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羊,大家知道绵羊、山羊、小肥羊、喜羊羊、懒羊羊和小羊肖恩等等,但是有人听说过在古代的西域,有一种土里长出来的羊----“垄种羊”吗?
这是真的吗?
这又是一种什么怪物?
我国古书中记载,在神秘的西域,有一种“垄种羊”,又作“地生羊”。顾名思义,大家都将其理解为羊的一个特殊品种,认为是从肥沃的土地里长出来的羊,甚至衍生出某些骇人听闻的奇谈怪论。
《史记·大宛列传》中张守节《正义》记载:
“秦之北附庸小邑,有羊羔自然产于土中,候其欲萌,筑墙绕之,恐为兽所食。其脐与地连,割绝则死,击物惊之,乃惊鸣,脐遂绝,则逐水草为群。”
这种羊不是由母羊所生,而是自然从地里长出来的,它通过一条脐带与土地相连,仿佛一个西瓜。当它刚长出来的时候,人们就要筑起围墙把它保护起来,防止野兽吃它。如果人为把它的脐带割断,它就会死去。但是如果通过打击物品发出声音,羊就会受到惊吓发出鸣叫,自然脱落脐带,之后便像普通的羊一样融入羊群生活。
由于西域离中原太遥远,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去过西域,因此只能想象那一片神秘莫测的土地是什么模样。
这个谜团一直到金元时期才得以解开。
契丹族政治家、文学家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西征,在西域的实地考察中,才知道所谓的“垄种羊”,并不是羊,其实就是棉花!
他在《西域河中十咏》中写道:“漱旱河为雨,无衣垄种羊。”原来这里的“种”,须读作zhòng,倘若读成zhǒng,就会产生歧义。
不仅羊毛可以纺织成衣服,棉花也能。可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景,才会让人们把棉花认作绵羊呢?
在读过“垄种羊”的故事后,《茗花斋杂俎》的作者王星琦教授来到新疆,亲眼看到了大片大片雪白的棉田,白花花、毛茸茸的棉花汇集在一起。真如同羊群一般,这才明白“垄种羊”是极富想象力和概括性的。
原来在这么久以前,新疆的棉花种植就有如此盛况!
可见,不仅需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只有实地探访,才能领悟事物的本原。
这样知行合一的例子还有一个。
文献中常记载,忽必烈总领漠南,建立“金莲川幕府”,地理位置“在滦河上源”,这样给人的印象比较平面。有一年,王星琦教授在河北和内蒙古交界处寻访滦河源头,竟发现遍地都盛开着一种金色的小花:
得见漫山遍野皆金莲花,金灿灿,黄盈盈,不择地势,不问用否,一味怒放,率性绽苞,活得个轰轰烈烈,真个是“生生死死随人愿”。面对满眼金莲花,我的心头陡起阵阵震撼,原来这就是金莲川。川者,平野也,原上也。
原来“金莲川”的真正含义是:开满金色莲花的平原。
读书、行路、思悟,是一个学习的完美闭环。用王老师的话说就是:
“读书充其量为知之,行路则由知之而好之,二者参悟,庶几可得乐之之境。”
(文中观点均来自王星琦教授所著《茗花斋杂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