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您的位置:万维书刊网 >> 学术资讯

作者荐书|《中国艺术学(精编本)》

2023/9/4 11:42:37  阅读:37 发布者:

 

本文摘自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艺术学(精编本)》的“前言”。作者彭吉象,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文科二级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国务院教材委专家委员会艺术学科召集人。先后8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奖或优秀教学成果奖,先后两次被评为“北京大学十佳教师”,主讲的“艺术学概论”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主要著作有《艺术学概论(第5版)》《艺术鉴赏导论》《影视美学(第3版)》等。

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更是屹立在世界之东方、自成系统、独具特色的文化结晶。正是在这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中,孕育出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中国传统艺术,涌现出历朝历代无数杰出的艺术家和不朽的艺术品,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正如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样,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闪耀着举世瞩目、璀璨独特的光芒。

人类的艺术史同人类的文化史一样古老。但是,艺术学作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正式学科,只是在19世纪末才在欧洲诞生,距今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直到近几十年来,艺术学才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我国,相对于文学研究和各个门类艺术的研究来说,宏观的、整体的、综合的艺术学研究至今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何深入发掘和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宝藏,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如何创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书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初步尝试。

这本《中国艺术学(精编本)》在原著《中国艺术学》的基础上改写而成,上编“中国传统艺术简史”从纵向出发,尝试构建综合贯通各门艺术的通史,力图在多个具体艺术门类史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描绘出中国传统艺术数千年来的一个整体历程,在中国艺术通史的基础上突出每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艺术门类,同时兼及其他艺术门类。由于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悠久漫长的历史,从远古的原始文身和服饰面具,到盛极一时的彩陶和青铜器;从气魄宏大的秦汉艺术,到艺术自觉时代的六朝风韵;从富于舞乐精神和恢宏法度的唐代艺术,到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宋代艺术,再到处于社会巨大裂变期的元明清艺术,形成了一幅极其壮观与高度综合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长卷。这一部分以史为主,史中有论,始终坚持将中国传统艺术放置于中华文化史的大背景下来阐释。

本书中编“中国传统艺术门类”则是从横向出发展开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包含文学、绘画、书法、雕塑、音乐、舞蹈、戏曲、实用工艺、建筑园林等为数众多的艺术门类,而在每个艺术门类中又都有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与宛若繁星的优秀艺术家。不同门类的中国传统艺术还包括文人艺术、民间艺术、宫廷艺术、宗教艺术等不同层次和方面,其面貌更加异彩纷呈、气象万千,使得中国传统艺术在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等方面,都鲜明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国传统艺术这种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审美特征,也在某些艺术技巧、表现手法,乃至材料工具、物质媒介等方面体现出来。

本书下编“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正是在以上两编史、论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艺术加以美学和艺术学理论的提炼与升华,从中概括出最能反映和代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美学特征。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如果说,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认识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而哲学又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影响,那么,我们可以说,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传统艺术正是最好的例证,中国传统哲学正是通过中国传统美学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内容丰富,风格独特。一方面,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论结晶;另一方面,它又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最为巨大的主要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正是这三者的不断冲撞和融会,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就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中华传统美学精神。

《中国艺术学》作为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自出版以来先后获得了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以及第一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等多个奖项。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文艺报》等十多家报刊纷纷发表书评或书讯推荐此书。《文艺报》的一篇评论文章,还将此书称为“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学体系”建构之作。此书出版以来,受到了学术界、文艺界、影视界,以及普通高校艺术类师生们的热烈欢迎,不少高校还将此书列为艺术类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必读书籍。

今天的世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艺术如何真正走向世界,已经不只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我曾将《中国艺术学》里面的部分内容在不少高等院校、文艺团体、省市电视台等单位做过多次演讲,引起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和高校师生的极大兴趣。毫无疑问,我们中华民族艺术自身最大的优势和特点,就在于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正因为如此,中国艺术能否真正走向世界,能否在世界艺坛上取得它应当具有的地位,能否创作出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的优秀艺术作品,归根结底就在于我们的艺术家能否在创作中做到既具有全球视野和时代追求,同时又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使自己的作品真正具有中国艺术精神和中华美学精神!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下发文件强调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也强调“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精髓,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也因此,许多高校都希望开设中国艺术学课程,亟需教材。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又将此书选入其中,目前英译本、德译本、韩译本等多个外译版本均在积极策划和翻译中。正因为以上原因,原著主编彭吉象教授,受原著各位作者或者作者遗属的全权委托,按照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要求,担任精编本主编兼编撰人,利用半年多的时间修改完成此书,一方面适应教材的要求,在保留原著精华的前提下,将原著大大精简,并使其由学术著作变为教材;另一方面适应当代年轻人的需要,将原书的大量文言文改写成现代汉语,方便读者阅读和对外翻译。

本书可供艺术院校与综合大学艺术院系学生作为专业教材,也可供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作为参考书。尤其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艺术学升格成为一个门类之后,大大加强了艺术学的学科地位和学术品格。艺术学门类下辖的一级学科中,为首的便是“艺术学理论”,充分表明了升格成为门类的艺术学科必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正因为如此,艺术学理论,特别是中国艺术学理论必须大大加强。只有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艺术创作才能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艺术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彭吉象

20222月于北京大学

转自:“北大博雅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