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http://www.literarycritik.com(202302期打不开)
新网址(原官网信息):
https://literarycritik.ajcass.com/
3、出刊日期:季刊,季中月月底出版。
4、刊内信息: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2023年6月15日星期四
《外国文学评论》来稿须知与投稿说明
【2022年04期信息】
《外国文学评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核心刊物,定期刊发中国学者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提倡具有全球视野和主体意识、站稳中国学者立场、拥有当下关怀、融经验性与理论性于一体、在整体历史关系中探讨文学个案的研究,以推进国内学术,展示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发展,也为国家的国别及区域研究提供文学鉴照。常设栏目包括外国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史研究、文学-文化理论研究、文学的文化研究、中国与周边文学研究等等。
一来稿须知
胡适曾引孔夫子“执事敬”一语以言治学,谓当有“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的神圣感,“一点一滴都不苟且,一字一笔都不放过”。吾人当以此自勉。学者间相互切磋学问,乃学问进步之阶,但论文写作则为个人之事,本刊原则上不接受由两个或多个作者署名的论文。来稿应尽量征引一手文献,务求论说丝丝入扣,论据扎实充分,不作无根之游谈,于所论问题有所贡献。来稿均要求原创和首发,且君子不掠他人之美,本刊将视来稿为作者学术诚信之承诺。
论文篇幅以两万字以内为宜,确需必要,可适当放宽。论文正文之前,请附中文摘要(250字左右)、英文标题及英文摘要(200个单词左)、关键词(3—5个)及作者简介(含姓名、性别、出生年份、最高学位、工作单位、职称、主要研究领域、近年发表的主要学术著作名称及出版信息)。论文正文为小4号宋体,行距1.5倍。如来稿为作者承担的国家省、部级等科研基金项目,请注明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
本刊对所有来稿采取编辑部内三审制+编辑部外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的双轨审稿制度。请勿一稿多投。
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本刊在论文发表后付给作者的一次性稿酬中已包含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及收录稿酬。
如作者不同意论文被收录,请于来稿时申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另本刊设有公众号(公众号二维码见封四),陆续全文上传本刊自1987年创刊以来的优秀论文及新刊的目录及内容提要。
二 投稿说明
本刊已开通唯一网上投稿系统: www. literarycritik.com【现网址:http://literarycritik.ajcass.org/】
本刊不再接收纸质来稿,作者可登录上述网站并按网站指示注册投稿并查询
审稿进度。本刊审稿周期为六个月。审稿结果为 “退改” 和 “退稿” 两项,若标注 “退稿”,作者可自行处理,改投他刊; 若标注 “退改”,会有责任编辑按作者所留联系方式跟作者联系。
近年来陆续有投稿者举报称有网站冒充本刊官方网站,并在冒牌网站上设立投稿邮箱,致使投稿者误投,部分被骗取钱财。本刊编辑部在接到第一起举报后,即向北京市公安局相关部门报案,但网络骗术层出不穷,依然有投稿者因误投冒牌网站而遭受个人知识产权和钱财方面的损失,而本刊则蒙受嫌疑之冤。本刊编辑部将就冒牌网站问题与相关管理部门和法律部门继续保持沟通,同时在此再次郑重声明: 除上述唯一投稿网站,本刊编辑部此前不曾、现在没有且将来也不会委托任何第三方个人、机构或者网站收取稿件。请作者提高警惕,不要相信任何搜索结果指向的任何其他投稿网页,以防被骗。
另外,本刊从来不向作者收取版面费或变相索取任何其他费用,而欲以礼品或钱财来 “疏通关节” 之来稿者一定会被本刊编辑部列入学风不端者之名册。
本刊地址: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 5 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评论》 编辑部
邮政编码: 100732
电话: 010—85195583 ( 周二、三)
电邮地址: wenping@ cass. org. cn
投稿网址: www. literarycritik. com【现网址:http://literarycritik.ajcass.org/】
《外国文学评论》 注释体例
【2023年02期信息】
为方便作者写作和读者查阅,本刊论文注释均采用脚注形式,体例及示例如下:
1) 专著、个人文集: 作者 书名 (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引文页码
汉语参考文献:
吴岳添 《法国小说发展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309 页。
英语参考文献:
Raymond Williams,The Sociology of Culture,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pp. 19 - 20.
德语参考文献:
Ernst Osterkamp,Gewalt und Gestalt: Die Antike im Spätwerk Goethes,Basel: Schwabe Verlag,2007,SS. 29 - 30.
法语参考文献:
Paul Dottin,Daniel De Foe et ses romans,Paris: Les P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1924,p. 341.
俄语参考文献:
Н. Берберова,Курсив мой,Москва: Согласие,1996,с. 371.
日语参考文献:
北村謙次郎 『北辺慕情記』,東京: 大学書房,1960 年,第 66 - 67 頁。
西班牙语参考文献:
Ángel Rama,Transculturación narrativa en América Latina,Ciudad de México: Siglo Veintiuno Editores,1987,pp. 88 - 89.
葡萄牙语参考文献:
Roberto Schwarz,Ao Vencedor as Batatas,São Paulo: Duas Cidades,1977,pp. 13 - 25.
【注】 若引用外文原著,则注释从原文,不得注以 “雷蒙·威廉斯 《文化社会学》,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95 年,第 19 - 20 页” 等字样。
2) 译著: 原作者 书名 译者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引文页码
①E. P. 汤普森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上) ,钱乘旦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 年,第 45 页。
②Hans-Georg Gadamer,Truth and Method,trans. Joe Weinsheimer and Donald G. Marshall,New York: Continuum,1975,p. 323.
3) 编著: 所引论文作者 篇名 编者 书名 (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引文页码
汉语参考文献:
麦·布鲁特勃莱、詹·麦克法兰 《现代主义的称谓和性质》,收入袁可嘉等编选《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 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年,第 211 页。
英语参考文献:
Roland Barthes,“The Structualist Activity ”,in Hazard Adams,ed. ,Critical Theory since Plato,New York: Harvourt Brace Jovanovich,Inc. ,1971,pp. 1198 - 1199.
德语参考文献:
Walter Benjamin,”Über den Begriff der Geschichte “,hrsg. Tiedermann,Gesammelte Schriften 1. 2,Frankfurt a. M. : Suhrkamp,1974,S. 697.
法语参考文献:
Benjamin Fondane,Michel Carassou,《Préface de la seconde édition》,in Rimbaud le voyou et l'expérience poétique,Paris: la Pochothèque,1999,p. 24.
俄语参考文献:
А. Долинин,“Истинная жизнь писателя Сирина: первые романы ”,in В. В.
Набоков, Русский перио∂.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в пяmи mомах, Т. 2, Санкт-
Петербург: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Симпозиум》,2009,с. 4.
日语参考文献:
北川賢三 「戦争未亡人と遺族会·未亡人会」,收入早川紀代編 『戦争·暴力と女性 3 植民地と戦争責任』,東京: 吉川弘文館,2005 年,第 158 頁。
西班牙语参考文献:
James E. Irby,“Encuentro con Borges”,in James E. Irby,Napoleon Murat and Carlos
Peralta,eds. ,Encuentro con Borges,Buenos Aires: Galerna,1968,p. 37.
葡萄牙语参考文献:
Antônio Olinto,“ ‘Tenda dos Milagres’,Magia e Revolução na Literatura de Língua
Portuguesa”,in Jorge Amado,ed. ,Povo e Terra: 40 Anos de Literatura,São Paulo:Martins,1972,p. 207.
4) 期刊论文: 作者 篇名 刊名 年 卷 ( 期) 引文页码
汉语参考文献:
吴元迈 《文艺与意识形态》,载 《外国文学评论》1990 年第 2 期,第 5 页。
英语参考文献:
Marisa Lajolo,“The Female Reader on Trial”,in Brasil ,14 ( 1995) ,p. 76.
德语参考文献:
Bernd Neumann,” Der Blick des groβen Alexander,die jüdische Assimilation und die,kosmische Verfügbarkeit des Weibes‘: Franz Kafkas letzter Roman Das Schloβ als das Ende einer,neuen Kabbla? “,in Deutsche Vierteljahrsschrift,2 ( 2005) ,S. 329.
法语参考文献:
Yves Bonnefoy,《Entretiens avec John Jackson》,in L'Arc,N°66 ( 1976) ,p. 85.
俄语参考文献:
Ю. Святослав,“В. В. Набоков и шахматы”,in 《Нева》,( 9) 2008,c. 244.
日语参考文献:
子安宣邦 「近代の超克は何か」,载 『中央公論』2008 年第 8 期,第 262 頁。
西班牙语参考文献:
Carlos Figueroa Ibarra, “Contenido de clase y participación obrera en el movimiento antidictatorial de 1920”,in Política y Sociedad,4 ( 1974) ,pp. 5 - 51.
葡萄牙语参考文献:
Paulo Teodoro de Matos,“Imaginar,Contar e Descrever as Populaçães Coloniais Portuguesas,1776 -1875”,in Revista Brasileira de Estudos de População,34 ( 2017) ,pp. 642 -644.
5) 报纸文章: 作者 篇名 报纸名 出版日期 引文版次或页码
汉语参考文献:
杨绛 《钱锺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载 《文汇读书周报》2005 年 11 月 4 日,第 3 版。
英语参考文献:
Gordon Bowker,“The mystery of how a great novelist became a broadcasting critic”,in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17 Sept. 2008,p. 32.
6) 网络文献: 作者名 文献名 下载地址 ( 网页) 下载日期
杜维明 《全球化时代的人文关怀———杜维明与桑德尔关于不同文明和文化多样性的 对 话 》, http: / / www. neworiental. org / publish / portal0 / tab467 / info170176. htm
[2019 - 02 - 03]
7) 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请尽量采用人民出版社最新版本。
8) 如大量摘引同一著作 ( 出现次数大于等于四次) ,可在第一次注释注明该著出版信息后附以 “后文出自同一著作的引文,将随文标出该著名称简称 “X” 和引文出处页码,不再另注” 的字样,以节省篇幅。X 按原著表示方式,专著为斜体或加书名号,文章加双引号、书名号等。
……汤普森说 “阶级是社会与文化的形成”( 《英》: 4) ,并称: “如果让历史停留在某一点上,那就不会有阶级,而只会有一堆人加上一堆经历。” ( 《英》:3) ……威廉 斯 认 为 “不 仅 与 社 会 地 位 和 社 会 关 系 且 与 艺 术 实 践 本 身 有 关”( Sociology: 57) ,并提出 “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形成概念”( Sociology: 62) ,以……
9) 如出自同一著作的引文的注释有数条 ( 出现次数小于等于三次) ,则于第一次注释注明该著出版信息后,后文出自同一著作的引文注释可从简: 作者 书名 页码 ( 但析出文献要保留原析出文献名称)
①吴岳添 《法国小说发展史》,第 312 页。
②Hans-Georg Gadamer,Truth and Method,p. 334.
③Roland Barthes,“The Structualist Activity”,in Hazard Adams,ed. ,Critical Theory since Plato,pp. 1198 - 1199.
10) 若直接引用别人著作,则必须给引文加引号,并作注和注明引文具体页码; 若撮要引述别人著作的内容,与原文文字有异,则不加引号,并在作注时注明 “详见” ( see) ;
若注释提到正文未引的其他相关著作以资读者参看,则注明 “参见”( see also) 。
……伊格尔顿指出, “文学” ( literature) 一开始并不仅指诗歌、小说、戏剧等 “虚构性” 的作品,而我们当今在 “历史” 真实与 “艺术” 真实之间所作的区分,并不适合更早时期的作品。① 他说: “十七世纪的英国文学包括莎士比亚、韦伯斯特、马维尔和米尔顿,但也包括培根的随笔、约翰·邓恩的布道词、班扬的宗教自传以及托马斯·布朗爵士所写的无论叫做什么的东西,必要时甚至包括霍布斯的 《利维坦》或克拉伦登的 《叛乱史》。”② 而在中国, “文学” 这个古汉语词直到清末才获得它当今的词义,且是一个日语外来词。③
① See Terry Eagleton,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Oxford: 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 Limited,1983,pp. 1 - 2; see also Ian Watt,The Rise of English Novel: Studies in Defoe,Richardson,and Fielding,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4,chapter 1.
② Terry Eagleton,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p. 1.
③ 详见高明凯、刘正埮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年,第 83 页; 参见章太炎 《国故论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第 49 - 5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