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佩服!终以一作发Science的她,竟也曾经历“直博转硕士”,艰难毕业!

2022/4/2 14:39:06  阅读:285 发布者:chichi77

321日,北京大学新闻网官宣了最新一篇Science正刊长文。

本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均为华方圆研究员。

与常人想象中“一路开挂”的经历有所不同,她的科研之路却“走了不少弯路”。

从直博生转为硕士后,艰难毕业

出于早年亲近自然的经历,华方圆在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非“活的东西”不学,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

尽管师大有着领军全国的鸟类学和生态学实力,但当时,在华方圆的理解里“搬着小板凳在树下记录鸟类育雏”之类的基础科学研究,看起来并不很契合她本心的“有用的”应用性科学。

于是,在得到直博保送机会后,她决定到协和医大基础医学研究所学习可以治病救人的生物医学。“当时的想法非常幼稚——跟自己对自然、生态强烈兴趣的和解方式,是准备把这个兴趣作为课外爱好。”

在协和入学第一学期,她就萌生退意。医科研究所与师大完全不同的氛围让她很不适应。研一末,她战战兢兢地约见导师,说明了自己想退出的想法。在导师许彩民教授善意地将她从直博生转为硕士生后艰难毕业,于2006年回归生态学,深造读博。

常规五年的博士,念了六年半才毕业

本以为找到自己热爱方向的华方圆终于可以顺利开启她的博士之旅,但是,博士嘛,谁读谁知道。

华方圆在佛罗里达大学就读野生动物生态与保护学系。作为全美最大的大学之一,学校同时还有许多相关系所,资源丰富。

图为华方圆2008年在苏门答腊野外,身边树上是苏门答腊虎爪印

这个系培养博士生的常规模式是前两年在学校上课,自己发展研究想法并自主申请研究经费,顺利的话将在第三第四年开展野外研究,第五年返校完成毕业论文。

入学之后,华方圆发现班里同学几乎都有野外工作经验,对研究方向和研究地点也几乎都有成型的想法,而自己却是一张白纸,毫无积累。

于是,在得知印尼苏门答腊有个针对鸟类的保护项目后,她硬着头皮申请了该保护项目的博士课题。赶着项目节点,她在第一年末申请并拿到了学校针对热带地区的保护和发展基金。

2007年夏天,她拿着人生第一次自主申请到的两千美元研究经费,第一次以研究者的身份出野外。

“生平第一次出野外,就是背着砍刀跟语言几乎不通的队员一路砍出小道、踏进有老虎大象的热带雨林失联式扎营十多天。不管是硬着头皮还是求之不得,这堂野外入门课也算是高配了。”

这一个月里既要适应在湿热雨林里的全新工作模式又要带队考察,甚至2008年的第二次野外工作整个团队都感染了疟疾纷纷倒下,这对她来说都是既新奇又辛苦的经历。

图为2008年苏门答腊野外,华方圆(右三)与团队拔营前合影

但由于经验不足,前期课题缺乏铺垫,华方圆在2008年之后没有拿到大笔经费。于是在2009年,她不得不把课题的第二部分调整到美国去做——这样才能借用导师的器材和车辆等野外资源。

这一年中,华方圆继续不懈地申请苏门答腊的研究经费,终于在2010年回到印尼,在雨林里摸爬滚打11个月完成了博士课题的第一部分。

常规五年的博士她念了六年半才毕业——“这也算是种种原因下读博历程艰辛的体现之一吧”,华方圆说道。

走了不少弯路,还好还是走到正规

华方圆曾经在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自己是个很不好的例子,希望年轻人不要像自己一样,要早早规划和决定今后的路。

但是,这些走过的弯路,以及敢于变道的勇气,积攒到如今回看,或许才是她生命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l4649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