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行动研究法及CSSCI已刊论文10篇

2022/4/28 14:39:59  阅读:629 发布者:

学术国际 2022-04-28 12:15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01 行动研究定义

学者定义

库尔勒 ·勒温:行动研究是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方法。

约翰· 埃里奥特: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 ( 包括教育情境 ) 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

凯米斯: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 ( 包括教育情境 ) 的参加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

定义一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定义二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定义三

行动研究泛指以实践中的实践者为主体,以实践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在实践中并为了实践的一种研究活动。

02 行动研究的目标、特点及应用

1.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为首要目标。

2.行动研究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与研究相结合。

3.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就是活生生的课堂。

4.行动研究计划具有发展性,开展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

5.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为行动研究增添了新质。

行动研究法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起来,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依托的是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03 行动研究法类型

行动研究内部有比较丰富的方法类型,我们可以从研究的侧重点、研究的发展历程、参与者的反映以及参与者的不同类型几个角度对行动研究进行分类。

分类一

首先,按照研究的侧重点分类,行动研究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种类型(郑金洲,1997)

(1)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的研究。这种类型强调使用测量、统计等科学的方法来验证有关的理论假设,结合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它可以是一种小规模的实验研究,也可以是较大规模的验证性调查。

(2)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这种类型使用的不仅仅是统计数据等科学的研究手段,而且包括参与者个人的资料,如日记、谈话录音、照片等。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践中行动者面临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建立理论。

(3)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这种类型强调以理论的批判和意识的启蒙来引起和改进行动,实践者在研究中通过自我反思追求自由、自主和解放。

上述三种类型分别强调的是行动研究的不同侧面:第一种类型强调的是行动研究的科学性;第二种类型强调的是行动研究对社会实践的改进功能;第三种类型强调的是行动研究的批判性。虽然这些类型强调的方面各有侧重,但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有可能同时结合这三个方面的特征。

分类二

其次,从每一个行动研究内部的发展历程来看,行动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分成如下四种类型(赖秀芬、郭淑珍,1996)

(1)试验型。以科学的方法探讨社会问题,由研究引发的行动改变被认为是理性的活动,可以被规划和被控制。这种类型与上面的第一种类型十分相似,都追求研究的科学性和理性特征。

(2)组织型。将行动研究应用于对组织问题的解决,其核心在于创造富有生产力的工作关系。研究者与参与者共同确定问题,寻找可能导致问题的原因以及可行的改变措施,研究是一个相互合作的过程。这个类型与上面的第二种类型也有相似之处。它们都强调研究对社会现实的改造功能。

(3)专业型。研究植根于实际的社会机构之中,目的是促进和形成新的职业,如护理、社会工作、教育等;通过研究发展这些专业人员的社会实践活动,对自己的价值观念进行反思,设法改变自己早已熟悉的行为实践。

(4)赋加权力型。这种研究与社区发展紧密相关,以反压迫的姿态为社会中的弱势团体摇旗呐喊。研究的目的是结合理论和实际解决社区的具体问题,研究者协助参与者确认研究的问题,提高彼此相互合作的共识。这个类型与上面的第三种有相似之处,它们都强调研究的批判功能。这四个类型有如一个光谱的连续体,从左端的实验性研究到右端的赋加权力型研究,由理性的社会管理到结构的改变,然后往社会的冲突逐步演进。一个研究项目可能随着阶段的不同从某一个形态转移到另外一个形态,也可能如同一个螺旋体,在不同的形态中循环往返。

分类三

再次,从参与对自己的行动所作的反思来看,行动研究还可以分成如下三类(阿特莱奇特等,1997)

(1)内隐式“行动中认识”(tacit knowledge - in - action)。通常实践者对自己的实践知识及其来源缺乏意识,无法清楚地用语言说出来。他们无法将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分开,"我们知道的比我们能说的要多"。例如,布如姆 (RBromme1985)发现,在例行式(routine)实验行动中,一个专业的"行家"(如成功的教师)"非行家"(如不成功的教师)在界定和解决问题时所运用的语词来得精练。因此,他认为,例行式行动不是"知识不足"的表现,而是代表了一种组织知识的方式,一种与工作任务紧密相关的知识的浓缩。"行家"在例行式行动中所表现的隐含性知识是他们日益积累的实践性知识的一种精练的展现。"行动中认识"的研究便是对实践者日常的例行式行动进行的研究,通过观察和反思了解实践者的内隐性知识。

(2)“行动中反思”(reflection-in-action)。西雄(DSchon1983)的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在行动中进行反思时,他就成了实践脉络中的一位研究者。这种研究者不是依靠现存的理论或技巧来处理问题,而是针对一个独特的情形来思考问题。他将目标和手段视为一种相互建构的关系,根据彼此之间的需要进行相互的调整。他的思考不会脱离实践事物,所有的决定都一定会转化为行动,在行动中推进自己对事物的探究。这种研究无需借助语言,它是以一种非口语的形式进行的,是一种针对特定情境而进行的反思式交谈。它促使参与者将自己的思考转换为行动,比较不同的策略,将相同的因素提出来,排除不恰当的做法。这种研究还可以提高参与者将知识由一个情境转移到另外一个情境的能力,运用类比法来评估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知识。这种方法通常发生在比较复杂的环境中,特别是当参与者的例行式做法不足以应付当前的问题时 (Argyris & Schonl974)

(3)“对行动进行反思”(reflection-on-action)。在这种类型的研究中,参与者明白地用口语建构或形成知识,把自己抽离出行动,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反思。虽然这么做减缓了参与者行动的速度,干扰了他们例行式行为的流畅性,但催化了他们对自己行动的细微分析,有利于他们规划变革。同时,将参与者的内隐知识明朗化(特别是口语化)可以增加他们的知识的可沟通性,是他们所属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语言化不仅可以帮助参与者应付更加复杂的社会问题,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与其他人以及自己的学生(学徒)进行沟通,从而使知识得以传承。

分类四

此外,由于参与研究的成员成分不同,行动研究还可以有如下三种模式(阿持莱奇特等,1997;郑金洲,1997)

(1) 合作模式。在这种研究中,专家(或传统意义上的"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一起合作,共同进行研究。研究的问题是由专家和实际工作者一起协商提出研究结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2)支持模式。在这种类型中,研究的动力来自实际工作者,他们自己提出并选择需要研究的问题,自己决定行动的方案,专家则作为咨询者帮助实际工作者形成理论假设,计划具体的行动以及评价行动的过程和结果。

(3) 独立模式。在这种类型中,实际工作者独立进行研究,不需要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他们摆脱了传统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规范的限制,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且采取相应的行动对让会现实进行改造。

04 适用范围

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具体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协作性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方面较欠缺。

人群

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政府部门、学校行政领导等组成的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从事研究。这是较为理想的行动研究,它的特点是有专业人员参与,有较强的理论指导,研究力量大,充分的发挥领导、教师、研究人员的作用。

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

表现

1.课堂教学研究将改革措施实施于教学过程;

2.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改革研究;

3.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

4.学校管理评价;

5.对已确诊的问题所施行的改革措施,如困难学生的教育措施,不良心理行为的娇正,环境因素的变革等。

05 行动研究法实施环节

1.从日常教学情境中确定、评价和形成有意义的问题。

2.与有关人士初步讨论和协商,形成初步的意向。

3.查阅相关文献,从同类研究中汲取经验教训,包括他们的目标、程序以及遇到的问题等。

4.重新修改和定义问题。

5.选择研究程序,例如取样、管理、材料选择、学与教的方法等。

6.选择评价方法。

7.实施。

8.资料解释、推论和课题评价。

06 行动研究法理论文献及应用文献

1.团队互动行为与项目角色认同:一项行动研究  孙秀霞; 孙谋轩; 朱方伟; 陈路  南开管理评论  2021-04-23

2.数字人文众包抄录平台用户体验优化的行动研究: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张轩慧; 赵宇翔; 刘炜; 朱庆华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0-09-15

3.项目化变革情境下企业如何克服组织惯性的束缚——基于行动研究法的路径与策略分析  朱方伟; 宋昊阳; 王鹏  管理评论  2018-08-31

4.行动研究法——促进图书情报专业实践与研究的融合  钟丽萍  情报资料工作  2011-03-25

5.中小学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教育科研方法之教育行动研究法  荆雁凌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08-20

6.以行动研究法探索英语教学——信息技术环境下交际式英语会话材料的应用  乔爱玲; 何克抗  现代教育技术  2007-02-01

7.行动学习法与行动研究辨析  秦旭芳; 庞丽娟  比较教育研究  2006-09-30

8.重申“行动研究”  刘良华  比较教育研究  2005-05-10

9.当代英国行动研究的重要主张——埃利奥特论行动研究的过程与技术  洪明  外国教育研究  2003-05-20

10.电教实验深入发展的行动研究法  高伟琳; 沙景荣  电化教育研究  2001-06-28

来源:外文期刊局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