文學院《古籍研究》編輯部。郵編:230039。
《古籍研究》編輯委員會
2021年5月
附:稿件要求及格式规范
1.來稿要求一般不少於4000字,題目不超過20個字,副標題不超過18個字。
2.來稿文字須用繁體漢字,横排,標點符號和計量單位須符合最新國家規範和標準。
3.來稿請按如下順序排版:中文論文標題,英文論文標題,中文作者姓名,英文作者姓名,中文摘要,中文關鍵詞,正文,作者簡介,聯繫電話和電子郵箱。
作者簡介格式:姓名,性別,工作單位(所在地,郵編),職稱,學歷,研究方向。
示例如下:
陳**,男,安徽大學文學院(安徽合肥230039),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唐宋文學研究。
4.來稿若屬課題研究成果,請在首頁用腳註標明課題名稱和課題號。示例如下: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現存元人著作(漢文部分)總目提要(12&ZD157)
5.本刊文後不列參考文獻,注釋一律採用腳註形式,以阿拉伯數字順序編碼,圈碼(①②......)標引。古代文獻的作者請在朝代外加圓括號。譯著須標明原著者國籍,並在國籍外加方括號。引文出處要求按順序依次準確標明:作者、書(篇)名、出版地或刊物名稱、時間及頁碼。示例如下:
著作
①錢鍾書:《管錐編(一)》,北京:三聯書店,2007年,第36頁。
②(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181頁。
③[古羅馬]瑪克斯·奧勒留:《沉思錄》,梁實秋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年,第10頁。論文
④章培恒:《〈桃花扇〉與史實的巨大差別》,《復旦學報》(社科版),2010年第1期,第15頁。
⑤任繼愈:《朱熹與宗教》,《皓首學術隨筆·任繼愈卷》,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26頁。
⑥程毅中:《古籍數位化須以古籍整理為基礎》,《光明日報》,2013年4月30日,第6版。文章多次引用同一論著,第一次出現時用上述格式標注,再次出現時只需標注書(篇)名和頁碼,示例如下:
⑦《管錐編(一)》,第38頁。
《古籍研究》编辑委员会
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